Stocks are simple. All you do is buy shares in a great business for less than the business is intrinsically worth, with management of the highest integrity and ability. Then you own those shares forever. I will tell you how to become rich. Close the doors.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December 06, 2009

李驰 成功需记住三点

投资首先要不亏损,这句话很多人也许永远都无法真正理解。但投资人可以先牢记一句话,就是李驰所告诫的:“短期赚到钱并不代表长期可以赚到钱,如果长期赚到钱一定意味着你有正确的理念。”
听众的数量和牛市成正比。我以后开什么投资者见面会,如果人很多不要有任何惊讶,是牛市越来越热闹了,不是我个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财道》:“少即多,慢即快;低风险,高回报”——这是你所说的创富的不二法器,能否解释一下其中的 财富密码?

  李驰:成功需记住三点:一、集中投资。二、只有低风险才有高回报。三、提高自己的情商而不只是智商。最终,一定可以获得巨额的财富。
2700点以下,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认为部分大蓝筹便宜了,结果这次地狱下面不仅有18层,还加建到36层。但这时你不重仓,你什么时候都不敢重仓,反而是到顶部就敢重仓了。2000点不敢重仓的人不适合投资买卖股票。“低买高卖”,需要的情商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的。

《财道》:很多粉丝最喜欢问你的一句话是什么?

  李驰:哪只个股会涨?查理·芒格已经回答过了,在牛市中什么东西都会涨。你一定要问哪个会涨,你买了我说的股票之后涨了,认为我说的很对,其实可能我说的是错的。牛市来了,什么公司的股价先后都会有巨大的涨幅。和熊市末期的价格相比,任何东西都比现在的价格要贵,除了要退市要清盘的,任何股票从熊市最低点算起都有几倍至几十倍的涨幅。牛市买中涨的股票一点儿也不值得炫耀,因为牛市什么都在涨。所以投资一定要拨开重重迷雾,才可以得到真理。
 短期的利润是璀璨的,只有在超大熊市来临的时候,你才知道这个钱是不是在正确的引领下赚来的。芒格说:一场暴雨后池塘的水暴涨,池塘里的鸭子以为自己在飞。等暴雨结束之后,鸭子才发现不是它在飞。当池塘的水上升之后,很多人认为自己会飞,就是牛市中后期了。

NBD:从新加坡回来后,对价值投资有没有新的感悟?

李驰:A股现在这种 “封闭式”的玩法即将结束,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投资家乐园的时候迟早会到来。全球的资金都将向这里涌,不单是中国香港的H股市场,未来也会进入A股市场。而对于我们来说,要做的就是站在这些后进者的角度来思考市场。

同威为什么重仓优秀大蓝筹股票?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要投资澳洲市场,肯定是先拿当地的研究报告来阅读,了解哪些股票是当地的优秀公司、大公司,并在其中选出投资标的。同样,A股中能对全球资金做推介的公司,绝对不是市值几亿、几十亿的小公司,一定是像宝钢一样的大公司。所以,投资目标肯定不能偏离这些优秀大蓝筹,我们先进去,后进者就成了抬轿者。

NBD:价值投资的诀窍是什么?

李驰:最重要的就是你买优秀公司的价格要足够便宜,然后在触发卖出的三大条件时就卖出。这三大条件一是有没有更好的投资品种;二是公司基本面是不是发生恶化;三是股票估值是否被高估。在我看来,目前触发这三大卖出理由的条件均不具备。

瑞信亚太区股市策略总监Sakthi Siva在记者会上表示,未来最看好韩国、印尼市场,因为估值十分合理。她指出,在三个月前,经过8、9月份调整中国市场曾经是瑞信首选,目前虽仍看好,但认为其估值已经略贵。



  瑞士信贷不发布对A股的预测,但估计H股指数2010年目标为14000点,与目前的13400-13500点相比,上升空间很有限。但是Sakthi Siva指出,中国的银行股是一个例外,目前整体估值十分便宜。

  瑞信特别指出,2010年最不看好的是中国的能源尤其石油股。在人民币逐步升值背景下,人民币计价的油价相应下降,这对于中国的石油企业不利。同时,发达国家复苏缓慢,美元存在反弹的可能,均会对石油价格产生压力。

December 01, 2009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是中国第一个由企业法人入股的新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1987年4月在深圳的蛇口诞生,它是我们国家从体制外推动金融改革的实验品。 21年来,招商银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在监管当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呵护下,经过全行员工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从当初只有一亿资本金、一个网点、36个人发展到今年9月末,已经拥有15000亿的资产,在中国排名老六。在刚刚公布的英国《银行家》杂志排名1000家大银行中,招商银行排名第99位;在今年春天公布的英国《金融时报》按市值排列的世界企业500强中,招商银行排名第103位。招商银行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规模稳步增长、效益不断提升、质量持续向好,而且结构逐渐地优化。我们就说从2002年到2007年六年间,招行的总资产翻了四倍,净利润翻了九倍,我们刚刚公布的业绩,9月份招行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净增90%,今年6月份经过审计的数据,我们的ROA是1.96%,ROE超过35%。我今年3月份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那里的美国教授认为,不是我认为,招商银行这些指标已经和国际上最先进的银行没有什么差距。招商银行不仅业务发展得很持续、很稳健,这几年我们推进战略结构调整,适应社会各方面的新的需求,招商银行的结构调整应该说是取得非常好的成果。我们的零售业务从无到有,到今年的9月份零售业务的比例已经占整个资产的27%,我们中间业务的收入比例占16%,中小企业占44%,这是我们结构调整的丰硕成果。我们的资产质量不断向好,不良资产率到今年6月份已经降到1.2%,拨备对不良资产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200%,所以招商银行是一个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银行。招商银行这几年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银监会这些年对股份制银行作了四次评级,招商银行在四次评级中都评为第一,刚刚招商银行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中国十大最受尊敬企业”第二位;招商银行去年荣获英国《投资者杂志》“最佳投资者”关系六项大奖;《欧洲货币》、《亚洲银行家》等等这些世界权威的金融杂志,连续把招行评为“中国最佳本土银行”、“ 中国最佳管理银行”、“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等等;而且我们七度蝉联北大商业评论等权威媒体评出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我们也曾经在这里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奖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今年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里,在中国上榜的品牌中,招行名列第12位;最近波斯顿咨询公司在2008年评选的全球快速发展经济本土50强里,招商银行是中国大陆唯一上榜的金融机构。
  今年我们又做了两件事,就是刚才新闻联播播的两项新闻:第一是我们今年在香港收购了永隆银行。永隆银行是香港本土第四大银行,是个港资银行,我们到现在为止已经100%的收购,收购永隆银行可以使招商银行的零售网络遍布香港,所以英国《金融时报》这样评论:“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这件事,对大多数中国的国有银行来说,不具备可复制性,原因在于招商银行的商业化程度远远高于国内的银行。”这是英国《金融时报》的一段话。用我自己的一段话来说,就是我们在深圳,我们离香港最近,我们不收,谁收?第二件事就是在今年的10月8号,我们在纽约华尔街最寒冷的一天,全球救市,我们的纽约分行开业。它是美国自1991年颁布《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以后第一个批准的中资银行,这说明招商银行的管理水平得到了美国监管当局的认可。开业那一天上午,我见到了纽约市长彭博,我说:“你看百年不遇的危机,我们叫海啸,美国的银行倒闭了,我们在这里新生了,你们银行裁员,我来替你们招聘。”他说:“你这个分行的成立是冬天里的春风!”
  招商银行回顾21年的历程,之所以能够实现稳健、快速的发展,我觉得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从内部条件来看,总体上说有三句话:第一是招商银行的市场性,第二是招商银行的成长性,第三是招商银行的持续性。所谓市场性,刚才讲到招行不是体制内的,招行是一个由企业法人持股的商业银行,没有政府的背景、就没有政府的注资,当然就没有政府的厚爱,没有厚爱就得靠自己不强不息。而且招行又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这样特殊的环境,培养了招商银行创新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品质,我们有一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招商银行就得靠自己。第二是成长性,这个源于招商银行制定了正确的发展战略,因为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银行在不断地创新,招行在创新中走在了前头,刚才我讲到了零售业务、中间业务,这些虽然还在中国以传统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里,它的贡献不是主体,但是在未来,这些业务肯定会成为银行收入的主体。所以大家对招行的上市给予热忱的支持和关心,看到了招行未来的成长性。可持续性,它实质上是指招行有一个可持续性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招行自己21年发展产生的,它越来越深入地植根于所以员工的心里,这种文化是招商银行最核心的动力。所以这三性就是招商银行21年发展的特点。
  那么我们具体的体会,我们的经验,我觉得有三点:一个是战略、一个是管理、一个是文化。所谓战略,中国有句话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还有一句话叫“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国际上管理学家对战略也有过很精辟的论述,我就不一一说了。用我的话来说,招行的战略就是9个字:早一点、快一点、好一点。我认为,银行之间的竞争很激烈,招商银行要比别人看得早三到五年,这是早一点,然后不但看得早,行动也要快,要跟上,而且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得好。比如说,招商银行连续获得《亚洲银行家》给予的“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但是论招行本身的条件,现在才600个网点,我刚到招行的时候才100多个网点,论招行的网点,论员工的人数,论条件完全没有做“最佳零售银行”的可能性,但为什么招行能够做好?为什么能够做“中国最佳的零售银行”?我觉得来源于战略。招商银行虽然是一个小银行,但是它最初只有9个分行的时候,就因为它的计算机是普及的,在通存通兑的基础上,招商银行推出了中国零售业务个人金融的第一张创新产品,就是招商银行一卡通。它改变了中国存折为主的历史,它不仅能够做存款凭证,还能做各种各样的消费和支付等等,它一出来就受到社会的喜欢和追捧。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一卡通累计发卡已经超过4700万张,每张卡的存款6400块,是全国银行卡平均存款数的2.5倍,光是这张一卡通就锁定了我们总存款40%的储蓄存款。大家都知道储蓄存款成本低、又稳定,所以招商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始终是比较高的,因为成本低,因为有一卡通,而且一卡通锁定了我们起码4500万的个人客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又推出了一网通,就是我在北大讲的网上银行,到现在为止,网上银行个人银行的交易量每年增长100%,对网上银行的柜面替代率超过了50%,它解决了招商银行物理网点不足的问题,把招商银行零售的覆盖面虚拟地铺向全国,所以招商银行既解决了客户问题,又解决了物理网点不足的问题,当然还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推陈出新,才有了今天“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的桂冠。还有一项创新就是信用卡。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攒钱不花钱,而信用卡是靠透支赚钱的,但是我们想,中国已经加入世界,中国已经开放市场,特别是互联网,这件事使我们判断,中国信用卡未来肯定是一个赚钱的工具,所以我们下决心去搞。当然搞信用卡也不是很平凡的历程,当时,世界上一个最大的商业银行、最大的刷卡行要跟我们合作,我还是拒绝了,我想这件事我们还是自己搞,我让境外的一家机构当我们的顾问,12个月,一年不到的时间,我们已经推出了中国一卡双币、全球通用的招商银行双币卡。到今年我们这张卡已经累计突破了2300万张,几乎曾经占中国市场的30%,而且出乎意料4年就盈利了,在盈利的结构里,循环信用的利息居然占40%。实践证明,中国人的消费观在改变,招商银行就看中了这一点,想得早、做得快,当别人在想这件事的时候,你已经有了规模、有了品牌、有了基础,这时候别人和你竞争,你显然有了把握,这就是战略的意义。再比如说,财富管理,招行最早把财富管理作为我们银行零售业务的主攻方向,因为我们最早的判断中国在经历两个脱媒,第一个脱媒就是资本性的脱媒,它的意义就是在整个社会融资市场中,银行的间接融资比重越来越小,而直接融资的兴起使银行面临脱媒;另一个叫技术性的脱媒,原来银行就两项功能,一项是社会融资的中介,一项是社会支付的中心,两项主要的业务都受到挑战,前者来自直接金融的挑战,后者来源于社会IT企业的挑战,IT企业说我租给你,还不如我自己干,从比尔?盖茨到今天的马云,他们都在对银行的支付业务提出挑战。那么面临这样的两个脱媒,银行怎么办?除了把传统的业务继续推进之外,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觉得,银行应该成为全社会财富管理的中心,这当然有管理公司的财富,当然也有管理我们社会公民的财富,所以招商银行意识到这一点,最早地推出了零售业务,各个档次的零售业务,对客户进行细分。比如我们的银行卡一卡通,就分为普通卡,金卡、白金卡、金葵花卡,在往上是私人银行。很有意思的是,招商银行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客户群很集中,很有特点,大致分为三类人:一类人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年轻人,有知识的年轻人,他们虽然现在没有多少钱,将来肯定会有钱的,这些年轻人,因为他时尚,所以他喜欢时尚的招商银行;第二类,城市白领,也包括公务员,因为招商银行可以使他不用去排队,坐在办公室、坐在家里,就可以进行银行个人的业务,所以他们喜欢;第三类,就是有钱人,VIP,因为招商银行不仅使他们得到尊严,而且使他们的品味得到满足。现在我们国家有43万收入100万美金以上的富人,其中有很多人对银行业务很挑剔,但是我们要紧盯住他们,因为1%这样的客户会带来70%的管理总资产,所以他们是我们的主要客户群之一,所以招商银行就要做一个时尚的、有品味的、阳光的银行。我们选了郎朗作为我们的代言人,是因为郎朗很阳光、很有思想,他不仅在中国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在西方也受到人们的喜欢,我参加过他在伦敦和华盛顿的两场演奏会,那简直不可思议,西方人对他的喜欢、那种崇拜叫人简直不可理解,郎朗成了招商银行非常典型的形象。我们上周和李连杰共同推出了一张卡,叫公益卡,我们希望中国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富人关心公益事业,那天晚上李连杰热泪盈眶,说招商银行终于圆了他的梦。我们支持F1,F1摩托艇,中国队就是招商银行队,在世界每年十场大赛中,招商银行队都代表中国队为我们赢得荣誉。我们正在跟NBA合作,美国篮球,他的客户群和我们的客户群有一致性,那天我跟他的主席戴维说,你想在中国,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你应该去,但是你要想在中国得到这个市场,你就必须跟招行合作,因为招商银行是个年轻人喜欢的银行,如果你和招行合作,那么招行这些众多的年轻客户也会喜欢你。我那天又见了中国当代艺术画卖得最贵的,7700万,曾梵志,对当代艺术我们懂得不多,但我们懂得不多,不代表这个社会不喜欢它。我想过去西方出了毕加索,出了梵高,中国将来也会出现一个这样的人,可能是曾梵志,也可能是别人,我想招商银行应该和这样的当代艺术人合作,为我们拥有高雅的艺术、为高端客户提供高品味的欣赏,我想招商银行就是要做这样的一家银行。也许很多事招商银行想得比较早一点,可能当你和别人都想这件事的时候,你不一定是别人的对手,这就是战略的重要。
  第二个我觉得招行的成功在于管理,中国的银行和西方银行的差距不在于产品、不在于服务,最主要的在于管理。我们的管理落后,而管理落后的最主要差距在于管理的理念,所以这些年我们不断地抓住管理的理念,不断地去更新革命,甚至是去颠覆,用的词很厉害。中国过去传统的银行管理追求规模、追求速度、追求批发业务、追求利差,现在看来这些都不适应今天银行的竞争,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三五”的理念,现在看来和后来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最早提出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这叫“一”;“三”是理性地对待市场、理性地对待客户、理性地对待自己;“五”是五大关系,就是发展和管理的关系、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客户员工和股东的关系,还有一个是制度和文化的关系。现在我们看“一三五”理念还很符合科学发展观。前年我们又提出了“十变”,对传统的银行管理理念进行颠覆性的变革。变账面利润为经济利润,这是很重要的一变,过去我们的账面利润是指分行盈利就行,现在看考核你不仅仅是看你能不能盈利,而且看你的利润是怎么来的,如果你靠不断地贷款,而且是不断地批发性贷款,这种利润我们不鼓励,因为你消耗资本,风险大,我们倒是非常鼓励你不用资本,或者是少用资本,零售业务的收入和中间业务非利差收入这是鼓励的,等等。过去我们是以大求胜,现在我们是鼓励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未来我们这样银行的希望,虽然道路还很坎坷,所以要不断地进行思想观念、管理理念的变革和颠覆,这是招商银行各级管理层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创新思维、始终是走在前面的原因。
  第三个是文化,我觉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不是我们的信用卡,也不是我们的一卡通,应该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因为银行作为高风险的机构,制度肯定是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也是文化的沉淀。银行这个行业具有高风险,所有的制度都是血的代价换来的,所以对银行来说,制度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毫无疑问,制度必须执行,但是大家知道制度是认识的范畴,制度随着实践的发展,制度肯定会滞后,所以制度是被动的,制度必须约束人强制地执行,而不是人自发地执行,那么就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制度既然是落后于实践的,制度是不完善的,是有漏洞的,是有漏洞可钻的,所以制度要严格的执行,毫无疑问,但是我们不迷信制度,必须辅以文化,文化就是支配行为的理念。我们的招商银行在 2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比如说创新的文化、优质服务的文化、风险的文化、人本的文化等等。那么这些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觉得这些文化的基因源于招行的出身,招行什么出身呢?刚才我讲到,没有政府的背景,是在市场中长大的,穷人的孩子,这样的一个出身就决定招行要培养创新的文化。招行成立那一天,谁知道你是谁呀?那时候国内已经有四大银行了,招行的产品一定比别人好、比别人新,客户才能接受你,否则你不仅不能发展,你也不能生存,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招行的创新文化。只有创新,你才能发展,才能生存,所以招行21年就是创新的21年,我们有很多的第一。招行服务的文化,我们有一朵花,叫做向日葵,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因您而变”,招商银行把客户比作太阳,它自己是葵花,葵花围绕太阳转,没有太阳,葵花就难以存在了,所以招商银行这么多年来,一直把客户当做太阳,当做上帝,不断地为客户服务。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的服务不比别人好得多,别的客户也不会上你这来,人家还不相信你小银行呢。我们是最早把西方人情味的服务引进中国来的,那时候我们在沈阳分行的柜台摆牛奶和咖啡,这个挺新鲜,所有人都来喝牛奶和咖啡,办业务的、不办业务的都来喝,一开始还觉得不太理解,后来就说喝吧,喝了几天以后就抹不开了,不好意思了,就得办点业务,这样就把客户吸引来了,而且这些事,本身就成了一个品牌,招行有牛奶喝,当然不是三鹿牛奶,这样我们就把零售业务的品牌创建出来了。你比如说我们的信用卡,当时推广信用卡的时候,我们就不厌其烦地在讲,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断地把信用卡的服务功能设计得比国内外的同行更优越,比如说你刷卡以后不到几秒钟,你的手机上就会有你消费的数,提示你是不是你消费的。这件很简单的事儿,开始别人就没有搞,招行是第一家,所以这卡很快的成为一个品牌,特别是白金卡,成为这些我们高端客户、达人显贵、明流演员他们身份的象征。我过去曾经讲过一段故事,有一天那英给我打电话,我并不认识那英,我只知道她是歌唱家,她说:“马行长,我是那英,能不能给我办一张你们的白金卡?”我说:“没有问题呀!我们很荣幸啊,但是我想问问你,我的电话你是怎么知道的?”她说:“赵本山给我的!”她说:“赵本山和这些演员在吃饭,他们都有你的卡,就我没有,我很有失落感!”经过这样的用心去服务,才赢得了客户、赢得了品牌。所以我们觉得,如果你招商银行没有这样的服务,谁上你这儿来呀?风险文化,刚才我讲招商银行不是政府直接投资的,所以你出了不良资产,政府也没有责任替你剥离,你完全得靠自己消化,那就是说,出了不良资产,一块钱就得消耗一块钱的利润,那么就影响客户,也影响我们员工的收入,所以每个员工都自觉地去关心,不要出不良资产,把他变成自己的行为。因此,招商银行这种市场性,就产生了招商银行这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又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文化成了使招商银行朝气蓬勃,生生不息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所以回顾这二十年,就是六个字:战略、管理、文化。这是我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简单地讲一下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和我们未来发展的思路。大家都知道,今年是个多事之秋,别的不说,冰雪灾害、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民族的苦难,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我10月8号前后,在百年不遇的美国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那几天,我正好在纽约,我有机会接触了美国的监管当局。很有意思的是,那时候正在开世界银行的年会,本来和很多的银行董事长、行长都约好了,比如说美联银行的主席都约好了,结果没到开会就下台了;AIG主席约好了,下台了,换一个,又下台了;那天约好了苏格兰银行的董事长,苏格兰皇家银行,结果失约了,第二天我才知道,布朗首相把银行国有化了,原来的董事长就下课了。从这个简单的失约就可以看到,银行危机的严重。美国出现的这场危机原因有很多,现在大家都在当一个热点话题来讨论,我觉得很多的经验教训应该总结。那天,我问美国纽约联储的盖斯纳主席,他也是我的好朋友,他是美国处理金融危机三人小组成员之一,一个是保尔森,一个是美国联储的伯南克,一个是他,今天的英国《金融时报》据说他还是奥巴马将来内阁财政部长的人员之一,这个人很年轻,才四十多岁,他很愿意提问,也很愿意讨论问题。那天我给他提问一下,我说:“如果今天你再来处理雷曼的事,还能让它倒闭吗?”他开始不言语,后来他承认不会那样做了,雷曼的倒闭,引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美国金融市场恐慌,引起了美国对全世界金融的影响,所以美国也有它失误的地方,但是它不倒闭,这个问题也会暴露,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不多讲。美国这场危机有八个“过”,我简单的讲几句。一个是长期的低利率,美国一年会降低11次利率,它的利率最低只有1%,然后才能给不具备贷款能力的人发放次级贷款,所以它次级贷款发放的数量过多。再有这个美国衍生品,美国联储支持金融创新,各种各样的衍生品,衍生品交易过乱,从MBS到CDO到CDS,就它这个CDS现在总量与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相等,它现在CDS的总量是美国当年GDP的四倍,这种衍生品,已经令人费解、令人不可思议了。然后它是评级过高,我认为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除了美国联储支持了这些衍生品的交易,然后没有办法去控制它、监管它。第二个是投行不断地把它包装,不断地在市场上逐利地推销。第三个是评级机构,像标准普尔、穆迪,他们一方面有自己的利益,他们一方面评级、一方面收钱,所以他们用一般债券的方法来评级次级债券,他们评级过高,坑了后面无数的投资人。还有一点是美国监管过松,那天盖斯纳也承认,他说:“你们中国人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金融机构、监管当局过乱。”他承认这一点。管事的人很多,但不被管的事也很多,美国监管当局很多,但是有很多事没人管,所以才出了问题,像评级机构,就没人管。还有就是投机的氛围过浓。最后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美国的消费过度,美国这个国家去年消费的总量占它GDP总值的72%,美国人每个人的负债12000块美金,他的负债和收入的比是133%,近十年,从90%提高到 133%,美国人的储蓄率只占2%左右,远远不如中国的30%到40%,所以美国人过度消费刺激了美国经济长时间的发展,而且美国的市场,这种消费市场也给亚洲国家,包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出口的市场,来自天堂的甘露。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国人的消费信心极度下降,所以现在有人预测,美国这次经济危机可能已经显现出对实体经济的破坏与影响。全世界都很悲观,国际货币基金不久前警告,今年到明年,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GDP的增长可能接近零。
  面临这样的一个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中国恐怕不能独善其身,我的观念,它现在对中国金融的直接影响还是有限的,我们没有那么多持有他的债券,但是它对中国的出口,然后它对中国的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是越来越显现出来的,特别是出口和出口关联的。最近我们不断地看到像钢铁企业、有色金融,包括发电类行业等等,都出现了亏损,或全行业的亏损,所以严冬可能还在明年。我们银行也会受到经济实体的这种影响,银行的影响在实体之后,它有个滞后性。从眼前的情况看,中国免不了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但是我觉得中国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从长远观点看,从20年左右的时间看,中国还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这是判断金融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未来的20年到30年,中国的GDP的增长不会低于8%,我有四条理由:第一,中国这20年到30年要完成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过程,这是人均GDP达到1000美金以后,后工业化时代所必然要经历的历程,而这个历程就伴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它会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我们现在中国城市化率是48%的水平,所以我们要想完成城市化、工业化,还有非常大的一个空间。第二是,只要这两化没有完成,中国还不算工业化国家,只有中国不算工业化国家,那么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尤其是作为离岸工厂的地位不会改变,只不过是由沿海向中西部转移。因为中国如果不是工业化,中国仍然是低成本的,中国仍然可以吸引外资,成为世界工厂。第三是,很重要的一条,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消费革命,刚才我说的信用卡,过去没人透支,现在我们能盈利,盈利很大成分来源于循环性透支利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大家都看过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弗里德曼写过的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他讲了十台推土机推平了世界,他第一个讲柏林墙,将东西方的意识对立打破了,特别是他讲到外包、讲到源代码的出售、讲到离岸工厂、讲到互联网,我觉得是互联网把世界连到了一起,尤其是年轻人,尤其是沿海或者大城市。你想纽约发生的事、巴黎发生的事、东京发生的事,最时尚的、最潮流的东西,恐怕年轻人不用过夜,就知道了。那么西方的这种观念,消费观,不可能不影响我们这一代,所以从信用卡透支我就感到,现在年轻人,在座的各位,可能不会一分一分地攒钱,攒到老买套房子,然后也住不上。西方老太太从小就开始贷款按揭一套房子,然后不断地还按揭,最后她享受了一辈子,所以这就是不同的消费观。我觉得现在我们的年轻人是有钱就投资,没钱就透支,这种消费观的变化既给银行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也是我们扩大内需的动力。第四个是我们现在的地方政府非常重视GDP的发展,GDP要有一定的速度,没有速度,中国的经济就像自行车,慢了就倒,要有一定的速度,才有财政收入,有财政收入才有和谐社会,干部才有业绩,所以各级政府对经济的关注,对经济的支持是不会减弱的。就这四点,决定未来的20年,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那么招商银行要看到这样的前景,讲战略,从现在开展,别看现在是低谷。回去以后,要开三天的一把手培训班,我们就是要把当前的危机,即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请专家给它讲透,我们就是让大家在严峻的考验中看到机会。比如说,现在银行都惜贷,很多企业亏损,有很多大企业过去都打不进去,现在你雪中送炭,他们都感谢你,平常你起不到的效果,现在就起到了,关键在于眼光。你看到有些企业尽管有危机,但它倒不了,有些行业虽然今天箫条,但明天它会有希望,关键在于你怎样把握机会,这就是银行的竞争力,在于你从危机中看到机会。平常都有机会的时候,大家都去抢,没有你的份,但现在这个时候,往往是进去的最好时候。巴菲特就是在这个时候下手的,买股票,买什么。所以我觉得中国展望未来的一年,虽然我们会经历很多困难,企业的不景气、不良资产的增多,但是我们会在困难的时候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要把握机会,要努力创新,要在危机中寻找增长的要点。有一句话,也是一句名言:“危机往往是重大历史转折的开头。”在拐弯中超越对手,我想招商银行一定会经历这场磨难。
  最后我想讲一讲今天来的宗旨,咱们讲了半天是序,今天的宗旨是来招人的,我首先讲一下招商银行的人才观。招商银行21年,我们有两句话:人才立行,科技立行。我10年前到招行的时候,招行只有两个建筑物,第一个是培训中心,没有办公楼,只有培训中心,第二是电脑部的楼。所以招行一开始就以人为本,我们人才战略的目标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国内银行最优秀的人才队伍,另外致力于构建一套生生不息的人才成长、培养和激励机制,以持续的人才竞争来推进招行不断前进的整体优势,说到底,就是人,银行除了房子,就是人。这几年,我们着重在选人、培养人、用人、留人这四个环节上下工夫。我们每年很重要的事就是从大学生里补充人才,这几年,每年都数以几千人的招聘,因为招行是年轻的银行,我们必须为未来储备力量,特别是要招聘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招商银行用很多的形式来吸引我们的优秀人才,每年除了大规模的招聘之外,我们还有管理培训生的计划,从人才里选择高素质、高潜力的优秀毕业生,然后勇敢锻炼、专人辅导、系统培养,让他两年内就成为一个管理骨干。在招人的过程中,我刚才和凤凰台的记者讲,他说现在为什么一方面人才不够,,另一方面人才又找不到工作?我说除了结构性的失衡以外,还有由于现在银行的业务不断创新,而学校培养的和我们新业务相适应的人才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把专业看得很具体,说什么样人需要很具体的专业,所以我觉得招人首先是基本素质。实际上,我过去经常给学生们讲,我说你们到学校学习,特别毕业的时候,你们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高,我自己就是这样,我读了硕士、读了博士,最后说在学校里只是学会了查字典,真正的本事要在工作中锤炼,大家要记得这一点。所以我们招人也要这么看,你不能指望在学校里,那个学科、那个专业就培养出专业人员,不客观。所以我们同学不用担心,基本素质、基本的条件,学经济的,懂经济、懂金融,然后我们才能把你培养成你适应、你喜欢的专业人才。我们特别喜欢同学有创造性的思维,同学不能读死书,要敢于有创意,有创新精神,有建设性的意见,哪怕它是错的。我的用人标准很简单,有三条,我经常给这些学生们讲:第一,你们不要把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看的过重,如果过重,你们在工作中就会觉得很失落,因为现实工作并不像你们在学校学得那样,在学校里只是学会了基本的方法,方法很受用,你学会了查字典,以后你就会查到任何知识。第二,我觉得学生到工作岗位上一个重要的适用性就是你一定要做好小事,很多学生说,我在MBA和EMBA当班主任,好像回去就是CEO、CFO。我说没有那么多 O,所以应该不厌其烦地把小事做好。第三就是学会感恩,要有感恩的心,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师长、你们的同学,都是你们的恩人,要记住这一点,这是最基础、最起码的素质。然后就是创新精神,建设性的思维,很简单,这就是我们招人的标准。招商银行另外就是培养人,我们的员工有各种各样的培训计划,我们经常送员工到国外去培训,新加坡有我们的基地。支行行长到香港、深圳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中层干部我们在北大、清华培养他们的领导力,一把手我们总行亲自培训,请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或者到知名的院校去培训,今年我们就到剑桥进行培训,培训很重要,只有不断地教育、再教育、再培训,你才能跟上这个潮流。再有一个就是留人,待遇留人,招行待遇还是挺好的,待遇有工资、有奖金、还有长期激励,光靠待遇也不行,尤其是年轻人,不一定太在乎这个时候的待遇是多少,而在意的是自己未来的成长通道,这很重要,你眼前给多少钱,将来没前途,他也不愿意干,所以我们很注意为每一个人设计职业生涯,这叫事业留人,给他们清晰的成长轨道。再有一个是感情留人,我们对各级管理者,培养他们的情商,培养情商的目的就是要留住我们的人,所以招行有一个非常浓的人情化的工作氛围,包括已经离开的,大家还是很眷恋招行这个氛围。
  我最后用英国作家狄更斯《双城记》中开篇的一段话,念给大家。他说:“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他是说任何一件事,都有两面的意义,我们面临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难,甚至是灾难,但是它也孕育着一个新的繁荣的开始。这一点,我体会很深。因为长期以来,美国自由的市场经济,过去是不容置疑的,今年得诺贝尔奖金的克鲁格曼,他就是批评布什、批评自由市场经济,所以他得到了诺贝尔奖金。现在西方正在走向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那么就意味着传统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金融制度都将面临一场新的变革,所以我们正面临一个新的时代,虽然我们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有很多新的机遇。我们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招行,欢迎在座的各位和我们一起面对这个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谢谢!
  利用10分钟,刚才我们张书记说大家有很多问题,但是我想今天的时间也很紧张,我今天不是做学术报告,我改日会选择时间作学术报告,但是今天我回答三个同学的问题,大家可以举手。
  同学一:马行长您好!我想提的一个问题是,因为次贷危机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招商银行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刚才您也作了很多的介绍,我想问的问题是,这次次贷危机对招商银行有没有影响?这是第一。第二是我们看到了各大银行都在裁员,看到美国的,包括中国的各大银行,都在收缩,包括招聘这方面的计划都是比较紧的,像您这么大声势的招聘会,我感到非常的感动,也感到非常的惊讶,您在人才战略这方面也有了介绍。您的这个招聘会有多大程度是营销,有多大程度是从战略发展上来考虑?
  马行长:首先我必须声明,今天这个招聘会毫无营销之意,如果营销我就不会在这个场合,因为大家都是大学生,钱不是很多。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只要它的业务是国际化的,是和国际上的银行有交往的,参与金融市场的交易,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如果它不会游泳,不靠近水面,永远不会被淹死。招商银行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就把我们的次贷产品全部卖掉了,当时获得了可观的回报;“两房”我们也有,但在处理“两房”之前我们还是浮盈的,现在“两房”国有化之后,这个风险消失了;我们也披露了持有的雷曼债券,但由于我们主要是优级债券,损失比较有限。总体而言,我觉得直接的影响很有限,不会太大的影响我们的业绩,但是刚才我讲到了,它会给我们未来开辟业务带来影响,因为银行要和企业打交道,企业是实体经济,会受到影响,银行业务也会受到影响。我刚才也讲到,尽管会有影响,尽管我们在未来一两年要过艰苦的严冬,但从未来来看,再长一点来看,中国的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招商银行是一个成长的银行,中国有这么大的内需市场,对金融的需求也绝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产生根本性的逆转,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我们要抓住机会,要培养人才,要占领市场,我觉得今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都是个机会,所以我今天是诚心诚意地来招聘我们的员工的。
  同学二:马行长您好!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我想请教您一下,招商银行为什么没有在省级而是在市级设立分行?
  马行长:我解释一下。招商银行没有在省级和市级设立分行的概念,我们只是在中心城市设立分行,你注意到我们所有的分行没有叫哪个省,只有叫哪个分行,比如说,沈阳分行,而不是辽宁省分行,郑州分行,而不是河南省分行,但它涵盖的业务是辐射、跨行政区域的这样一家银行。
  同学三:我想问一下关于招商银行管理培训生的问题。管理培训生是不是只是针对金融或者是经济类的专业,像一些理工科的专业就没有机会了?因为您刚才强调了一点就是要有金融或者是经济类的基本知识,但是理工科类的学生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你们是不是给机会呢?不管给是不给,能不能解释一下这种情况?谢谢!
  马行长:首先我可以肯定,机会都是有的。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我觉得不管是学经济的,还是学理工的,对基本的经济知识都应该是具备的,所以学理工的同学基本的经济知识也是该具备的,就是知道的多一点、少一点,专业性强一点、弱一点,刚才我讲了,我们的培训生包括管理培训生,也是一种基本素质,只要符合基本条件,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培养,我们从来没有把他分为理工或是非理工。
  主持人:在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马行长的精彩演讲之前的一刻,让我利用主持人的权利来问马行长一个问题:刚才大家所谈到的都是眼前大家能看到的问题,我想问的是针对大家以后的问题,我想请问马行长,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成为一名行长?
  马行长:我们主持人这个问题问的是很难回答啊!好像就我这样的就可以了吧!我本来出身是一名政府官员,当过政府官员,也当过央行的官员,后来我有机会到招行工作,至今10年多一点。我觉得这10年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你做任何事,你要喜欢它,而且也要心无旁鹜,总结10年我做行长的经验,就是心无旁鹜地做好行长!

-----------------
招商银行股东大会问答记录



时间:2009年6月19日

地点:深圳招商银行大厦

公司高管:董事长秦晓、行长马蔚华、副行长李浩、张光华等

调研人员:钟兆民、杨云、孔鹏





问:招行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马蔚华: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4月份一些国民经济指标有转好的迹象,但现在说经济开始复苏还为时过早。出口占中国GDP的30%-40%,由于金融危机,中国对欧美的出口受到很大影响,短期内很难恢复,因此,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原来出口的市场调整为内需的市场,而这绝不是三、五个月就能解决的。政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4万亿政策”以及今年以来强劲的银行贷款支持,政府的一些中长期项目推进很快,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钢铁、水泥、发电量以及采购经理人指数等指标的好转。但是,判断一个经济是否真正复苏和走出困境,第一,要看民间资本是否被带动起来了。政府投资主要是为了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因为用政府投资带动内需是短期行为,是不可持续的,如果不能带动民间资本,边际效应是下降的。现在看民间资本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第二,要看中小企业是否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是否恢复了正常生产。这一点目前看还不是很乐观。第三,要看潜在需求是否变成了现实需求。虽然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难度很大。所以,虽然当前经济出现了好转,但要真正走出困境,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招商银行还是认真贯彻董事会提出的“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理念,比较理性地对待市场。我们一直说,市场热的时候我们不能乱,包括前几个月的政府主导的中长期贷款,我们一直采取了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在经济衰退的时候,企业一般的有效信贷需求减少,所以招行在前几个月采取了很多措施开发市场,加快了战略调整的步伐,支持中小企业。我们苏州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开业半年多,效果非常好,成了监管当局推广的典型。我们大力推动零售业务,发展势头非常好。中间业务在资本市场比较热的情况下,抓紧时机进行市场拓展,增长也很快。



问:招行净利息收入和活期存款下降的趋势是否已逆转?

李浩:招商银行的5月份我们称为“红五月”,第一,净利息收入开始企稳回升,这也是今年1-5月以来的首次;第二,净息差已经见底。能够出现这两个明显、积极的变化,首先,贷款的重新定价已经基本结束,按揭贷款利率该下浮的也都已经下浮了,同时,今年年初我们对贷款结构进行了调整,适度增加了中长期贷款,适当拉长了债券的久期,这一系列措施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另外,资本市场的转好,使招行的活期存款占比在1季度下降后开始逐步回升,占比已经高于预期。整体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问:招行2009年的业绩如何?分配方式是否可以考虑以股代息?

秦晓:2009年我们会尽最大力量,尽可能使股东满意。从全国的情况看,现在银行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息差收窄。从5月份看,息差收窄已经出现了企稳的迹象。因为息差收窄的情况影响的是整个贷款的存量,我们今年的增量相比较小,增量还不足以弥补存量受到的影响。招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决定,它在利息稳定或者利息上升的时候有很大优势。希望股东在对招行今年的表现寄予希望的时候,既要看招行在同行中的表现,也要看招行长远的表现。



关于派股和派息,两地的政策不太一样,香港是可以选择的,内地是要么派股要么派息。如果要我们作出选择,就必须考虑这种差别,要考虑两地股东的一致性。不管怎样,我们会认真考虑这个建议。



问:美国的银行中间业务占比达到40%-50%,招行中间业务5至10年的规划如何?

秦晓:我们在2006年招行发行H股之前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就把中间业务纳入了战略转型的三大目标之一,即从过度依赖存贷业务转向发展非利息业务,实现二者平衡(其他两大目标是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平衡,大型企业业务和中小型企业业务的平衡)。从非利息收入占收入比例来看,2008年是17%,这在同行中是比较高的。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持续奋斗的结果。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受到资本市场很大影响,因为非利息收入很大一块来自资本市场的理财业务。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每年有1个百分点或1.5个百分点的增长趋势。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整个贷款业务这个分母很大,如果贷款业务增长20%,非利息收入要增加1-1.5个百分点,就要增长40%-50%以上的增幅。



现在美国的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到40%以上,一方面是结构不一样,它们有一些综合性业务,比如投行业务、理财业务比较庞大,另一方面,美国人也在反省这个比例是否太高了,因为如果大量地去做产品卖,做了很多资产证券化产品,可能对客户有一定风险,还是需要回归最基本的存贷业务。当然,对招行来说,这一比例还太低,要进一步发展。



问:招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和零售业务的具体计划?

马蔚华:招行的战略调整已经有5年左右时间了。我们觉得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定位,招行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银行,做中小企业批发业务比较门当户对。因为大企业在定价的过程中议价能力比较强,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收益。在金融危机中,虽然中小企业受影响比较大,但是如果招行在这个时候支持中小企业,我们的议价能力、定价速度就会得到提升。过去5年,招行在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体制上做了创新,比如苏州模式。原来,包括招行在内的银行体制主要是适应大型企业,小企业在这样的体制内效率低、速度慢。招行的苏州小企业中心,采取准法人的形式,独立核算、独立定价、独立考核、独立薪酬制度,现在利率平均上浮20%。下一步会在长江三角洲推广这一模式。未来,中小企业会给招行带来稳定的增长。实践证明,如果定价比较科学,也完全可以覆盖中小企业风险,而且有稳定的回报率。



零售业务是招行战略调整的重中之重,这几年招行不断发展零售业务,也成为国内零售业务的优质银行,《亚洲银行家》连续5年把招行评为“中国最佳股份制银行”,3次把招行评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零售银行需要真功夫。因为批发业务只要搞几个大单,一下子就上去了,而零售银行是千千万万客户认可,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千锤百炼。招行的零售已经成为体系,包括产品体系、服务体系、渠道组合体系。招行目前为止还不到700个网点,但是通过服务、体系、渠道的整合,充分发挥了作用。今年以来,零售业务主要是按揭贷款增长70%左右,信用卡业务和其他消费信贷也健康发展。按揭贷款随着房地产复苏,我们采取了很多设计,也强调了合规经营,零售贷款不良率0.26%。



问:目前整个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都呈下降趋势,招行拨备覆盖率排在行业前三位,在市场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招行的拨备覆盖率是否会考虑有所调整?

李浩:今年1季报,不良贷款绝对值增加了14个亿,目前也没有太大变化。由于贷款大量增加,不良率持续下降,而且下降幅度比较大,而我们在做拨备的预算中,本着稳健的政策,目前来看,拨备的预算没有达到我们事先的计划,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今年能把不良贷款控制得比较好的话,拨备预算最后是不需要这么多的。对于拨备政策,我们掌握两个原则:一、保持拨备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如果不同业务的拨备政策有不太合适的地方,我们也会做适当的修正。



问:招行未来五年的资产负债结构和业务结构目标?

秦晓:招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的特点是活期存款多、短期贷款多。这是适合招行规模和中国市场的一个特点,在以往的许多年中,表现出了强大的优势。活期存款多,使我们的成本低,短期贷款多,使我们的风险小一点。但是,当利率进入下降轨道的时候,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对称,比如说活期存款不降息而贷款降息,就会压缩净息差;二是不同步,因为定期存款是长期的,贷款是短期多,重新定价的时间不同步。如果说我们前几年创造那么多利润是因为这个结构的话,那么我们现在遇到问题也是因为这个结构。我们认为这个结构总体还是一个好的结构、适合我们的结构。有没有可能进一步优化也是我们在考虑的。



从业务结构看,零售和对公问题、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问题、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问题,我们都在明显地转型。当然转型的路径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很多曲折,也酝酿了很多创新,比如中小企业贷款问题就是创新。



问:永隆整合的进展如何?

张光华:永隆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从2008年9月30交割到现在已经9个月时间。这9个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交割之后的100天,对并购来说是最关键的时期,我们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保持永隆客户、业务和资产稳定。这100天完全达到了我们的目标。第二阶段,也就是100天之后到现在为止的半年时间,我们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派出5名董事,由马行长任董事长,加强了整合力度,完善了内部构架,清晰了前中后台的划分。从业务角度,重点推出“快艇计划”,也就是在这半年时间里,从跨境金融服务入手,从公司业务入手,把内地公司业务和香港公司业务联动。在汇款、结算、贷款业务等方面,成效非常明显。在零售业务方面,也在打造基础平台,“金葵花”高端客户服务的永隆客户和招行客户结合,是我们今后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平台。



从效果和盈利情况看,目前已经完全盈利。去年由于CDO和SIV等减值准备,永隆计提了8.2亿港币,现在已经扭亏为盈。未来3-5年,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永隆打造成一个跨境金融服务领域有竞争优势的香港本地银行,同时也是招行国际化经营的一个平台。



问:招行网点扩张的计划?

秦晓:刚才张光华副行长对永隆问题的回答可以总结成“整合顺利推进,效益好于预期 ”。机构网点问题也是招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要发展零售业务,适当数量的网点必不可缺。目前为止,招行只有不到700个网点,还不到交通银行的零头,所以适当增加一些网点是非常必要的。过去几年我们按照董事会要求,每年增加80-100个,未来会按照这个速度推进。但是增加银行网点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监管当局的审批计划和进度、我们对分行的管理能力等。尽管我们需要网点,但是如果分行管理能力达不到,我们也会自我约束。虽然最近监管政策有所松动,省银监局对网点的审批可以不报银监会了,但我们仍会根据我们的管理水平有计划地推进网点建设。



问:招行私人银行的发展规划?

秦晓:招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开展不到两年,进展得比较好,因为已经拥有了将近 8000个私人银行客户,管理的资产超过1300亿,而且被《欧洲货币》评为中国最佳私人银行。中国私人银行的市场潜力很大。不久前,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报告,在中国,净投资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有30万人,净投资超过1亿元以上的超过1万人,潜在市场超过9万亿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私人银行业务优势更明显了。首先,我们对本土客户的需求了解得比较深刻,能够提供合适的产品;其次,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没有人愿意把人民币换成美元,让境外的私人银行去打理;第三,金融危机后,很多人的投资资产缩水,开始从自己投资转向寻求专业机构帮助。私人银行我们也在探索学习,它不是简单的“金葵花”,而是为有钱人创造一个高尚生活的氛围,涉及很多方面。我们有信心成为中国最好的私人银行。



问:目前在其他银行比较积极的情况下,招行的经营思路是否偏于保守?拨备覆盖率是否可以有所调整?

秦晓:虽然我们年龄大一些,但是不一定保守。从全行业的情况来看,如果2009年利润超过2008年,我是质疑的,因为这里可能有很多隐含的问题,比如说是否是把2008年利润平移过来的,是否潜含了很多风险,贷款是不是太猛。我觉得还是要理性。我不能一家一家银行评论,但从行业看,在今年这样的息差环境下,如果能比2008年好,我表示质疑。如果确实做到了,我表示敬佩。还是要多看两年,别2009年增长了,2010年、2011年出问题。



补充一下拨备覆盖率的问题。把拨备覆盖率定在某一数值上,然后看盈利水平,这是投行分析师做的事。要是这样看,招行潜在的盈利能力是比较大的,因为招行的拨备覆盖率高,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招行的资产质量不好。在同等规模的银行中,如果按同样的拨备覆盖水平计算盈利水平和净资产回报率水平,更能显出招行的优势。但是,拨备覆盖率是由方法论决定,头两类(信贷)是按组合统计的方法,后三类(信贷)是按个案分析方法,都有一个方法论的。不能说今年不好就少拨点,明年好就多拨点。有一家银行一下子都拨光了,明年就没负担了,这就有一个一致性的问题,投资者买你股票的时候怎么知道你今年会不会正常拨呢?因为你可以一年全拨光,也可以一年一点不拨。对招行来说,拨备覆盖率我们能调整的余地是很小很小的。我们也不认为现在是减少拨备覆盖率的好时机。刚才讲了,现在贷款这个分母大了,不良贷款的压力其实是重了。



马蔚华:银行经营是百年大计,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应该在经营中尽量减少外部环境对银行的影响,保持相对均衡的发展。我们一直的策略是:热的时候不能乱,冷的时候不能怨。作为银行,尽量通过调整理性健康发展,这是招行的风格。因为我们的资产负债结构,在利率上行的时候,我们的收益率提高得非常显著,在利率下行的时候,比如08年活期存款仅仅下调了25个bp,而定期存款下调了200个bp,虽然这是一个好的结构,但是这时候可能受影响比较大。但是这不等于这个结构坏,我们还要坚持这个结构,这样才能保证银行不断排除外界的风雨,变成百年老店。



从目前的情况看,董事会收购永隆的决议战略上是非常正确的。为什么收购?中国银行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我们的客户走出去了,我们的银行肯定要走出去。要国际化,我们没有去美国、欧洲收购,而选择在香港收购,因为香港的根基在大陆;第二,我们是在深圳,两地一界之隔,文化相同;第三,招行是一个优秀的零售银行,而我们在香港没有零售网点;第四,我们在华南地区有40%的客户有香港业务有需求,而香港客户对大陆业务有需求,也就是跨境业务有巨大市场。这就是我们当时收购的初衷。在香港100%收购一家银行的几率是很小的,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机遇。但是在我们收购的过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股市剧烈震荡,有很多人说,如果你下半年再收购不是很便宜吗?这是买者的一厢情愿,如果你是卖者,跌到这种程度你肯定不卖,可能会到5年以后再卖。但是5年时间我们可以把永隆整合成一个在香港有竞争力有跨境业务优势的本地银行。从这半年多的情况看,因为文化相同,整合的成功概率很高。收购以后,永隆的管理层非常稳定,非常敬业,形势非常好。招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包括内保外办、鉴证业务、港粤一线通、信用卡两地服务等跨境业务越来越多。



秦晓:用定量化的指标,作为一项投资,永隆的回报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首先,如果我们新建一个工厂,有基建期,有达产期,有回报期,要3-4年能够达到资本成本的水平也不太容易,而永隆是可以达到的。虽然我们是溢价收购,溢价算入成本。第二,永隆在大陆的业务应该可以做得比香港本土同类银行更好。有一个香港的同类银行在大陆设置一个网点,市场就给了很高的溢价,但它的网点在我们看来没什么价值。而招行是一个庞大的国内系统的平台,把各省的客户都介绍过去,使永隆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产品、客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它的前景应该比当地银行更好,同时也给招行积累了经验。

September 15, 2009

Buying good values, not based on economy forecast

Warren Buffett says he's buying stocks, but it's not because he thinks the recession is ending.

In a video interview with CNNMoney.com's Poppy Harlow posted on the Fortune website today, Buffett is asked if he agrees with Federal Reserve Chairman Ben Bernanke's comment this morning that the recession is probably over, from a technical standpoint.

"I don't know the answer to that ... and I don't worry about it too much.  We're buying stocks this morning, I can tell you that.  I'm not buying them based on whether we're coming out of the recession in three months or six months or a year.  I'm buying them because I think we're getting good value over tme.  And I think it is a mistake for investors to focus on business forecasts instead of looking at the intrinsic value of the business."

8277 valuation

物美12.2 亿股。物美09, 10, 11年的盈利我的预测是0.42, 0.5, 0.6
合理价格25PE换成港币是11.9, 14.2, 17

物美商业<08277.HK>计划以7.986亿人民币现金,收购美廉美的两位小股东持有的25%股权,价格相当於08年市盈率14.5倍。根据美廉美08年净利润,该行预计收购将使物美2010年利润提升5500万人民币,相当於该行之前2010年盈利预测的10%左右。

该行一直认为,由於潜在的收购和其整合能力,物美应较同业享有估值溢价,此次收购印证该行观点。

该行为,收购为市场普遍预期之中,并标志着物美收购潮的开始。8月时,物美曾通过向一组战略投资者发行新股融资16.5亿港元。该行预计,此次收购完成後,09年末物美仍持有超过20亿人民币现金,足以支撑近期内进一步大规模收购。

目前,物美股价相当於28倍2010年预测市盈率,仍低於06年大规模收购时期的历史最高水平38倍。

此次收购25%股权的估值是根据06年时物美与小股东达成的协议。收购完成後,物美将在美廉美的零售网络安装其WINBOX系统,该系统已积累物美大量业务经验。因此,除了美廉美的内生增长外,收购还将带来更多的协同效应。(wr/w)

专访物美董事长吴坚忠:发展来自商业模式创新

物美董事长吴坚忠:物美集团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了区域规模优势,以及对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

视频:专访物美董事长吴坚忠:发展来自商业模式创新



物美集团董事长吴坚忠博士网易财经7月6日讯 7月6日下午,物美集团董事长吴坚忠博士做客网易财经访谈间,接受了网易财经的独家专访。吴坚忠董事长对物美集团的发展历史、商业模式、未来战略等做了详细的阐述。他告诉网易财经:"物美集团这些年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了区域规模优势,以及对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

受到巴菲特关注的背后

物美集团最近受到较多关注,与著名私募人士赵丹阳有关。以211万美元的代价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赵丹阳,向巴菲特推荐了物美股票,并表示看好物美商业模式,认为物美将来会成为"中国的沃尔玛。"

于是,物美的商业模式一下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物美的股价价格也连续四日持续上涨。吴坚忠董事长告诉网易财经:"其实,物美最早不是做商业零售的,当时我们的创始人从海外回来后,我们这些博士跟着创始人一起做IT业,帮助企业开发软件系统等。后来,我们开发了零售业的一个软件系统,就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自己做商业零售,于是1994年就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就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物美。"

吴坚忠告诉网易财经,自从1994年在北京开第一家店开始,物美集团就坚持连锁经营的五个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结算和统一形象,这样就会实现规模递增效率,出现1+1>2的效果。因此为了得到区域规模优势,物美的店面有80%都是在北京。

据了解,即使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物美集团2008年业绩是保持增长的。2008年,物美的销售额为97.5亿,增长24%;净利润3.61亿,增长27%。其中,同店增长8%;扩展新店增长17%。"这与我们改善供应链,降低运营成本是分不开的。"吴坚忠表示。

根据物美集团2009年1季报,物美集团的净利润率为4.2%。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净利润率一般在1%-2%之间,沃尔玛的净利润率也不过3%。吴坚忠告诉网易财经:"这还得益于我们对细节的管理,精细化的运营,各个方面来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

或会并购其他企业

现在,除了北京地区,物美的连锁零售在天津、浙江地区也迅速发展。"以北京为主,天津、江浙地区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重点。现在来看,发展势头也比较好。另外,我们在2006年收购了宁夏 新华百货(行情 股吧),所以我们也会支持宁夏新华百货在宁夏及其附近地区的快速发展。还有,在一些新的领域里如果有购并机会,比如购并已经在某地区初具规模、有区域优势的企业,我们也会把它购并过来。 "吴坚忠表示。

他还表示,北京地区的物美超市,有一些社区超市会做一些创新,转换成"生活超市"或者叫做"生鲜加强型的社区超市"。他告诉网易财经:"我们要求所有生活超市的生鲜要占50%,生鲜由水果、蔬菜、主食、肉食、水产组成,现在已经超过了50%,我们正在进行这种改造,到现在为止已经改造出5家店铺了,效果非常好,销售额增加了50%以上,我们预计在年底前要改造出60家。"

他认为,除了以上这些,物美集团还会加强供应链的改善和业态的改善。

将转向香港主板上市

6月30日,香港创业板上市的物美商业股东大会全票通过了转向主板的提案,并获得授权发行H股。"上创业板还是会受到一些限制,我们希望有更好的投资者介入,所以要转到主板。其实,我们两三年前就想转成主板,但那时香港有一个规定,需要重新申请,相当于重新上市一次,要找机构、评估人,需要花不少钱,成本大概是150万美金,所以我们没有转。不过,现在香港规定不需要重新评估就可以转主板了,这样可以省一笔钱,所以我们很高兴做这个事。"

他表示,如果证监会批准,程序通过的话物美就在香港从创业板转成主板。该事有新的进展时,会第一时间发公告告诉大家。

网易财经: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网易财经访谈间,坐在我旁边的是物美集团的董事长吴坚忠博士。吴总你好,和网友打个招呼吧。

吴坚忠:网易财经的网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沟通。

网易财经:今天访谈的主题是“物美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知道,物美在北京有很多家店。在物美集团网站首页上能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有一个梦想,创办中国人喜欢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百年老店——物美”,我知道物美集团是1994年成立的,目前是北京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能简单介绍一下物美的情况吗?

吴坚忠:物美集团从1994年成立到现在,现在一共有几百家店。首先,物美在北京5000平米以上的大超市就有一百家,另外还有社区店、便利店,合起来大概有400多家店铺。物美集团是一家连锁企业,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用品,生鲜食品、日用百货等。刚才说“我们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有了物美能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生活品质有所提高,这就是物美的想法。

网易财经:我知道1994年物美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这几年迅速发展,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物美这几年发展的情况吗?我们可以从最早开始说。

吴坚忠:应该说物美开第一家店时,当时我们这一批人下海还不是做商业,物美创始人从国外学习回来,是做高科技公司,一两年时间为一些单位做高科技集成项目,后来我们发现做钢铁企业的项目要懂钢铁、做石化企业的项目要懂石化……很多领域知识我们无法深入涉及,所以我们想集中于某一个行业,开发这个行业里的软件。当时我们看中了商业管理信息系统,我们认为将来商业企业能够发展得很好,所以就集中精力做商业领域的信息系统。当时开发了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在 1993、1994年时还没有这么多现代商业,大家对于这个系统好不好用还有一些怀疑。所以,大家说,还不如自己开一家超市,1994年时在翠微路开了第一家翠微店,当时那个店是一个印刷厂车间,印刷厂车间一般都很大,我们把它租过来改装成超市,并用上我们自己的信息系统。

当时效果特别好,有几个特点,第一是开架自选,第二是薄利多销,只有十点利,从传统商业来说很不可思议,一块钱进货就卖一块一就行吗?但我们当时就是十点利,很受大家的欢迎。

网易财经:当时你们是一群博士来做零售业。

吴坚忠:对。

网易财经:当时大家理解你们的行为吗?从IT这个光鲜、高科技的领域一下转到零售业?

吴坚忠:刚开始不理解,后来就都理解了。第一家店开业之后,我们都在琢磨,为什么可以这么成功、火爆,是不是有一些内在特点?在这四五千平米的店第一年我们就卖了一个多亿,给我们带来了鼓励,所以接着就开第二家店。开第二家店时我们同时研究,为什么超市能有这么好的效果,在这里就不可避免的要研究沃尔玛,应该说沃尔玛是国际上最成功的连锁经营企业,为什么沃尔玛在四五十年中就超越了百年的钢铁企业、百年的石油企业、百年的金融大王,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后来我们发现,连锁经营形式有它内在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模式,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通过大量店铺的统一采购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大量店铺同样分享物流配送中心,使得物流成本下降;另外,还有统一管理的模式,这么多店铺都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就使每个店铺的管理成本降低,标准化提高;同样还有统一结算,以前分门别类的小店都是这样,供应商给货,卖完以后下个月结账,独门独店的结账,钱就要留在手上,如果几百家店统一结账,资金使用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还有就是统一形象,这些店都叫物美,店越开越多,知名度、影响力就会越来越高,所以连锁的基本原理就是“五个统一”,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结算和统一形象。这样能实现规模递增效率,1+1>2,店铺越多,各种成本下降,规模效率递增。

我经常跟人家开玩笑,1+1=2是小学生,但琢磨为什么1+1>2那就是博士生了。我是学系统工程的,如果一个系统和另一个系统联合起来,那么一定能做出原来这两个系统各自不能做出的事情,就是1+1>2,这就是系统的规模效益。

网易财经:在第一家店盈利之后迅速扩张店面,接下来几年的营业收入迅速增加?

吴坚忠:正因为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律,和我们学的系统工程原理是一样的,如果说得更确切一点,就是我们这些系统工程专业博士把物美连锁系统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做,我们追求的就是规模越大、效益越好,物美这么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确实有这样的效果,店铺规模越来越大,销售规模增加30%,可是利润增长率会 35%,因为在规模增大的同时,各种成本在下降,利润效果就会好,所以物美非常计较这个,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在北京开另一家店,这个店开在什么地方,我们要计算这个店开出来产生的效益会不会1+1>2。

我们以前在乌鲁木齐有机会,那里有一个便宜的网点可以拿来,但在开会时我们就否定了,如果我们跑那么远去乌鲁木齐开一家店,要投资,管理人员还要过去,产生的效益会不会1+1>2呢?不行,因为离我们太远,不能共享统一采购,也不能统一物流,管理上要去巡检,去一趟也大老远,都不满足 1+1>2的原理,所以否定了。我们每次开店都会计算这个店投进去的资源能不能和原来的店共享连锁规模递增效果,这是我们判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原理。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发展了几个有物美特点的东西,第一,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因为我们是做IT的,所以首先就是IT技术的应用,一个店铺用手计算什么卖得好什么卖得不好,但随着店越来越多,例如我们一家大卖场商店里大概有几万种商品,每天有一万多消费者来买东西,一个人买七八种商品,要把这种交易数据积累下来,发现什么东西好卖,消费者需要什么,卖了这么多,销售额是多少,卖了多少品种,库存剩多少,要进多少货,如果没有一个IT系统把这些海量数据统计起来的话那就没办法分析。

网易财经:物美的IT系统都是你们自己研发的,在当时比较先进?

吴坚忠:是的,对于IT在连锁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是理解得更透彻一些,刚才说了,物美的特点,第一是IT系统的应用;第二就是区域的发展策略,举个例子,比如当时在北京已经有8家店了,第9家店开到天津或者上海好呢,还是开在北京?,按照刚才我说的规模效应,应该扎堆开在北京更好,所以当时我们管理团队达成了一个共识:先把一些区域做大作强强,然后再往外走。到现在为止,物美80%的店铺都集中在北京,这样就能形成很好的规模效应,如果我们把店各自分散在十几二十个省市,可能大家现在还不知道物美,因为它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向供应商采购的规模就不会那么大,所以这是物美的区域发展策略。

第三,在2001年时物美就构建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但主要是为便利店系统配货,当时我们使用的是第三方的物流,由一家香港的公司提供,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了如何管理物流配送。

第四,我们发展出了一套运营管理的规范,怎么进货、店面怎么管、人力怎么管,我们还有统一的企业文化,只要进入物美的店铺,不管是和传统企业合作的还是我们自己开的店,大家面对物美的管理规章、体系、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统一管理。后来我们称之为“物美管理的三大法宝”,第一就是刚才说的IT技术的应用;第二是在经营管理中的预算制,国家不是也有预算吗?国家年初会做一个预算,年底再做结算,在我们物美,预算制在管理模式中是非常重要的,每年9月份就开始制定下一年的预算,对全公司所有店铺和经营有关的一百多项指标进行预算,之后,在12月26日,每个公司的总经理向我这个董事长签“ 军令状”,店长又向总经理签“军令状”。这个预算店长都很计较的,把每年预算分成每个月、每个月预算分成每个周,每个周预算又分成每一天,天天都盯着,全店上下全力以赴完成和超额完成预算。

预算中还包括费用,例如每年的维修费12.3万,只要在12.3万之内,那店长就可以控制,只要超过了这个预算额,要花钱就就要上报审批,我们对于预算的控制非常严格,甚至细致到包装纸箱的回收,这些预算提前就做好,然后签到经营者的责任书中,经营者的任务就是完成或者超额完成预算。

网易财经:如果店长完不成任务呢?怎么办?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吴坚忠:店长的能力各不一样,也有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所以我们就有第三样法宝,绩效考评,每年做一次绩效考评来评价你在经营方面达到指标没有、个人能力提高没有,把团队带出来没有,对决策、学习、沟通等能力都做一个评估,每年给大家过一遍,看去年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做得不好,经营的目标达成没有,还差多少,个人能力提高没有、团队建设能力提高没有……都做一个评价,我们有一些绩效考评的方法,还有沟通会,同一层面的人都坐下来,看哪些地方进步大……一一打分,最后所有店长都排出来一个名次,各个级别都排一个名次,然后做得好的我们就会给出奖励,前15%的人员加薪、晋级、进修……中间这部分,哪些做的好,哪些做得不够,我们就给他制定一些培训计划;排在最后的5%我们就要质疑了,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岗位?或者他根本不胜任我们的工作,那么就要淘汰、替换掉,或者是这个岗位不适合他,再换另一个岗位让他发展。因为绩效考核每年都做,所以每年都有要求,每年大家都会自我检讨,旁边的人也会帮助你,这样我们的团队就会比较快进步,能够很快地成长一批人。你知道,连锁企业开店都是非常快的,一般我们每年新开出20%以上的店铺,比如现在有200家店,每年就有新开40或50家店,这50家店的干部怎么来呢?我们会通过培训、考评把能干的人挑出来去发展。

物美有一个“发展学院”,从2001年就成立,到现在为止我们每年都要培训六七千人,我们有“百年计划培训班”,专门培训店长,从经理中选出优秀的参加店长的百人计划培训,培训合格后才有资格补充那边有空的店长岗位。因为我们发展很快,干部总是处在缺少的状态,有一个培训系统,就把差距缩短,这样干部队伍就能源源不断了。总结一下,就是物美是根据连锁的基本原理和模式来经营和发展,刚才说“模式创新”,什么叫做“模式创新”?就是结合中国实际把连锁的基本原理和模式做出来,这就是模式创新,根据刚才说的“五个统一”的基本原则制定出来区域发展策略,IT和物流系统的应用,还有管理模式的落地,预算制、绩效考评和培训学校,这就是物美过去十几年发展最主要的模式。

网易财经:听说你每天早上7点半就出门,晚上8、9点甚至10点才回家,而且你下面的管理层都是这样,工作非常努力?

吴坚忠:这是我们工作的常态,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不是做商业出身,对于商业过程的了解还需要深入实践地学习、体验;第二,零售业本身是一个细节行业,刚才说了,有这么多老百姓、商品,进销调存,卖完之后发订单给供应商,供应商送货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组合完商品之后再用车里送到店里,店里要接货,货的质量怎么样、运输当中有没有丢失,店里的消费者每天来一万多人,大家有什么需求,你如何做得让客户满意……事无巨细,需要关注细节,所以我们养成了习惯,早上有时先到店里看看,大家在星期六时都会分分工,去店里看看,了解一下店铺的基本情况,最近我们由总裁带队,根据北京各个竞争对手和同行的情况,每个月重点找出几家店,带着整个经营团队,用一整天的时间,早上出发,看完之后在现场或回来大家一起讨论,最后形成共识,形成我们下一阶段经营的主要方向和工作重点,每个月我们都坚持一次,而且是由总裁带队,我们都参加,有的时候会把店长叫来,有的时候会把采购经理叫来,各个职能部门、支持部门一起去,有很多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项目都在考察过程中达成共识,达成共识以后再做,力量就会比较集中,步伐也比较一致。零售业是一个细节行业,也需要整个经营班子身体力行,蛮辛苦的。

网易财经:我知道在物美09年一季报的净利润率是4.2%,一般零售业的净利润率只有1-2%,沃尔玛的净利润率也不过是3%多一点,之所以我们能保持这么高的净利润率,和你上面说的这些细节都有关系吗?

吴坚忠:都有关系。举几个例子吧,最近我们也在持续改善,比如我们的店铺用人,在IT系统没有升级之前,可能需要230个人,但在2006年我们对IT系统做了一次升级,很多功能不需要员工集中来做了,比如订货,以前需要很多员工参与订货,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忙订货、数据分析,在卖场的时间很少,订货的环节也比较多。现在有了这个信息平台,我们就可以只用少量人来做这件事,数据统计的事情很少,电脑系统自己能够提供数据分析的结果,看来一目了然。

我们的系统还能够提出今天要去补货的推荐订单,比如要补1200种商品,以前是大家分头把要补货的商品找出来,再填补货单。现在是根据我们设定的标准,电脑会出来一个推荐订单,如果你觉得合适就OK,不合适就改几个,这样就省下很多人力。这两年来,我们店铺里的平均人数逐年下降,人力成本就能节约得比较多。以前我们做一些促销、变价的动作,这些事情原来都由人工来做,现在有了系统,运营成本也能下降,而且这个过程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改善,有些经营的硬性成本每年都在上升,但根据IT和管理技术的成熟,一些成本能够逐年递减。结合在一起,导致我们的利润率这么多年来都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网易财经: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存货周转率高达13.31%,应付账款周转率低至3.37倍,销售扩张年均增长36%,这个数字非常让大家吃惊,我们发展比较快,而且保持了非常有效率的发展。

吴坚忠:关于零售企业保持增长,持续提升业绩,我们也下了一些工夫,2006年时我们引进了德国SAP公司的 ERP系统,经过两年的需求调查,蓝图设计和系统上线,现在全面推开,快两年了,这个系统支持了我们经营效率的提高,举这么几个数据:比如我们有一个物流配送中心,在ERP平台上马以后,库存管理环节对接好了,开始优化库存管理,两年来有了较大的改善:,“库存周转天数”,2007年原来是13天左右,在 09年一1-5月份已经变成了8.6天,“库存周转天数”的意思是平均来说,从货进来一直到卖掉,大概需要多少天,效率大大提高。第二数据是“店铺订货满足率”,现在我们有很多店铺,店铺需要向配送中心订货,假设订货需要100%,那么送货满足了没有?在2007年我们的满足率是88.6%,09年1到5 月份的数据是96.2%,增加了将近10个点,这是一个进步。

其次,是供应商对订单的满足率,大家集中采购的东西要向供应商订货,供应商能不能满足我们的订单,这叫做“供应商订单满足率”,也从88%涨到了96%,大幅提高。什么都没有变,但因为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的提升,使存货周转天数下降了,订单满足率提高了。这样我们的效率就提高了,这也是我们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最近大家提了很多,面对金融危机,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竞争越来越激烈,物美如何面对竞争,在面对竞争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工作呢?我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下,除了对于库存和配送中心的管理还有一点很重要,大家都说,现在不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零售商要联合上游供应链,一起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有了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支持,现在很多事情都可以做:

第一,改善供应链。原来我们在北京扎堆,有了规模优势就开始想,既然有这么大的销售量,我们应该可以节省出中间环节,直接向生产企业进货,我们开始思考中间商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中间商的作用有这么几点,以前我们没有物流中心,中间商可以配到每一个店,其次他们有信息,知道一些产品在什么地方;有一些周转资金。现在随着我们的规模越来越大,就觉得没有必要由这么多中间商来做了,可以向上游延展,这两年改善了很多,比如宝洁这样的国际公司,原来都是通过北京市一些中间商给我们供货,现在变成直供商了,这样中间环节的费用就可以节省,利润得到体现,增加收入。

第二,我们现在正在做农超对接,蔬菜、水果、农产品直接从基地和农户采购,以前没有这么大规模时,在农产品部分我们是找一些供应商,对他们说要多少菜、多少果,他们就去找,有时候是去农贸市场,有时候是直接去农户那里,时间、质量都很难保证,现在我们有了这样的规模,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自己找到农民合作社,去农户、基地,这样就又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家知道,山东的蔬菜很多,青州生产,寿光有市场,从去年开始我们在青州建了一个基地,订单通过电脑送到在山东的采购班子,他们收到订单以后就给基地农户预约,比如明天要尖椒8000斤,青椒要两吨,提前说好,早上几点去收,然后再由运输车辆直接送到物美的果蔬配送中心,再加上其他产品,大概在早上五点到七点就送到门店了,开门之后我们货架上就摆上最新鲜的蔬菜,一般在24小时之内。我不知道最近你有没有去过物美,果蔬的品质和新鲜度比以前提高很多,而且价格大幅度下降,因为我们去掉了中间环节。

以前是农户摘完以后送到田间地头的小市场,再到寿光市场,寿光市场批发之后再送到北京的批发市场,供应商在从批发市场进货供给物美……整个要经过四、五个的环节,天数增加,产品品质降低,也不太好卖了,现在很多老百姓都说到物美可以买到很好的菜,这个评价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很辛苦,早上三点出发,一直干到晚上天黑才回来,但真正缩短了果蔬供应链。现在政府也在强调农超对接,就是因为零售企业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么多店铺一起采购,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对于农户来说,他们也能够用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和他们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即能使农民收入能够稳定,对于消费者来说,既便宜,质量又好,这是我们在供应链上做的第二件事。

第三,我们还做了百货自行采购,现在不是有很多外贸商品嘛,很多国外订单都少了,但一些小商品、衣服的质量都是很好的,果蔬可以去基地采购,服饰、用品也可以去产工厂采购,所以最近我们开始了百货、服饰的自采,将来可以在物美的店铺里看到T恤衫、小百货了,物美价廉,质量也很好,这样就缩短了供应链,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就是供应链的改善,中间商取消,我们还有计算机系统支持分析,哪些供应商送来的货好卖,哪些供应商对我们的服务、商品都很及时,我们会进行分析,淘汰掉一些质量不好、能力不强的供应商,这两年来,2000多家供应商现在只剩下1200家了。

网易财经:看来我们对供应商的要求非常严格,从数字上看淘汰率挺高的。

吴坚忠:对,而且这两三年来都是这样,有些做的不好,还不如合并到大的供应商,经过这些环节,淘汰了一些质量不好的供应商,家数变少了,但每家的销售量在提高,这样一来供应商对物美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更好,因为他们的买卖做得更大了,我们也培育这些供应商成长了起来,连锁企业规模发展越来越大,同时也会促进它的供应商强大起来。

前几年有的供应商很小,拿着一个皮包夹着过来跟物美谈,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供,我们一听头皮就发麻,不是我们要什么他们供什么,而应该是他们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所以我们以前有一些供应商就慢慢淘汰掉了,有工厂、有资金、有物流、有品牌代理,这样的供应商就比较好,只有我们的质量好了、规模好了,才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我们在供应链环节做了很多工作。

另外我们针对北京的具体实际,进行业态的创新。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去年奥运会街头巷尾的菜市场都被整顿了,因为安全卫生上有一些问题,形象也不太好,所以奥运过完之后大家出现了买菜难的问题,群众呼声比较高,我们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刚才说了,我们直接去基地采购果蔬,质量有了提高,第二,我们开始改造社区店,除了大卖场的菜很好之外,社区店也有很多好的菜,我们这次做了一个业态创新“生活超市”,或者叫“生鲜加强型的社区超市”,“生活超市”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新鲜。

网易财经:对,我们是从山东直接运来的蔬菜。

吴坚忠:生鲜加强,以前是这样,生鲜占25%,食品占30%,还有小百货,这次我们要求所有生活超市的生鲜要占50%,生鲜由水果、蔬菜、主食、肉食、水产组成,现在已经超过了50%,我们正在进行这种改造,到现在为止已经改造出5家店铺了,效果非常好,老百姓能够买到蔬菜、熟食,而且改造的店铺里,销售额都增加了50%,有些好的都增加了一倍,所以我们也受到了鼓励,“生活超市”在年底前要改造出60家,我相信这样能让老百姓买菜更方便、生活更方便,这是我们针对最近的市场竞争、金融危机所做的几个动作。总得来说就是供应链的改善和业态的改善,特别是在应用了信息技术支持之后,效益真正得到了提高,大家应该相信,随着各个项目的推进,物美能够保持我们销售和业绩的持续增长。

网易财经:现在物美大约占北京市场的多少份额?

吴坚忠:我们没有严格统计,但得到了一个数据,统计春节期间规模以上的超市,在公布数据时,我发现物美加上物美旗下的美廉美大概等于超市份额的三分之一。

网易财经:我们是北京最大的零售连锁超市,对吗?

吴坚忠:对。

网易财经:我知道物美现在还开拓了天津、浙江两个地区的市场,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个地区市场的情况吗?我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两个地区?

吴坚忠:首先说杭州,在2001年时物美在杭州开了第一家大卖场,当时我们觉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一个成长很快的地方,所以去杭州开了一家店,这家店非常成功,到现在还经久不衰,经营很好,所以我们受到了鼓励,一共在杭州开了五家店。随着杭州大卖场的经营,那边老百姓口碑都不错,认为物美做得很好,所以我们乘胜追击,今年又签了八家地点,有在正在建,明年就能建好,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我们可能会在那边开出十几家大卖场,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成为杭州地区最大的商业企业,因为杭州的经济发展也非常好。天津也是。我们2002年去了天津,在那边有大卖场、综合超市和社区店。

为什么要去天津和杭州呢?因为物美要逐渐壮大嘛,除了北京以外最近的地区就是天津了,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在北京建了一个六万平米的物流配送中心,年底竣工,它就可以配送到天津,把天津店铺的供货照顾过来,天津是一个战略要地,所以我们在2002年就去了天津,而且最近在天津的经营也越来越好,除了已经有的五家大卖场,我们又签了六七家大卖场,在未来两年里天津的卖场也会有很多,以北京为主,天津、杭州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发展势头也很令人鼓舞。

网易财经:物美还有在其他地区发展的意向吗?

吴坚忠:首先我们还是要坚持区域优势,在北京只要看到合适的店就争取开,多多益善,今年就在通州开了两家大卖场,在已有区域,如天津、杭州,只要能够找到好的地方,我们都会去开店。另外,我们在2006年收购了宁夏 新华百货(行情 股吧),所以我们也会支持宁夏新华百货在宁夏及其附近地区的快速发展,现在他们有四家百货商场、二十几家超市,都在不断地开(店),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区域。进一步来说,我们不会去其他没有店的地方开单店,和原来的区域发展战略相关,在一些新的领域里如果有购并机会,比如购并已经在某地区初具规模、有区域优势的企业,我们也会把它购并过来,因为有了初始规模,发展就会比较快,但我们不会在没有店的地方开单店,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发展的特点。

网易财经:还有一些声音这样说:物美的一部分利润来源于早期对国有股权和国有资产的经营和托管,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吴坚忠:在物美开始做连锁企业时,自己的实力并不是很大,没有什么财团的支持,如果有了财团,我们也会开崭新的大卖场,一家家开,这样也挺爽快的。举个例子,我们的第一家店就是人家印刷厂不用的车间,这样的闲置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把它租赁过来利用起来,他们也很高兴,自己不能利用的车间我们给利用起来了,而且还安置了他们的员工来参加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头三家都是从工业企业那里租赁的,比如器材厂什么的。1号店、2号店和3号店都是这样。在开了几家超市之后,我们发现原来一些国有企业网点因为分散经营所以经营很不善,所以我们去对主管部门说,我们这样的模式是现代超市,如果把网点给我们,我们能卖得更好,他们本来销售很差,连年亏损,员工工资也发不出去,正在愁呢,所以正好对接。一开始和国有企业合作,因为国有企业产权界定很困难,所以主管部门就这样规定,把原来的工厂和员工托管给你,你把工厂经营好、员工安排好就行,剩下的以后再说。在物美开始经营发展的头一两年有这样的情况,但后来我们和国有企业的合作也非常清楚,清算网点、资产值多少钱,物美投资一起做,后面是以这样的形式为主,真正托管的企业在我们的比例中占的很少,只是一开始,后来都是比较规范的操作形式。

随着网点的发展,后面新开、租赁的大卖场都成为了主流,托管的份额越来越小。回顾一下我们和传统商业网点的合作,我觉得总体来说对社会是有贡献的,第一是对原来经营不善、职工比较困难的都把安置好了,国有资产得到了很好的保值增值,为当地贡献了税收,提供了就业,而且也繁荣了市场,在过去那段时间里和传统商业的合作,对于整体社会也是有贡献的。

网易财经:当时你们还是比较大胆的,很多企业都不敢接手这些亏损企业。

吴坚忠:因为只有新兴现代零售业的模式才有力量把分散资源统一到连锁系统里,经过整合才能产生效益,现代流通的连锁模式是先进的,刚才我说的“五个统一” 是最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沃尔玛在几十年中就能超越那些有几百年历史巨型企业成为世界最大企业的原因,因为它有一个合理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物美是学习了这种连锁模式,又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回答物美模式的创新就是用连锁经营的思想、用系统工程规模效应的原理再结合中国零售业的具体情况,物美这么多年来就在做这件事。

网易财经:刚才你说了物美发展这么快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管理人员非常优秀,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而且还有学校,在08金融危机时物美的销售增长了24%,净利润增长27%,这也与管理团队的优秀分不开,但在物美发展的十几年里也出过一些事情,比如董事长张文中的离职,当时大家都觉得物美要停滞了,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吴坚忠:回过头来讲,我觉得和物美的发展模式有关,主要得益于这么几点:

第一就是区域发展的优势,因为我们的店铺都集中在北京,北京的政府、零售商、消费者都比较认同物美,这么多年来的经营,店铺很多,而且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如非典期间、雪灾期间和地震灾害期间物美都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所以大家都很支持物美,社会、政府都很支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我们有一个坚强的团队,我们的核心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跑掉,从创业开始,这些人都一直有一个共识,就像你开始说的,我们有一个理想,这个理想不是一两个人的,而是整个团队的,碰到了一些挫折,他们也觉得,理想没有错,事业还是存在,所以大家都坚持下来,一如既往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一个稳定的经营团队,这是第二点。

第三,管理模式已经固化在了我们的信息系统中,还有刚才说的管理规范,这些事情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影响的,大家还是该怎么订货就怎么订货,该怎么经营就怎么经营,该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所以这也是不会乱的其中一个原因。

第四,即使在我们2006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又上了一套德国的ERP系统,当时大家想,在这个时候还投资来改善信息系统吗?当时我们还是决定投巨资和国际最优秀的企业管理软件提供商一起来做,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时候我们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该做什么事情还是继续做,通过这两年时间把信息系统升级到一个更好的水平上。

不是我说大话,我们物美这两年来又奠定了一个未来稳定快速发展的新平台,在最困难的两年中又建好了新的IT平台,大家可以看见,在未来的时间里物美会比原来发展得更快、更好。

网易财经:那段时间压力是不是很大?

吴坚忠:肯定会有一些冲击,回过头来看是这样,但我们还是心中有数,要不然也不会投资再建新的计算机平台,物流方面我们是前年就在做,今年也在做,今年年底会出现一个六万平米的现代化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升级了、物流系统升级了,就具备了进一步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正因为物美有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即使有一些冲击,遇到了金融危机和激烈的竞争,也会越做越好,因为大家在做经营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建设,为未来具有核心竞争能力而不断建设,这一点可能是物美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网易财经:世界零售商大会被称为是“零售界的达沃斯”,物美前不久在这个大会上获得了“新兴市场最佳零售商奖”,这是国内企业第一次获得这个大奖吧?

吴坚忠:是这样的,三次都在巴塞罗那举办“世界零售大会”,2007年就开始了,2007年时中国连锁协会,带着一些业界领导过去,第一次参完会就给他们提意见,他们每年都评出大奖,里面没有一个中国评委,也没有中国企业参加,协会就给他们提意见,大会说,连锁协会推荐一个人来当评委吧,连锁协会就推荐了我,所以我去年就参加了,而且还是评委,他们的流程是这样,有专家评委,再加上13人最高评审团,动员所有的企业报奖,大概每个奖有二三十个企业申报,由一批专家里从这些里挑出六个,在开会前一天由我们这些最高评委关起门来投票,最后达成共识。去年我参加时是一个印度的零售商得了奖,当时我想,我们物美做得好象也可以啊,今年我就对我们单位说,你们写一个报奖材料我们也送过去,今年我还是作为评委,而且作为世界零售商大会顾问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了会,但在评这个奖时我就要到门口等着,为了避嫌,不能参加,最后他们经过激烈的比较,把物美评为新兴市场最佳零售商奖。

得这个奖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物美在很短的时间里(15年)就从一个单店逐步发展成为了具有便利店、社区超市、综合超市和大卖场和百货的综合性连锁企业,在IT和物流技术的应用上比较成功,每年都保持很高的增长率,和效益同步增长。这让他们有很深的印象。

第二,他们对于中国企业、中国市场的关注在这次比任何时候都高,特别是金融危机出现以后,那边有一个例子,德勤一个全球零售研究主管在主题报告里讲:这次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引起的,但要从金融危机里走出来,要复苏,单靠美国已经不行了,而要靠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努力。大家关注中国零售业,也希望中国零售业能够领先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又能领先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他们对中国更关注了,可能物美这次得奖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我们觉得这是对于中国零售业的鼓舞,我们会做得更好。

网易财经:当时得奖时心情激动吗?

吴坚忠:因为得奖之前不能公布,就像奥斯卡那样,因为我是评委嘛,前几天我就问了他们,大家都不告诉我,到最后一刻才知道,应该说还是很令人激动的,我们不仅在中国努力把现代零售业做好,同时我们中国企业也终于得到了世界舞台的认同,对于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鞭策和鼓舞,还是得益于我们这么多年来坚持的连锁的经营模式和IT、物流和现代零售技术的应用。特别提一下,在今年3月29日,我们国家有一个“企业信息化五百强”,我们把从2002年开始的信息化项目总结完以后报了奖,结果第一次报奖就得到了他们最重要的奖“重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就奖”,这个奖每年都会评十个,我们这次是第一次报就得到了这个奖,而且物美名列信息化五百强的第124位,这是由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这个权威机构评定的,对于零售业使用信息化也是一种肯定。大家都觉得零售业比较传统,没有信息化,其实不然,比如沃尔玛的信息系统、物美的信息系统,都可以和信息公司对于系统的投入规模比拟,特别是沃尔玛那样全世界的信息系统,仅次于美国政府。应该说,信息化是连锁企业要做好的重要前提,物美这么多年都坚持下来了,我相信我们还会不断改善,把信息系统用好。

现在我有感觉,当我们的规模越来越大时,每一次管理技术、经营技术的一点点进步,都会得到效益很大的提高,比如这次我们到山东采果蔬,销售量现在涨了 50%,在金融危机下,有的企业销售量提高百分之几就不错了,但我们有的店铺的增长还翻了一倍,所以它一定会带动我们的增长。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孟凡红)

网易财经:物美最近比较受关注还与一个事件有关。著名私募人士赵丹阳在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推荐了物美的股票,而且还说非常看好物美的商业模式。之后物美在香港市场上连续四日大涨,超过25%,非常受大家的关注。我们特别想知道,赵丹阳和物美集团交流是否比较多?

吴坚忠:赵丹阳在资本市场上可能也算一个特殊人物,他从去年开始买物美的股票,时间比较长,和我们有一些沟通,但之所以赵丹阳引人注目还是因为他的投资理念和经营行为方式。因为这个人是比较务实的,要买高速公路的股票就会去数车流,要买港口股票就会去数货柜。实际他也去看了我们的很多店铺,我们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去看的,也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如果大家投资都像他那么认真,深入、细致地考察一个实体企业,我想他选股票就不会错,得到很好的业绩也是应该的。因为我们零售业也是很务实辛苦的,只要大家努力去做就好了。以前我们的创始人也经常说,成功的人和成功的事都有一个特点“聪明人卖傻力气”,如果聪明人卖聪明力气可能就做不了事了,你的脑袋比较清楚、判断比较准,还要卖傻力气,比如数货柜,去我们店里看,甚至还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采购果蔬,只要聪明人卖傻力气,就一定能成功。

网易财经:物美商业6月30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现在通过提案可以转向主板了,这个事情的最新进展怎么样了?

吴坚忠:物美当时是上创业板,什么时候转主板大家都很关心,我们自己也很关心,因为创业板还是有一些限制,但应该说,我们从2003年上创业板到现在,交易额、股价还是不错的,业绩也很好,呈现了成熟公司的特点,从物美本身的业绩和质量来说,上主板其实没有什么问题,连续几年的业绩增长都很好,我们的股票现在涨了好几倍,6块多上市,现在是36块多钱,在创业板上我们的表现很好,但我们希望有更好的投资者介入,所以要转到主板,很早就在说这个事情,不只是今天,两三年前要转成主板,香港那边就有一个规定,需要重新申请,相当于重新上市一次,要找机构、评估人,需要花不少钱,成本大概是150万美金,所以我们当时想,需要转过去吗?要花这个钱还是挺心疼的。现在香港也规定不需要重新评估就可以转主板了,这样可以省一笔钱,所以我们很高兴做这个事。转不转主板对于物美来说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们当然希望转过去,当时没有转,搁了这么多年就是因为舍不得花这个钱,我们企业又没变,只是转一个板就要花这么多钱,好像挺不甘愿的,现在机会来了,可以方便转过去,所以我们抓紧机会,如果证监会批准,程序通过的话就会转成主板。

网易财经:与此同时,大股东物美控股向 新华百货(行情 股吧)转让物美40.8%的股权也在进行之中,是不是如果转向主板不成功就要曲线回归A股市场?

吴坚忠:这两个不相关,刚才说了,如果要转主板的话,两三年前花了这个钱我们就转过去了,因为挺心疼的所以没转,零售业赚钱不容易嘛。和新华百货那个是从去年就开始做的,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和转不转主板没有关系,。另外,物美在创业板上的投资者股东的质量、成交量和股票状况也还蛮好的,只要条件成熟,不需要那么大成本,我们就会转,在这点上没有那么多约束,不是非此即彼,只要程序方面没有问题我们就可以转成主板。

网易财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吴坚忠:这都是应该要做的事情。

网易财经:在我们访谈最后,你再向我们网友说几句吧。

吴坚忠:我想对网友说,中国零售业,特别像物美这样发展历史较短的企业,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改善,要去做,但我相信随着物美既定的模式和经营管理的到位,会努力做得更好,我也相信物美能成为大家喜欢购物的地方,邀请大家多到物美购物,支持我们的发展。

August 11, 2009

李驰 3000点 太保29

http://news.hexun.com/2009-07-07/119379958.html

2009年07月07日07:45  

  李驰,深圳同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同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崇尚“快乐投资”,每年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在外旅行,上攀高山,下潜大海,与每天工作达十五六个小时的私募相距甚远。

  “我不完全是巴菲特的风格,我既做价值投资,也做趋势投机……在中国做投资,巴菲特+索罗斯是完全可行”。7月3日,李驰做客“招商智远高端论坛”揭秘旗下私募基金八年半近六十倍的回报的奥秘。截至今年4月之前的八年半时间,李驰所领导的资产管理公司以近70%年复利猛增,为投资者创造了近六十倍的回报,令人刮目相看。

“我不完全是在复制巴菲特”

  “好的模式应该就像复印机一样,随时可以用来复制成功。”李驰在开场白中这样表示,虽然自己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不认为完完全全是在复制巴菲特。

  今年6月13日,李驰在北京与朋友一起宴请索罗斯时,问了一个一直想求证的问题:“在中国既做巴菲特又做索罗斯可能吗?”索罗斯停顿了几秒后,郑重地点头:“Yes”。这也验证了李驰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判断——— 在中国做“价值+趋势”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此前媒体称李驰为“复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三人之一,李驰表示不同意,“我不完全是巴菲特的风格,我既做价值投资,也做趋势投机”。

  虽然李驰总强调复利是核武器,他决不会捂住股票不动。“即使是万科、招行这样优秀的公司,也不会持有二十年不动”。李驰说。

  集中投资,低风险谋求高回报

  在李驰看来,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风险控制。李驰颠覆了具有共识的“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理论,认为只有低风险,才有高回报。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被认为是市场财富积累、规避风险的重要原则,但在李驰看来“分散投资只能降低风险组合的波动性,与降低风险没有任何关系。”

  集中投资,是李驰多年来一直在实际投资时坚定执行的投资理念。早在2004年,同威就开始通过信托平台收购法人股。李驰回忆说,当年就认识到了要想私募规范化运作,最佳的方案就是通过信托。但公司一直到去年3月26日才发行第一只基金新华·同威一期。主要是政策不允许阳光私募集中投资,这与他们集中投资的投资理念不符。

  李驰解释说,“当时银监会对通过信托发布的基金有‘双十’规定:投资一只股票不能超过其总股本的10%,同时,必须买满十只股票才能满仓”。公司经过多次争取,才将投资一只股票的规定上限提高到了业内罕见的35%,后来公司才发行了新华·同威一期基金。“同威第一只基金的发行多灾多难”,李驰无限感慨地说,目前最新发行的山东信托·同威3期基金,已经不受投资上限限制,一只股票就可以满仓了。

  “在实业界,我们也可以看到多元化是成功的极大障碍,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是单一业态。投资也一样,要想赚大钱,必须在单一品种上下重注,这才是跑赢指数的方法。”李驰总结道。

  巴菲特有两句话被人传诵:第一,不输钱;第二,记住第一句话。李驰将这两句话诠释为“只有低风险,才有高回报”。“所谓高风险,高回报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李驰表示“我们别总想着冒高风险发横财,横财是财富毒药”。

  不少人投资的目的很明确———赚钱,但在李驰看来,投资,安全确实应该排在第一位,保值后才能想到赚钱。

  “投资不应是今天买股票,明天就涨停,也不是大盘什么时候能够冲破几千点,最重要的是安全”。作为基金管理者,他表示,同威资产有自己的内定目标。“我把‘三年翻一番’刻在脑门上,这也是我的终身追求”,李驰承诺。

  复利+优质公司+同股同权买低

  “李式投资”法则中,李驰特别强调复利效应。“复利是核武器。”李驰打了一个很简单的比喻,投资证券市场像下围棋,下一千盘可能也碰不到一模一样的棋局,证券市场也一样。在他看来,市场并不是轻易就能超越的,但复杂的市场背后一定有一个十分简单的逻辑,那就是复利。“复利是核武器,这是我经过多年的积累、失败、琢磨得出的经验”,李驰说。

  选择投资的上市公司品质很重要,李驰还强调,不论同威所持的股票是否卖掉,目前那些公司都是国内优秀的上市公司。同威从来没有赚过垃圾股的钱,也没有赚过二三线企业的钱,一直坚持同优秀的公司一起成长,赚市场的钱。“上市公司像平安,如果你150元买了,也仍然会有解套的一天,但你被垃圾股套住,可能过不了多久就面临着退市清盘的风险”。李驰说,“选优秀公司并不难,优秀的公司我们每天总能看得见它。如果现在有傻子瓜子和洽洽瓜子两只股票要我选择,我不用查任何资料,肯定选洽洽,为什么,因为天天看得见嘛。”

  此外,李驰还表示,同股同权买低。李驰解释说,A股、B股、H股相比较,因为B股的流通性差,波动性小,可能虽然买得低,但卖得也不高,不在考虑范围之列;但A股、H股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大家公认的好公司,在A股、H股里的价位往往相差不大。“很多垃圾股在A股是比H股要贵许多,这与我国股民喜欢炒垃圾,好坏不分有很大关系。这样的垃圾股别碰,而应找好公司里相对便宜的股票。当年招行跌破40元,跌破港股价,我们果断加仓,赚取不少”。李驰说。

李驰 3000点可考虑离场

2009年05月25日11:21  来源

深圳同威资本董事总经理李驰认为,买最优秀的企业,做左侧交易者就不心慌,因为也许股指还在下跌,还在左侧,但好企业的股价可能提前已处在右侧。如腾讯控股,在本次全球金融风暴之后,亚洲区创出历史新高的大股票只有这一只,一定是公司基本面出乎意料的好。

  对于左侧交易者来说,只要坚信公司未来的盈利水平和成长性,持有不动,一段时间后,还是肯定能赚到钱的。李驰说,想坚定地拿住一只股,就要对于所买入的品种有深刻的理解,研究透彻,这样才不会因为短期变化,比如被套了20%甚至30%,就马上卖掉。
李驰屡次说他买银行股是因为便宜,他说便宜的真谛就是六个字——“未来增长可期”。买便宜的股票,便宜不是指预测买的股票能马上涨,而是预测买的股票迟早要涨,往下掉的概率小。

  李驰认为,尽管银行股暂时跑输大盘,但如果放在未来5年或更长的区间看,跑输大盘的几率很低,但可能会跑输某几只股票,因为未来总会出现更优秀的公司,就像苏宁电器(002024,股吧)从2004年之后脱颖而出,短时间内翻了30倍。

  比如去年8月买入的银行股,李驰承认,2500点时抄底是认为当时的估值已便宜,超出意料的是之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股市过度反应,股指在 2008年11月股指创出1664点的新低。李驰买入的银行股也被套牢,但他越跌越买,低位及时地补仓银行股,最终仍跑赢了指数并在全球股灾后取得了正收益。

  这样的赚钱方式是不是太慢了?买了就一直等,甚至被套,不能马上涨。于是,李驰突然问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果你只投资1元钱,每天一个涨停,200天后你的资产变成了多少?1.1的200次方,一般人想到最多的是几百万或几千万,但基本没人会想到答案是惊人的1.9亿。可见,复利的威力是无穷的。

  但我们的投资绝对做不到每天一个涨停,那么索性我们耐心一些,把这个过程均摊到30年的时间里去完成。实际上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只要求每年能有25%的收益率,累积起来财富就非常可观了,今年的100万元,30年以后就是8亿元。

  要让业绩持续增长,并不是短期几个月到一年的业绩排名好就一定能持续赚钱。要把眼光放在稍长一些区间看,李驰以他的实际操作经历简单举例。

  “假设2005年我在1000点时买了以上证指数为标的资产1000万元,经过2005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股指5000点时变成了 5000万元的财富,因为市场的估值水平太高,风险积聚,我在2007年8月底5000点时卖掉,变为持有5000万元现金。然后就是等待,躲过了 2007年11月到2008年11月以来的巨熊,股指一路狂跌下来到2500点左右时,我觉得估值基本合理,把5000万元买了2份2500点时的资产,后股指又跌到1664点,然后反弹,假设只反弹到了2000点,我的业绩依然是短期负20%,但我的真实资产状况是多少?是2000×2=4000万元,我的财富依然是在指数4000点水平,即便这样的短期内被套20%的负业绩,也实际上远远地跑赢那些在这三年中上蹿下跳的大多数基金产品。更何况现在股指已反弹接近2650点,我的资产水平已达到了指数5300点的水平,远远跑赢了指数。所以几个月的短期业绩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李驰表示,A股在2500点以下是低估的,达到3000点之后是一个缓慢恢复的过程。

  和龚方雄等经济学家的观点相异的是,李驰认为,经济的基本面完全可能二次探底,全球股市的反弹并不是由基本面支撑的反弹,原因是皮球扔在地上也会蹦两下,大盘跌得这么深,反弹一下很正常。原以为股指从6000多点跌到2000多点,应该会有轮像样的反弹,结果它没有发生,到了1600多点才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这轮反弹。

  李驰表示,从务实的操作上讲,本轮A股反弹,3000点左右考虑离场是现实可行的选择。
------------
2009年06月01日06:37
“先上后下,概率较大”

  目前行情不宜炒短线

  我个人认为,大盘先上后下的概率较大。如果像料想的那样,向3000点攻,然后下调到2400-2500点,那么大盘就没有大的问题。目前这种不愠不火的行情中,操作上已经不宜炒短线,个人不推荐买卖,最好持股等待。

  新能源炒做不会熄火

  新能源等热点题材股的炒作不会熄火,如果你的持股成本低,不妨拿着。创业板开闸、IPO重启——下半年股市的悬念较多,带来的好处是大盘不会单边下跌,不会死水一潭。对于大盘蓝筹板块,个人认为20倍的市盈率属于“合理偏高”。



中金公司的报告预计,09年上半年业绩三家保险公司,中国人寿(601628,股吧)(601628)、中国平安(601318,股吧)(601318)、中国太保(601601,股吧)(601601)受益于A股市场的持续上涨和各公司二季度一定幅度的主动加仓,投资收益水平可望超出市场预期,业绩环比仍在逐渐改善。

  据悉,中国人寿(601628)股权投资初始比重较高,因此,浮盈相对可观,尽管去年二季度业绩基数较去年一季度大幅提升,但今年上班年仍可望实现超过30%的同比增长,中国会计准则下预计实现净利润142.7亿元,每股净利润0.50元。

  

  而中国平安(601318)得益于股权投资浮盈的显著提升和高基数压力的明显减轻,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幅可望由一季度的-66.4%收窄至-30%以内,中国会计准则下预计实现净利润50.7亿元,每股净利润0.69元。

  中国太保(601601)由于面临的去年同期高基数压力更为严峻,股权投资浮盈积累较少,且股权投资分类中交易类资产比重较低使得其业绩对股市上涨的弹性相对较弱,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根据其7月10日公布的中期业绩预减公告,其09年上半年净利润将下滑60%左右,预计将实现净利润22.8亿元,每股净利润0.30元。

  一季度保险公司在投资上的表现显然是过于谨慎和保守。但二季度以来,随着经济复苏预期渐强和A股市场格局的演进,保险资金投资资产配置也逐渐呈现出积极态势。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4月及5月,保险业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规模增加525亿元,较一季度1917亿的净增量明显收窄;而二季度保险公司债券投资规模则出现负增长;由此推算,保险公司二季度股票投资规模可能在投资浮盈持续增加和各公司主动加仓的双重驱动下明显增加。

  中金公司预期,二季末各上市寿险公司股权投资比重由一季度末的低于10%提升至13%-15%的水平。这仅次于历史最高的2007年股权投资水平。

  从未来发展看,由于蓝筹股发行启动,将继续提升保险投资水平。

  根据中金公司提供的报告显示,在2007-2008年发行规模前10的IPO中,总发行规模为3719亿元,占全部IPO发行规模的67%,A 股三家保险公司通过网下申购和战略配售认购总规模为197亿元,约占总发行规模的5.3%。发行价格至解禁日加权平均涨幅为54%,三家公司共计获得浮盈 114亿元。

  因此,即使现有发行方式改变,削弱了保险公司的潜在获利规模,但大盘蓝筹股的IPO和部分定价吸引力较强的定向增发仍将为保险公司股权投资收益提供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发布了名为《从寻找安全边际到回归合理价值》的研究报告,指出“2008年中期以来,市场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寻找保险公司价值的安全边际,而忽略了公司合理价值的探讨。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机构都尽可能地去测算保险公司在极其保守假设下的估值。随着市场环境的好转和恐慌情绪的消失,应该重新关注保险公司在中性假设下的合理估值,关注保险行业的价值增长。”

  点评:重估的背后原动力仍是保费的健康增长和投资超预期!

  

  申银万国估算结果表明,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上涨将使国寿、平安和太保在二季度末的净资产分别较一季度末上升12%、12%和9%,达到每股5.80元、12.67元和7.17元。

  不过,申银万国指出,由于保险会计的复杂和灵活性以及2008年上半年的基数差异决定了保险公司业绩的差异度更大,并且预计国寿、平安和太保半年报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0元、0.65元和0.20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33%和-72%。

  同时,申银万国将在对三家保险股估值模型中的风险贴现率由11.5%的保守假设改为10.5%的中性假设,并指出重新测算过后,“国寿的合理价值为28.3元,保守估值为24元;平安的合理估值为71.6元,保守估值为59元;太保的合理估值为31.3元,保守估值为25元。建议买入平安、太保,增持国寿。

  估值及投资建议:

  1、我们认为公司寿险业务发展非常稳健,此次调研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公司寿险业务发展的信心;

  2、公司保单成本已大幅下降至历史低位,考虑到较高权益投资比例(近期公司开始加仓)及目前资本市场明显回暖(上半年沪深300 上涨74.2%),我们认为即便下半年股市不出现较大上涨,太保全年的投资收益率很可能超过5.5%,公司今年能赚取利差将处于历史高位,全年业绩增长很可能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因此,我们上调了公司09-10 年投资收益率假设,并大幅上调2009-1010 年EPS 至0.67 元和0.81 元(此前为0.51 元和0.60 元),分别上调31.4%和35.0%;同时考虑到净资产上升超出此前预期,我们小幅上调2009-2010 年内含价值至10.76 元和12.93 元(此前为10.42 元和12.33 元)。从估值来看,目前中国太保股价24.62 元,隐含2009 年新业务倍数为23.33 倍,也是三家公司中最低的,我们认为30 倍以内新业务倍数仍属合理范围。

  考虑到公司新业务价值良好增长,我们上调新业务倍数至27 倍(此前25 倍),在5.2%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11.5%贴现率、27 倍新业务倍数,我们对公司估值为27.39 元;此外,考虑到财险行业经营环境明显开始回升,我们参考中国财险(2328.HK)估值水平对财险业务按照2.5 倍PB 进行估值(内含价值中已暗含1 倍财险PB,即额外增加1.5 倍PB),则财险业务额外增加1.70 元,因此我们对中国太保最终估值为29.09 元(详见表1),目前股价24.04 元,维持“买入”评级。

  今年以来,保险股总体来说落后于指数,只有在3月份才有优于市场的表现。保险股表现相对较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在前期市场的快速上涨过程中,保险公司一定程度上踏空了行情;2、由于担心市场上涨并不能体现到利润表中,同时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因此预期中报将仍会有明显的负增长。而从2季度末特别是6月份以来出现了明显的加仓,同时我们认为股市在目前的情况下仍有上涨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我们对保险公司的加仓是认可的。另外由于盈利能力的复苏,中报很有可能超出市场此前较低的预期。总体来说,制约保险股表现的两个因素正在消失,我们认为保险股迎来了表现的机会。

  从3月份以来,我们将中国平安作为保险股的首选。主要的理由是:1、平安负债中成本锁定的部分占比是三家保险公司中最高的(主要是因为利差损保单的占比高);2、收益率上行的背景下,保费收入扩张更快的公司更好。

  

  由于以下四个因素,我们预计2009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将达到6%的水平,超出我们此前预期的5%,保险行业的盈利能力将出现明显的复苏:1、股市上涨的累积效应正在显现;2、迫于资产配置压力保险公司适当加仓;3、保险公司的行业配置更受益于市场上涨;4、债券收益率持续缓慢上行。

  由于我们预计行业投资收益率将达到6%的水平,我们预计中国平安中期业绩将超越市场预期和我们的预期,中国人寿中期业绩将超越市场预期但符合我们的预期,中国太保中期业绩将符合市场预期和我们的预期。

  伴随着投资收益率的上调,我们认为中国平安的ROA水平可以达到1.5%附近的水平,将2009年每股盈利预测从1.07元上调至1.45元,上调公司目标价至61元(对应25倍新业务价值倍数)。

  我们的盈利预测中未考虑收购深发展以及税收检查的影响。收购深发展还需要有较长的流程,存在一定的变数,因此暂不考虑,但我们认为一旦收购完成平安将完成“龙门之跃”。税收检查的事情我们也暂未考虑,主要原因是:1、从去年市场就开始担心此事,对此有较为充分的心理预期;2、如果只是10-20 亿元的处罚,那可能是平安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3、此事对平安的影响只是一次性的,并不影响其盈利能力复苏的趋势;4、处理结果公布的时点还难以把握。

  不受竞争对手干扰,公司坚持控制保费规模的策略,展现王者风范。

  09 年前5 月,公司实现寿险保费1456 亿元,同比下降3.9%。作为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平安实现寿险保费616 亿元,同比增长38.4%。

  由于09 年存款利率和债券到期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公司控制保费规模的策略有利于减轻资产配置的压力,同时可以趁机降低结算成本,从而对实现长期利差很有帮助。

  业务结构调整进展顺利,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或超预期。09 年公司加大业务结构的调整。银保渠道方面,限制银行趸交产品,发展银保期缴业务;个险渠道方面,停售三年缴产品,减少5-9 年期业务的计划占比,加大对10 年缴以上业务的考核力度。预计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较为可观,极有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股权类资产/净资产比率不低,若股市继续上涨,公司受益明显。公司08 年股权类资产/净资产的比率为55.4%,高于平安和太保。

  历史PEV 显示,在目前股价上,公司上涨潜力较大。按照我们估算,国寿、平安和太保最新的动态PEV 约为3.3 倍、3.1 倍和2.8 倍,对照历史最高PEV,国寿和平安上涨空间为141%和117%;对照07 年底PEV,国寿、平安和太保上涨空间分别为96%、68%和82%。

August 09, 2009

巴菲特: 投资者应当遵守越买越少的原则

巴菲特曾经提出这样的建议:投资者应当遵守越买越少的原则,在股市冷清时买入,当股价上涨时,如果看不准就不要加码,先等等看,在确信还能涨几天时在买入,量一定要小。

巴菲特是一个相当理性和谨慎的投资家,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并不是因为自己聪明,而是对手太愚蠢。

August 01, 2009

5月均线堪称牛熊的分界线

本周A股演绎了风雨过后见彩虹的壮观情景,并同时再次走出了“跳水就是抢购时”激 荡行情。沪指突破和站在3400之上,再创牛市新高,周K线形成带有长长下影线的阳线,7月的月K线更是放量大涨15.30%,成为自6124点下跌经 1664点上涨以来第一大月涨幅——A股真是“牛”得不得了!

回调就是买进的好时机。周三的暴跌是在获利盘兑现、大宗商品价格调整、中国建筑隆重登场和利空传闻下造成的,这是典型的恐慌性杀跌的结果,但周四和周五在 银行股、电力股和有色股的带领下,大盘基本上收复了周三的暴跌失地。市场暴跌后的走势,给人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场外资金迫不及待地蜂拥而进,抢购打折后的 筹码。指数的这“一跌二涨”,如同是牛和熊在打架,熊踢了牛一脚,暴戾的牛立即还击了熊两脚。

对大盘的分析要侧重于趋势。沪指在2500点之后的走势,喜欢用技术分析预测顶部的分析人士一次又一次地大跌眼镜,原因在于这种分析过多地看重于技术指 标,而忽略了技术分析中最重要的是要看均线系统。均线系统告诉我们,只要60日均线、10周均线和5月均线不被向下击穿,大盘长期不会走弱。笔者想要强调 的是5月均线,从998点经6124点,再经1664点直到本周,5月均线堪称牛熊的分界线,而目前,5月均线向上的势头依然强劲。

单日巨幅调整后市场有望涨得更踏实。周三的暴跌与2007年4月19日的暴跌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一是沪指所在的点位,都是刚刚突破3400点整数关口;二 是获利盘都很丰厚,这种在连续的小幅上扬后的获利盘,一有风吹草动,便迅速逃离市场;三是都是在指数的技术指标严重超买,调整的技术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终 于选择了单日暴跌从而集中释放了下跌动能;四是暴跌后的两个交易日,基本上都收复了下跌的失地。

2007年4月19日的“风雨”过后,沪指基本上翻了一番,我们因此有理由期待,在目前流动性依然充沛、宏观经济正在复苏、外围市场也已经初闻牛蹄声的大背景下,A股的牛市将会走得更长远。

June 26, 2009

赵丹阳

据赵丹阳介绍,他们谈的话题很广,包括通货膨胀、美元汇率、公司治理结构、教育、慈善等。他向巴菲特提出的问题包括:挑选公司是行业重要还是管理团队重要?如何与那么多CEO和高管相处?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看待保险行业?如何看待周期性产业?如何看待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

  赵丹阳透露,在宏观方面,巴菲特看好美国和中国市场,他认为未来10年、20年美国、中国经济都会有不错表现,中国发展会更快一些。巴菲特也看好他投资的中国公司比亚迪。

  关于产业投资,巴菲特说他很少买周期性产业,因为他无法预料明天油价走势,但却能够知道明天可口可乐的价格。他表示,对

  中石油只是碰巧投资,当时看到中石油被低估。赵丹阳还向巴菲特推荐了港股物美商业,股神表示会回去看看。

  赵丹阳透露,此次211万美元午餐是2008年他跟段永平合拍的。被问到是否还会再次竞拍与巴菲特午餐机会时,他表示暂时保密。

  赵丹阳感言

  “我的收获无法用钱衡量”

  2008年6月29日,一年一度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以211万美元的历史高价竞拍成交,因此引发质疑,花费211万美元的一顿午餐是否值得?赵丹阳说,与他通过午餐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收获从而在将来能赚到的钱相比,211万美元很少。“这顿饭解决了我多年以来困惑的问题,我的收获无法用钱衡量。”

  赵丹阳说,十几年前他买了本《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从此走上投资的道路,这本书指导他做投资至今。巴菲特就像他的老师一样,没想到今天有机会与他面对面学习。

  巴菲特几十年坚持投资,经历过数轮牛市、熊市,有丰富的投资经验。赵丹阳说,“我只有37岁,巴菲特一生的投资经验,对我而言是无价之宝,能让我少犯很多错误。受到巴菲特这样的高手点拨后,在投资方面,我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认为,从巴菲特身上学到最关键的是,不需要对什么都懂,但只做懂的事

但赵丹阳称花得非常值得。他透露,3个多小时的长谈中,他们一起和巴菲特探讨了投资、教育以及慈善事业等3个大的话题。其间,赵丹阳的妻子担任“翻译”。

  “巴菲特经历过几十年股市和几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而我只经历过两个完整的周期。所以,巴菲特给我的回答,让我有信心做出一些大胆的决策。就像是武侠小说中从高手那里直接学到很多东西的郭靖。”赵丹阳说。

  据报道,在交流过程中,赵丹阳一直在试图证明自己的想法与巴菲特相同,表达自己想成为“中国巴菲特”的希望。
赵丹阳曾在采访中表示,会询问巴菲特对于物美商业(8277.HK)的看法。饭后,赵丹阳向围堵的记者确认向巴菲特推荐了物美商业。

  赵丹阳在去年4月30日前购入约2462万股物美商业;当年4月至9月,赵丹阳在二级市场又分别以每股6.202港元至7.15港元不等的价格共购入 3132万股;今年3月2日,赵丹阳再次购入636.45万股股份,并以12.09%的持股比例位居物美商业第一大流通股东。

  赵丹阳向股神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的消息传出后,物美商业H股昨日应声大涨,股价曾一度冲高至9港元/股。截至昨天收盘,物美商业报收8.72港元/股,涨1.99%。

  投桃报李,此前声称不谈个股的巴菲特也推荐起自己买入的比亚迪(1211.HK)。据赵丹阳介绍,巴菲特认为在未来10到20年,美国、中国经济都会有不错表现,中国的发展会更快些。

  赠礼暗含投资玄机?

  除物美商业外,赵丹阳午餐之前还为巴菲特精心准备了两份“具有二千年历史文化”的礼物——贵州茅台酒和阿胶。而这两件礼物,正是国内最“白马”上市公司——贵州茅台和东阿阿胶(000423)的主打产品。

  关于白酒是否能走向世界,在国内投资界一直争论不休。一些基金经理认为,消费习惯决定了贵州茅台的地域性。另一些基金经理则认为,贵州茅台或许会如同可口可乐一样,成为中国向全球输出文化的象征。

  本月3日,茅台刚刚与法国卡幕酒业集团签订了5年的海外分销协议。

  赵丹阳的礼物,无疑为其支持茅台走向海外做了最明确的注脚。

  网上随即有投资者提出疑问:赵丹阳在前年全面退出A股之后,目前是否已经重返A股,持有贵州茅台酒和东阿阿胶?

  今年2、3月,赵丹阳在香港募集新资金,投资方向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美国等股市公开交易的所有证券产品,主要投资目标为海内外上市的、拥有大中华背景的公司股票。

24日在美国纽约曼哈坦顿的一家餐馆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后,香港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创办人赵丹阳说,巴菲特破除了他对投资的一些担忧和疑虑,他近期将会有大手笔的投资。不过他婉拒透露投资走向。

段永平:什么都有,关于投资,关于人生,关于慈善,东西很多。我觉得上一次到现在,两年之间我们其实还是很大的收获。

  《21世纪》:比如说呢?

  段永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在金融危机的时候,股票掉成这个样子,很多人都害怕,我可能就赚了很多钱。如果你实在是怕得不得了,就看巴菲特他老人家都买什么,你可以比他买得要便宜50%,三四月份进去的话,你现在至少要比他多赚50%。

  相信他的人才会这样做。我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已经赚了很多很多顿午餐了,可能几十顿都有了。所以,这个东西就看你懂不懂了。

《21世纪》:那上次吃午饭,和这一次吃午饭,感觉有哪些不一样?

  段永平:没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他讲的话跟原来没什么区别。我觉得他讲的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很简单的东西你多听一次也没有坏处,起码坚定你的信念。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可以问他。比如现在的一些趋势,某些公司的看法。在这方面,可能每一次问的都不一样。他会很简单讲一下他的想法,一句话两句话可能对你一辈子都会很有帮助。

《21世纪》:能谈一两个吗?

  段永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我跟着他买富国银行和通用电气。比如,假设泰格伍兹是一只股票,你不能说因为泰格伍兹输了美国公开赛,你就把这支股票卖了。这个时候人家打折卖给你,你为什么不买呢。

  伍兹现在有困难,有问题。可如果你知道他是一只老虎的话,那当然可以拿着这只股票,你这个时候去卖是很蠢的。当然,巴菲特原话不是这样讲,他是一个非常平和的人。

《21世纪》: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观就是买入,持有?

  段永平:他从来没有讲过这句话。这是别人讲的。他说的最理想的公司你是永远不需要卖的。他从来没有说买了之后就不能卖。而且他说,买入持有,是你要买对的公司。他不是简单的估价。其实他从来都不估价,他是感觉比较多,估起来很多东西很难估。

《21世纪》:巴菲特手中有源源不断的现金,他可以不断买入持有。

  段永平:你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这和源源不断有没有现金没有关系。我没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我不是也能做投资,我也能做得很好啊。这和模式没有关系。
大部分人不去想,那你就学不了他的东西。有人把他叫股神,我不认为他是股神。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而且是一个很好的人。只有保持这种心态,一些有天赋的人才能够明白巴菲特到底在讲什么。也会明白他的思路其实是有可能学得到的,你把他当神,你就学不到了。(21世纪经济报道吴晓鹏王康)

在之前的一波A股大牛市中,赵丹阳管理的基金在股指还只有3000点的时候就早早清仓,结果股指一冲直上,突破了6000点。可以想见,这次的踏空是刺激他要去高价竞拍这顿午餐的一大促因。这次清仓经历也让他陷入了一个苦恼的思索:投资,到底是长期持有,还是股价远远超过价值时就卖掉?哪一种方法更好?

只不过,因为滞后一年,很多一年前觉得充满疑惑的东西,开始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得逐渐明朗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赵丹阳也承认,自己在过去一年很多困惑的问题已找到答案,此次过去只是为了求证。

  “在过去一年,巴菲特寄了很多资料给我,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进步了很多,我的投资认识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到现在,我问巴菲特的问题比以前少很多了,因为通过这轮牛熊市,一些问题我已经找到答案,此次吃饭只是向他确认一下。”赵丹阳说。

June 20, 2009

Charles T. Munger: How We Can Restore Confidence

How We Can Restore Confidence

By Charles T. Munger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A19

Our situation is dire. Moderate booms and busts are inevitable in free-market capitalism. But a boom-bust cycle as gross as the one that caused our present misery is dangerous, and recurrences should be prevented. The country is understandably depressed -- mired in issues involving fiscal stimulus, which is needed, and improvements in bank strength. A key question: Should we opt for even more pain now to gain a better future? For instance, should we create new controls to stamp out much sin and folly and thus dampen future booms? The answer is yes.

Sensible reform cannot avoid causing significant pain, which is worth enduring to gain extra safety and more exemplary conduct. And only when there is strong public revulsion, such as exists today, can legislators minimize the influence of powerful special interests enough to bring about needed revisions in law.

Many contributors to our over-the-top boom, which led to the gross bust, are known. They include insufficient controls over morality and prudence in banks and investment banks; undesirable conduct among investment banks; greatly expanded financial leverage, aided by direct or implied use of government credit; and extreme excess, sometimes amounting to fraud, in the promotion of consumer credit. Unsound accounting was widespread.

There was also great excess in highly leveraged speculation of all kinds. Perhaps real estate speculation did the most damage. But the new trading in derivative contracts involving corporate bonds took the prize. This system, in which completely unrelated entities bet trillions with virtually no regulation, created two things: a gambling facility that mimicked the 1920s "bucket shops" wherein bookie-customer types could bet on security prices, instead of horse races, with almost no one owning any securities, and, second, a large group of entities that had an intense desire that certain companies should fail. Croupier types pushed this system, assisted by academics who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Unfortunately, they convinced regulators that denizens of our financial system would use the new speculative opportunities without causing more harm than benefit.

Considering the huge profit potential of these activities, it may seem unlikely that any important opposition to reform would come from parties other than conventional, moneyed special interests. But many in academia, too, will resist. It is important that reform plans mix moral and accounting concepts with traditional economic concepts. Many economists take fierce pride in opposing that sort of mixed reasoning. But what these economists like to think about is functionally intertwined, in complex ways, with what they don't like to think about. Those who resist the wider thinking are acting as engineers would if they rounded pi from 3.14 to an even 3 to simplify their calculations. The result is a kind of willful ignorance that fails to understand much that is important.

Moreover, rationality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quires even more stretch in economic thinking. Public deliberations should include not only private morality and accounting issues but also issues of public morality,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taxa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long run large, concurrent trade and fiscal deficits while, to its own great advantage, issuing the main reserve currency of a deeply troubled and deeply interdependent world. That world now faces new risks from an expanding group of nations possessing nuclear weapons. And so the United States may now have a duty similar to the one that, in the danger that followed World War II, caused the Marshall Plan to be approved in a bipartisan consensus and rebuild a devastated Europe.

The consensus was grounded in Secretary of State George Marshall's concept of moral duty, supplemented by prudential considerations. The modern form of this duty would demand at least some increase in conventional taxes or the imposition of some new consumption taxes. In so doing, the needed and cheering economic message, "We will do what it takes," would get a corollary: "and without unacceptably devaluing our money." Surely the more complex message is more responsible, considering that, first, our practices of running twin deficits depend on drawing from reserves of trust that are not infinite and, second, the message of the corollary would not be widely believed unless it was accompanied by some new taxes.

Moreover, increasing taxes in some instances might easily gain bipartisan approval. Surely both political parties can now join in taxing the "carry" part of the compensation of hedge fund managers as if it was more constructively earned in, say, cab driving.

Much has been said and written recently about bipartisanship, and success in a bipartisan approach might provide great advantage here. Indeed, it is conceivable that, if legislation were adopted in a bipartisan way, instead of as a consequence of partisan hatred, the solutions that curbed excess and improved safeguards in our financial system could reduce national pain instead of increasing it. After the failure of so much that was assumed, the public needs a restoration of confidence. And the surest way to gain the confidence of others is to deserve the confidence of others, as Marshall did when he helped cause passage of some of the best legislation ever enacted.

Creating in a bipartisan manner a legislative package that covers many subjects will be difficult. As they work together in the coming weeks, officials might want to consider a precedent that helped establish our republic. The deliberative rules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of 1787 worked wonders in fruitful compromise and eventually produced the U.S. Constitution. With no Marshall figure, trusted by all, amid today's legislators, perhaps the Founding Fathers can once more serve us.

June 12, 2009

刘明康: 全球经济2010年复苏的可能性很小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1日表示:“全球经济2010年复苏的可能性很小,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货币政策应注重防资产泡沫。”这让市场人士感觉流动性充沛的现状可能会发生改变,而流动性充沛是本轮涨势的推动力之一。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中国的GDP增长率,从2008年的9%,下降到本季度的6.1%,今年全年可能达到6.54%,如果与前些年的增长率相比,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增长率已经大大下滑,PPI和CPI指数以及原材料价格指数都处于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同时工商业的业绩也在下滑。与此同时,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力的供应过渡增加,我们有2400万人待业,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谈到全球国际以及经济问题,我在这里需要强调三点,第一点衰退是全球性的,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都经历了经济增长的下滑,全球化遍布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免于全球化的影响。第二,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见到曙光,我们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基础,美国仍然需要做得好,美国需要有效地解决有毒资产的问题,需要剥离有毒资产。第二全世界尤其是美国,要稳定采购经理人指数以便增加投资的激励。第三,由于趋杠杆化,2010年复苏的可能性存在,但是很小,而全球失业率将继续上升,有些人感到高兴,他们看到了积极的迹象,但是我们要非常谨慎,非常小心,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作为一个金融家,我们应当看到背后的东西,BDI指数,最近反弹到这样的水平,但是这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到明年的时候,很可能这样一个指数处于非常波动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小汽车市场的复苏是个钢铁生产复苏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这是不是可持续性的,这是一个问号, 如果大家到北京大街上看一看,如果大家站在人行道上,在高峰期,我们的汽车一辆按一辆,我们根本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这么快地发展小汽车,铁矿石的进口以及原料的进口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有石油的储备以及国际热钱纷纷流入这些领域,这是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如果看一看积极信号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这些挑战。我们看看积极变化是真的还是临时的变化,是可持续性的变化还是短期的变化,我们应当问一问,我们应当更加有清醒的头脑。



经济:预计仍在2010年见底
  《大众证券报》:你曾经警告,金融危机第二波将来临。但是,经济数据已现暖意,有人甚至认为经济已开始了V型反转,你是否还坚持认为2010年金融危机才能见底?
  谢国忠:是的。现在看到的数据反弹,主要是一些生产性的数字,最终需求方面,比如零售、就业方面的数据还没有看到明显好转或反弹的迹象最近出来的美国服务业的数据还是下降的,比大家预想的要差。预计2010年经济才会见底
  《大众证券报》:美欧加印钞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全球股市也都在涨。你认为这是经济走出通缩,还是通胀已经逼近?
  谢国忠:是对通胀的恐惧,对美元贬值的恐惧。投资者不想持有美元,而是换成了资产。在这一波上涨过程中,美元跌了10%,美国国债利息也是从3%涨到3.6%,大涨了20%,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
  《大众证券报》:你近日说,世界经济进入滞涨时代。可是,现在国内CPI、PPI还是负数。应该如何来理解?
  谢国忠:这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的,那时候,原油价格还是处在相当高的高位。环比是上升的。我们关注的主要是现在的走势,而不是去年的,现在的走势已经是上升的趋势了。
  《大众证券报》:你最近建议中国卖掉美国国债,转投美国股票。你这个建议是因为看好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吗?
  谢国忠:现在晚了。我原来写文章的时候,认为市净率在1.5倍以下是可以换的,但现在高了,不行了。
  行业:二三年内看好黄金(210,-4.70,-2.19%)石油
  《大众证券报》:目前房地产市场好像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都在上涨,你对房地产业是什么判断?能投资房产股吗?
  谢国忠:对通胀的恐惧是房价上涨的驱动力量之一。还有:原来有七八个月房市销售非常低迷,积累了一部分刚性需求,再加上按揭利率下降,房价也有所下降,引发了需求释放。中国的房子永远是过剩的,现在就有20多亿平方米的土地将要造房,但是统计数字却是永远搞不清楚的。因为地方政府要搞土地财政,领导人几年也要更换,所以他们的利益链就是“卖地——搞建设——提升GDP——出政绩 ——升官走人”。房产股现在的风险要大于收益。
  《大众证券报》:新能源行业今年受到全世界热捧,你认为是一种炒作,还是真能带来第四次产业革命?
  谢国忠:现在主要还是靠财政补贴。过去的产业革命是不需要国家补贴的,而且竞争力上升得非常快,还能产生巨大效益。当然,也许这个产业以后会独立走出来,但是现在还看不出来,还只是在用国家的钱、别人的钱来玩。无论太阳能,还是风能发电,都不稳定,对电网的要求极高,只能算是“缝隙产品”。一二年内我对这个行业不看好。
  《大众证券报》: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你一直看好黄金。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乐观的看法,认为未来黄金能涨到2000美元/盎司,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谢国忠:长远来看,在二三年内黄金涨到2000美元/盎司是有可能的,我还是比较看好黄金、石油的,因为有通胀、央行货币发放太多的因素。这是一个趋势,但是不会一路涨到底,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反复,所以,短线来说,涨得太多了就不能再追了。看好一个品种,都是在一个大回调以后再去买,风险比较低。涨得比较快就说明有热钱在流入,有流入就会有流出,就容易导致短线亏损。
  股市:通胀损失要远小于持股
  《大众证券报》:2008年你也曾经坚定看空经济和股市,后来的确得到了市场验证,为什么你的观点总是在市场疯狂之后才会得到验证?
  谢国忠:人性是很难改变的。人有理性、非理性的一面,会有一个群体效应,非理性的传递和感冒非常类似,有一个拐点的,过了那个拐点后,会突然间爆发出来,然后,才会慢慢消退下去。
  《大众证券报》:今年以来A股市场一路走牛,您觉得这是一轮牛市,还是熊市中的反弹?现在还会涨吗?
  谢国忠:在央行放钱,在通胀来临之前,大家会有炒作的机会,但是通胀来了以后就结束了。现在已经开始有通胀迹象了,央行也有收紧银根的迹象。四五月份信贷规模就出现了下降,下面可能还有加息。虽然央行没有把钱收回去,但是依靠流动性支撑的股市在后续资金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很难再有大的上涨动力。1600多点时,我写文章说有价值,如今价格涨高了,已不安全了。现在买资产其实是在往陷阱里跳。
  《大众证券报》:今年的A股市场上,中小盘股先出现一波大行情,其后有色煤炭跟进,本周银行地产等大盘蓝筹股又出现上涨。你认为这是炒作,还是市场内在的规律使然?
  谢国忠:国内和国外的股市是不一样的。国外的股市,一般是大盘蓝筹股先涨,然后是低质量的小股票跟涨,而且市值小的公司股票价格也要比大市值股票有一个价格上的折让。而国内是倒过来的。主要是因为国内有些做庄的人希望股票涨得快一些,而大盘股不好操纵,所以,都喜欢炒小盘股。他们不是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从博弈的角度,这是很不正常的。
  《大众证券报》:下一步,如果还有机会的话,主要是中小盘股,还是大盘股?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谢国忠:现在的估值都很高了,有些股票已经翻番了,甚至涨了几倍了,大盘股的价格也不低了,看一下A/H股的比价就知道了。也许有人要问,不买股票我干吗?你为什么要干吗?巴菲特为了等到股市泡沫破灭,持有现金等了好多年,那么多人给他压力,他都顶住了
  如果持有现金,损失一年的通胀率,也就是5%左右,但是如果买入已经翻番的股票,跌下来的损失就要大多了,因此,要两面比一比,哪个更划算。一般追买的心态都是要亏钱的,好像这班车要是不跳上去就没机会了?但事实上,永远有下一次机会

June 05, 2009

李嘉誠:要永遠相信,當所有人都沖進去的時候要趕緊出來,所有人都不玩了再沖進去。

邁入80歲高齡的李嘉誠,似乎注定要在爭議聲中開始他的“80後”生活。

  保守︰燒水加溫總會過熱
  李超人語錄 做生意似劃艇,我一定會想︰有沒有足夠氣力由A到B?又想︰有氣力劃回來嗎?

  李嘉誠最常使用的詞彙是“保守”。
   或許也正因為保守,這個80歲老頭總是能夠比年輕人更敏銳地捕捉到風險的氣息。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早在2006年,他就提醒和記黃埔的進階管理團隊,要 減少債務、準備好應對危險;而在2007年5月,他以少有的嚴肅口吻提醒A股投資者,要注意泡沫風險,半個月之後,“5‧30”行情開始拖累A股一路暴 跌。
  2007年8月,“港股直通車”刺激市場出現非理性飆漲,李嘉誠再次發出忠告,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均處於高位,投資有風險。也正是在此 時,他公開提醒股民要留意美國的次貸問題,而此時大規模的次貸危機還遠未爆發。當時,一些股評家曾尖銳地批評李嘉誠“不懂股票市場”,但最終事實證明了孰 對孰錯。
  比起在金融危機中栽了跟頭的華爾街行家們,李嘉誠的明智並不是來源於任何深奧的理論。恰恰相反,他用了一種過於樸素的語言來解釋自己 對於金融危機爆發的認識︰“這是可以從二元對立察看出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燒水加溫,其沸騰程度是相應的,過熱的時候,自然出現大問題。”
  精簡︰“持盈保泰”與“神來之筆”
  李超人語錄 你一定要先想到失敗,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老話︰“未買先想賣。”在你還沒有買進來之前就要先想怎么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么樣。我在做任何項目時,都會要用99%的時間去考慮失敗,用1%的時間去考慮收益。
   儘管由於長實與和黃的股價下跌,導致李嘉誠的身家出乎意料地“縮水過半”;但是港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由於2007年其在股價高位時將多只中資股及時套 現,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損失。同樣是出於這種謹慎的做法,當富豪榜上的其他巨擘紛紛因炒作累股証而折戟時,李嘉誠的保守更有了些獨善其身的意味。
  “持盈保泰”是李嘉誠應對危機的公開策略,“精簡投資”則是其核心所在。
   僅從2007年中資股套現的過程中,李嘉誠便實現回籠資金至少上百億港元。對持有近10年的南方航空,他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密集減持10次之多,共減持 1.62億股,套現17.02億港元;對中遠控股的6次操作,則使其獲利44.07億港元;二五次大幅減持中海集運,則令他套現20億港元。
   有人替李嘉誠算了一筆賬,如果李嘉誠沒有進行減持,而依然將這些股份保留至去年10月底,那麼他對這三只股票的實際持有價值僅剩不到14億港元,其跌幅高 達86%至91%。也正因為如此,雖然一貫強調“做實業”的李嘉誠對於“股神”的頭銜毫無興趣,但是人們依然津津樂道於這騰轉挪移間的“神來之筆”。
   “要永遠相信,當所有人都沖進去的時候要趕緊出來,所有人都不玩了再沖進去。”李嘉誠在長江商學院的一次課程上的表述,與“股神”巴菲特的“恐懼貪婪說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福布玆》富豪榜公佈後,香港《大公報》撰文指出,富豪們縮水的財富是以股份市值為主的數字,其實質是“虛擬財富”。只有持有現金的 人,此時才真正擁有真金白銀。
  現金︰沒現金是要撞板的
  李超人語錄 流動資金,你一定要非常留意。因為有的公司有了盈利,但是沒有現金流的時候,就會容易撞板。
   李嘉誠對於現金的偏愛是有目共睹的。“持盈保泰”策略的執行結果是,旗下和記黃埔多達69%的持有資金,以現金形式存放,接近1190億港元。其他主要 投資則放在最穩妥的政府債券上,而股票投資所占比重相當之小,企業債券、架構性投資工具和累積期權產品則完全沒有投資。
  從去年5月開始,李嘉誠便不斷開始拋售其名下的上海地產物業。這一度被業界視為外資看空中國樓市、大舉套現離場的信號。反而是一些觀望者對於李嘉誠的做法看得更為淡定。一項針對這一事件的網路調查顯示,61.9%的網民認為,這是“現金為王”的明智之舉,值得學習。
   保持高現金的同時,低負債也是李嘉誠必須堅守的原則。據了解,目前李嘉誠旗下企業資產的負債率僅保持在12%左右。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欠別人一分錢, 因此睡覺睡得好。”經濟學家郎咸平的評價是︰“也許很多人會說李嘉誠膽子太小了,但我認為穩健才是李嘉誠成功的法寶。”
  大量現金在握,正是李 嘉誠多次成功實現大手筆投資的關鍵所在。例如1979年收購和記黃埔以及1985年買下香港電燈,他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調動巨額現金完成的,這令任何一個 競標對手望塵莫及。有人揣測,李嘉誠很可能是在等待另一個危機後複蘇期,屆時他肯定會將手頭的“雞蛋”投入更好的籃子。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的“惜金”行 為更像是在養精蓄銳。
  等待︰下一次沖進去的時機
  李超人語錄 投資環境是否成熟,決定於瞬間的時機把握,既要反對盲目的投資,又要摒棄樂觀的投資。總而言之,要掌控一個度。
   幾乎每一次危機,都能夠激發李嘉誠驚人的創富能力。1996年的《福布玆》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誠以106億美元的身家名列香港富豪第三位,居於李兆 基家族和新鴻基郭氏兄弟之後;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其財富反而在兩年內迅速暴漲,並於1999年首次坐上香港首富的寶座。
   2007年出爐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誠的身家比位列第二的李兆基多出50億美元,而次貸危機爆發後,2008年的排行榜中,二者間的財富落差已經達到 75億美元。在金融危機中,“長和系”比李兆基“恆基系”的股價跌幅小得多,因此有人預測,此番博弈之後,二者的財富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值得 注意的是,就在李嘉誠實行“持盈保泰”策略的同時,他對於增持自家股份的熱情卻與日高漲。2008年4月至7月,李嘉誠先後10次斥資5.8億港元增持長 實;9月底至10月初的一個多星期,又繼續投入3525萬港元增持長實;10月底,他連續四次增持和記電訊國際股份;11月,又出手增持和黃。
   李嘉誠牛年首次出手,依然是繼續增持自家股份。港交所披露的訊息顯示,從2月3日至6日,李嘉誠三度出手增持長實股份,涉及資金533.275萬港元。 幾乎與此同時,李兆基、郭氏家族、鄭裕彤等香港富豪也都採取了同樣的增持策略。有評論者認為,此舉除了攤薄股價下跌帶來的虧損壓力外,也有明顯的提振投資 者信心的意味。
  什麼時候是李超人重新沖進去的時候?或許信號已經顯現。


赵丹阳: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8

致投資者的一封信

親愛的投資者︰

您好﹗

2008年中國發生了太多的事情,終於過去了,2009年將會是充滿希望的一年。在此,赤子之心向全體投資者祝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08年赤子之心香港基金投資回報率為-18.84%,同期恆生指數下跌48.3%,國企指數下跌51%。從絕對回報看,我們深表歉意。

回 到股市,上証綜指從07年最高位6124點下跌到最低位1664點,下跌了72.83%,國企指數從07年最高位20609點下跌到最低位4792點,下 跌了76.75%。從歷史上看,主流市場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產生如此巨大的跌幅實屬罕見。就今天的市場而言,股市泡沫已基本洗淨,股市未來走勢將取決於對未 來經濟的預期。

1980年美聯儲前任主席Volcker將利率提升至20%時,全球的惡性通脹終於被塞回了魔瓶,全球經濟進入了為期二十多 年的低通脹高成長時期,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後,互聯網極大地提升了全球人類社會勞動生產效率,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分享了全球經濟的增長。美國、歐洲、日本、 中國、俄羅斯、印度不再是割裂的經濟體,彼此之間互相影響,全球經濟進入一體化年代。

2000年美國的經濟進入頂峰,互聯網的泡沫破裂使美 國進入衰退期。格林斯潘為了挽救美國經濟,01年9.11後又再次大幅降息,使03年美國利率降至45年最低點,在1%的位置停留了有一年半,造成了美國 的房地產泡沫,埋下了次債風波的種子。美國今天的實質問題是,過去20年大量的製造業和服務業轉移至中國、印度,互聯網和通訊泡沫過後,美國的創新又未跟 上來,暫時沒有形成大的新興產業,而房地產和金融只能在低利率下暫時繁榮,不能作為主導產業長久支撐整個國家。今天,美國政府和家庭的資產負債表上都是負 債過多,需要”去杠杆化”削減負債率,更重要的是,產業的空洞化造成了企業和家庭的經常性損益受到破壞。如果說金融風暴是資產負債表的修正,那消費的衰退 就是企業和家庭損益表的修正。除非美國短期內形成一個總量很大的新興產業,否則這種修正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回頭看,格林斯潘只是運氣不好,如果不是美國 近年的創新沒有跟上,世界將是另外一個演變過程。

中國2001年加入WTO後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互聯網通訊技術的普及使中國在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過程中受益匪淺。由於民眾幣和美元實質的類掛鉤形態 [1],在退場門產業占GDP比例越來越高時,按“蒙代爾三角”理論 [2],中國央行操作的困難度越來越大。

2005 年後,民眾幣升值預期逐漸變成了全球共識,有日本的歷史為鑒加上美元的低利率和貶值壓力,驅使全球資本都想進入中國,分享中國成長。伴隨著退場門的快速增 長,更多的表現是外匯存底的暴漲。這么多貨幣進入中國後,主要的宣泄口就是房地產和股市,一個完美的泡沫形態在中國形成。如果上述原因帶來貨幣數量的增 加,那奧運會催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帶來的就是貨幣乘數的形成,兩者相乘的結果就是人類的瘋狂。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中國今天的痛楚是在走向市場化經濟 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就像97後大多數香港人不再會過度透支買樓買股。正如前日本央行行長所說,回頭看1985-1989年的日本經濟泡沫,即使重新演繹, 也很難完全避免。

相比美國,中國的基本面要好很多,首先是政府和家庭負債率不高,尤其是家庭部分,高儲蓄率使資產負債表上有大量現金,冬天來臨之時有現金可以過冬。更重要的是,中國仍舊是全球製造業最有競爭力的地區,也就是說中國未來的損益表仍然是最堅挺的。

回到A股和H股,我們相信2009年中國股市將會形成重要的底部。我 們今天的任務就是要尋找中國未來十到二十年能夠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企業,投資的本質就是分發資本,我們把資本分發給最有核心競爭力、最有效率的企業, 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息息相生,每一輪嚴酷的寒冬將會淘汰那些內在體質不健康不適合生存的物種,每一棵倒下的大樹周遭將會生出更多強盛的 新苗──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是推展自然界和社會進步的永恆動力。誰是中國未來的沃爾瑪、豐田、微軟、寶潔……彼得林奇一生尋找到很多Tenbaggers [3],誰會是我們未來可以賺十倍的公司呢?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有若干次重大的機遇和挑戰,在這些重要的轉折關頭,如何處理和面對將會對其一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我們一起來分享約翰‧鄧普頓爵士的投資心得

牛市因為悲觀情緒而誕生,因為疑慮交加而成長,因為樂觀情緒而成熟,因為亢奮狂喜而死亡。極度悲觀彌漫時,正是買入的最好良機,而極度樂觀洋溢時,正是賣出的最好良機。市場極度低迷之時,別浪費時間操心你的頭寸萎縮或者虧損加大。不要和市場上其他人一樣只知防禦,相反地,你應該起而攻擊,尋找紛紛中箭落馬的價值股。

2008 年1月2日A股信托清盤前夕,我們在致投資者的信中,提出了若干個問題︰什麼樣的公司值得長期擁有,什麼樣的公司只能階段性持有;自我的恐懼和貪婪,巨視 經濟和通貨膨脹。到2008年底,我們已經找到了大部分答案,對於其他仍然困惑的部分,我們期待09年和投資大師巴菲特相遇時,得到求証。我們會用一生的 時間去完善我們的投資理論體系。


赤子之心,坦誠伴您。


---------------------------------------------------------------------


《世界企业家》讯:2008年初发生了一件震惊股坛的事: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因无股可买而解散旗下基金,当时的上证指数停留在5400点的历史高位,此后一路暴跌至2000点之下,赵丹阳一战成名,成为坚守价值投资阵地的一面旗帜。

  时隔一年之后,赵丹阳于2009年1月16日在赤子之心网站上,挂出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8》。在信中,他一改此前的看空观点,认为“2009年将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将产生中国股市的重要底部”。

  “股市泡沫已基本洗净”


“回到A股和H股,我们相信2009年中国股市将会形成重要的底部。”赵丹阳更是在信中明确地说。

  赵丹阳在信中说,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寻找中国未来十到二十年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投资的本质就是分配资本,我们把资本分配给最有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率的企业,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息息相生,每一轮严酷的寒冬将会淘汰那些内在体质不健康不适合生存的物种,每一棵倒下的大树周围将会生出更多 强 盛 的 新 苗——自 然 选 择(NaturalSelection)是推动自然界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谁是中国未来的沃尔玛、丰田、微软、宝洁……彼得.林奇一生寻找到很多 Tenbaggers(Tenbaggers是指价格能涨十倍的股票),谁会是我们未来可以赚十倍的公司呢?”

  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赵丹阳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

  上证指数从2007年最高位6124点下跌到当前最低位1664点,下跌了72.83%,国企指数从2007年最高位20609点下跌到当前最低位4792点,下跌了76.75%。

  赵丹阳信心百倍地指出:从历史上看,主流市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产生如此巨大的跌幅实属罕见。就今天的市场而言,股市泡沫已基本洗净,股市未来走势将取决于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中国企业将顺利过冬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而众多的经济学家以及官员等,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有着不同的观点。

  赵丹阳认为,相比美国,中国的基本面要好很多,首先是政府和家庭负债率不高,尤其是家庭部分,高储蓄率使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现金,冬天来临之时有现金可以过冬。更重要的是,中国仍旧是全球制造业最有竞争力的地区,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损益表仍然是最健康的。

  而对于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和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上都是负债过多,需要“去杠杆化”削减负债率,更重要的是,产业的空洞化造成了企业和家庭的经 常性损益受到破坏。如果说金融风暴是资产负债表的修正,那消费的衰退就是企业和家庭损益表的修正。除非美国短期内形成一个总量很大的新兴产业,否则这种修 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头看,格林斯潘只是运气不好,如果不是美国近年的创新没有跟上,世界将是另外一个演变过程。

  此外,赵丹阳对于市场的判断,又一次与众不同,他在信中也引用了约翰·邓普顿爵士的投资心得,来证明他的看法。

  “牛市因为悲观情绪而诞生,因为疑虑交加而成长,因为乐观情绪而成熟,因为亢奋狂喜而死亡。极度悲观弥漫时,正是买入的最好良机,而极度乐观洋 溢时,正是卖出的最好良机。市场极度低迷之时,别浪费时间操心你的头寸萎缩或者亏损加大。不要和市场上其他人一样只知防御,相反的,你应该奋起攻击,寻找 纷纷中箭落马的价值股。”

  期待与巴菲特的午餐

  2008年6月,“巴菲特午餐约会”拍卖在网上落幕,有“中国私募基金教父”之称的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天价,拿下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这一价码是2007年的3倍多。

  半年过去了,这顿天价午餐约会,尚未有下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致电赤子之心,赵丹阳的秘书扬帆小姐告诉记者,赵丹阳目前并不在国内,不方便接受采访,她也未向记者透露赵丹阳何时到美国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赵丹阳也在信中表达了对此次与巴菲特约会的期待。

  “2008年1月2日A股信托清盘前夕,我们在致投资者的信中,提出了若干个问题:什么样的公司值得长期拥有,什么样的公司只能阶段性持有;自 我的恐惧和贪婪,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到2008年底,我们已经找到了大部分答案,对于其他仍然困惑的部分,我们期待2009年和投资大师巴菲特相遇时, 得到求证。我们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完善我们的投资理论体系。”

  目前还没发行新产品

  2008年初,赵丹阳宣布解散旗下赤子之心管理的5只A股信托产品。在2008年,A股市场出现罕见的暴跌,全年跌幅超过了65%。众多私募信托产品亏损累累。如今来看,赵丹阳在2008年初的决定可谓高瞻远瞩。

May 30, 2009

货币投放量决定股市的涨跌 MAY-31-2009

货币投放量决定股市的涨跌

黄一秦 原创 | 2009-5-31 8:34 | 阅读:3
(2009-05-31 08:28:08) [编辑] [删除]

回头看,本轮行情的启动和央行信贷资金投放有关:

2007年第三季度,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我国股市出现“大盘股”行情,10月上证指数到达6124点;2007年底,国家开始实施从紧货币政策,股市开始下跌,2008年年中,美国经济危机开始进一步扩散,6月6日,周小川增加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国家加速货币紧缩政策,小川“缺口”后,股市也开始加速下跌。

2008年11月份新增贷款开始快速增长,当月新增贷款达到了4769亿元,上证指数2008年10月28日见1664点;12月份更猛增至7400亿元,上证指数走出下跌失败浪,没有再创新低

2009年一季度信贷投放达到4.58万亿,上证指数涨幅30.339%;

4月信贷规模开始迅速下滑到5918亿,可能是惯性原因上证指数振幅达12.18%,涨幅4.397%。

5月从上证指数K线图看,信贷规模只会小不会大。

股市象人一样,当你拿高薪惯了,稍给你降点工资,你就会闹情绪,要是继续降薪,你可能会怠工:

一季度45800/3,月现代规模平均为15266.66667亿;一季度往往是信贷投放的高点。4月份下降到5918亿,相当于降薪61.2%,口袋里有存货,问题还不大,但要是继续给你降呢?下半年的信贷规模要是会落到正常的数值,股市的走向就不见得会象大多数人所想象得那么乐观了。

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在趋向于恶化,股市却走出了“小牛”行情,不少个股已经超出了6124点的历史新高,中小盘股的狂飙,很可能把以后几年的老本都吃了,狂飙的个股,也可能将进入慢慢熊途的起点,没有基本面支撑的行情,靠资金撬动,一旦资金收缩,行情也就结束了。

A股在大幅上涨的阶段已经结束,回调使之必然,是否会创新低,要看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调控艺术,但就现在的计划,全年7到8万亿的投放量,余下的份额分配给 每月,月最多也只有3300亿的规模了,(80000-45800-5918-5000=23282/7=3326)。

从一季度的每月15266亿下降到3300亿,股市还能“牛”到哪里去呢?

结论:这轮1664点上涨行情和上市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关系不大,外围股市的涨跌和我们没有直接的关系,股市上涨的正面关系就是资金推动型,从去年11月以 来,信贷投放68700亿中流入股市有多少?无法考证,流入股市越多,对银行的威胁就越大,最近对房地产最低资本金的下调,可能和房地产还贷有关,所以对 房地产也不能太乐观了。

本人继续看空股市,因为我找不出继续看好股市的理由。


May 29, 2009

中国人寿的估值 2008 OCT-10

从各个角度看,中国人寿的估值都要高于其他两家保险公司。截至10月10日的股价,中国人寿20.24、中国平安27.96 和中国太保13.68的市净率分别为4.4、2.5和2.1倍,P/EV分别为2.2、1.4和1.4倍,市值资产比分别为61%、32%和34%。

国寿为何能享受如此高的估值溢价呢?


高估值理由

综合市场参与人士的观点,主要理由有以下四个:

1.负债成本更有弹性

相对于其它两家保险公司来说,中国人寿的负债成本更有弹性,

在投资收益率下滑的背景之下,这无疑对投资者来讲是好的,因为投资收益率下滑能较多的被负债成本的下滑所消化,从而使投资者因投资收益率下降而蒙受的损失减小。

国寿的负债成本更有弹性最主要的原因是上市时剥离了高利率保单,而其他两家公司均保留了高利率保单。到目前为止,平安和太保的高利率保单准备金占其寿险准备金的34%和23%负债成本是固定的,均在6%左右。

由于高利率保单负债成本是固定的并且较高,使得投资收益率下降的时候,负债成本并不会随之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负债成本较为刚性。而国寿没有利差损保单,且其准备金中分红险的比例很高,当投资收益率下降的时候,分红险的负债成本会迅速跟随其下降,因而其负债成本更具弹性。

2.纯寿险业务,理应享受高估值

从目前市场估值情况来看(以市净率为例),寿险高于银行高于财险。由于国寿是纯寿险业务,从总体上来看理应享受更高的估值。我们认为这一点 无疑是有道理的,但关键在于度。我们将平安和太保的非寿险业务(不含集团,因为三家保险公司都存在一定的冗余资本,为作一致比较不剔除平安和太保的集团本 部净资产)按1.5倍市净率来估值,得到剔除非寿险业务的市净率为2.9倍和2.1倍,仍然远远低于国寿。将非寿险业务按10%的市值资产比来剔除,得到 平安和太保的市值资产比为40%和37%,低于国寿的61%。将非寿险业务按照1.5倍净资产从内涵价值中剔除,得到平安和太保的P/EV为1.8倍和 1.6倍,低于国寿的2.2倍。

平安纯寿险EV=15.55 RMB

太保纯寿险EV=8.55 RMB

国寿EV=9.2

3.央企背景

中国人寿是央企,而其他两家没有该背景。作为央企可能的优势在于:1.能获得优质的投资资源;2.面临困境时得到国家援助的可能性更大。

这两点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央企和政府之间的界线往往较为模糊,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之下,央企往往更有可能替政府承担一部分义务,而在经济良 好的情况下会从政府拿到一些优质的投资项目。所以我们认为对于国寿来讲,现在很可能是进入还债的阶段而不是收获的阶段。即使我们认为还能拿到优质的投资项 目,现在的财富效应也大幅降低,不能获得太高的溢价。以国寿值得称道的投资中信证券为例,按现在股价来算,国寿的收益为105亿元,若要将国寿的估值拉到 平安的水平(市净率从4.4倍降至2.9倍),那么需要有6个((5620/2.9-1274)/105=6)像中信证券这样的投资项目,如果考虑到税和 准备金的因素,需要这样的项目个数会更多。

目前保险行业的资产中有较大风险的就是10%左右的权益投资,负债中新产生利差损保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保证利率很低),因此保险行业产生严重问题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需要国家援助的可能性比较小。

4.流通市值更小

国寿的流通市值接近300亿元,而平安的是1000亿元,如果考虑到年底的解禁太保的流通市值也有近350亿元。由于流通盘较小,小非的抛 售压力较小,因此享受更高溢价。对此我们认为对小非最恐慌的时候应该即将过去,主要的原因有两点:1.资金紧张的压力将随着央行放松银根而缓解,没有不顾 一切抛售股票缓解流动性的理由;2.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较产业资本的估值水平溢价已经相当有限,抛售的动力也不足。既然小非抛售的动力和压力均不足,那么 流通市值小并不能成为国寿高溢价的理由。


估值溢价缺乏支撑

如果将合理的两个因素剔除掉再来看估值水平的差异,能否支撑估值溢价呢?

国寿和其他两家公司最主要的估值差异理由在于:1.没有非寿险业务;2.没有利差损保单。剥离后的估值水平应该没有明显差异,因为1999年之后销售的保单在负债成本的弹性上国寿和太保情况差不多,与平安相比还不如(因为平安在今年销售的保单中非传统险的比例更高)。

将非寿险业务按照1.5倍的市净率来剔除,将利差损保单按照内涵价值报告中所列1999年以前高利率保单的有效业务价值来剔除;剔除非寿险 业务的资产,再剔除高利率保单对应的准备金;我们对资产的剥离方法是这样的,将非寿险业务按照1.5倍的市净率来剔除,再剔除高利率保单对应的有效业务价 值。

剥离之后得到国寿、平安和太保的市值资产比分别为61%、54%和45%,国寿的估值高出平安13%和36%。剥离之后得到国寿、平安和太保的P/EV分别为2.2、1.6和1.5,国寿的估值高出平安和太保约40%。显然,国寿存在明显的高估。

合理的市值资产比应该是多少?假设我们给予保险行业20倍的市盈率,长期来看合理的ROA水平在1.5%-1.7%,由于市值资产 比=P/E×ROA,所以合理的市值资产比应该是30%-35%,而目前国寿的市值资产比是61%,平安和太保的市值资产比是32%和34%,因此平安和 太保的估值基本降到位了,而国寿则有所高估。如果我们依然按20倍市盈率来算,那么现在的市值资产比隐含的ROA水平是3%,这只有在去年牛市的顶点才达 到过。

那么,从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能力来看,是否可以找到国寿高估的支撑呢?

从短期来看,对净资产和净利润表现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对资产的管理。股市每波动10%对净资产的影响是4%-6%。而负债方的变化对于净资 产的影响则不会有这么敏感。当下的情况是最为关键的资产管理大家没有明显差异,而负债管理有差异但不重要,因此保险公司的估值不应该存在明显差异。

May 25, 2009

上市公司调研林园一直坚持在做,主要就是看财务指标,公司业绩的确定性

截至5月15日,林园2期的净值为54.6元,3期的净值为54.09元,成立以来分别亏损45.4%、45.9%
  在理财周报记者所接触的基金经理中,日常生活能够谈得上"悠闲"的恐怕只有林园了。
  "我们基本没有业余生活。"之前北京一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对理财周报记者这样描述自己平时的生活状态。
  "我最近在忙着装修房子呢,主要是干这个。"5月20日下午,理财周报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接通林园的手机,听到他这样的生活内容。其实,在去年6月份时,林园就已经开始忙着装修他刚买的新房,算算时间,房子已经装修了一年。
  "最近我基本不看股票,关注的少。"在记者试着把话题从生活转向股市的时候,林园笑着说,近来,他接受媒体采访已经比两年前少了很多,对于股票,愿意谈的也不是很多。
   有人把林园的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归结于2008年他在投资上遭遇的"滑铁卢"。2007年9月17日,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2只私募基金林园2期、3期成 立。但随即,A股从6124的高点深幅下挫,截至2009年5月15日,林园2期的净值为54.6元,林园3期的净值为54.09元,成立以来分别亏损 45.40%、45.91%,略好于同期上证综指50.18%的跌幅。
  "基本不看股票,
  主要就做做上市公司调研"
  尽管现在主要时间都放在家里的房子装修上面,但林园对投资并没有撒手不管。
  "前段时间有跑去上市公司做过调研,过两天还要去开茅台的股东大会。"林园跟记者这样讲他最近的行程,对于茅台他表示还是"继续持有"。
  "尽管不怎么看股票,但是上市公司调研林园一直坚持在做,主要就是看财务指标,公司业绩的确定性。买茅台、五粮液(000858)也是因为这个,业绩确定。"
  理财周报记者询问林园对于目前中国经济的看法的时候他回答:"关于经济方面的信息,比如财经节目、书籍,我不怎么看,偶尔听别人给我讲。短期的经济情况我们不怎么判断,但是长期的趋势我肯定关注,现在判断觉得还是不错的。"
  在5月20日下午和林园近半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中,记者不时听到他招牌式的笑声,还有家中小孩跟他说话的声音,林园正在招呼家人"下馆子",心情显得特别开心,丝毫感受不到是在1年多亏了一半身家的人。
  或许就像他说的那样:"其实我是在做一个试验,我就想看一个结果,看时间检验我的方法是不是正确,看看我在任何时段、随机买入股票的投资理念能不能赚到钱。"
  当记者请林园给投资者讲几句关于投资方面的话时,他表示:"我不能跟别人说什么,大家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想法是很危险的。"
  谈到退休这个话题时林园表示:"我今年46岁,50岁退休太早,等到60多70吧,投资这个事情可以做的长一点,喜欢。"
  "从20亿到10亿"
  如果时间在2007年停止,那么林园的"股神"故事,基本可以算是以一个完美的结局结尾。可股市让人敬畏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跌宕起伏和那些参与股市的投资者同样跌宕起伏的人生。
  就在中国股市创出历史高点的2007年9月,林园亲自管理的两只阳光私募基金林园2期、林园3期成立,截至目前,两只基金的净值已经腰斩,按照20亿的资产计算,林园2期的总资产可能已经缩水到10亿。
  林园在电话里对理财周报记者这样解释自己管理的私募基金的情况:"我管理的3只信托基金,林园1期可能有个别的我不认识的人以外,2期、3期都是我们自己的人,我自己的钱,实际上也是一直持有,没有赎回压力。"
   "2007年成立的2期、3期,是我把自己兜里的股票卖了再去买的信托,也是在高位卖的。因为我从2003年买了一直持有,表面上从2007年到现在有 一个亏损,实际上不是,它有一个衔接,我们从2003年就已经进来了。从2003年起,茅台每年分红、派息率都在20%,成本早已回来,都是无成本运作, 别人有别人的算法,我有自己的计算,反正我觉得是划算的。"
  "在2007年成立信托之前,在我的资产组合中,茅台、五粮液占了70%-80%的比重,还有其他的股票,但占的比例很小。成立信托之后,由于受10%的限制,茅台、五粮液各占约10%的比例,其他的还有医药、高速公路等之前就持有的那些股票,基本没怎么变动过。"
  "股市的调整很正常,好的公司也需要一个业绩修复的过程,等待这样一个过程过去就好了。"林园的心态显得非常轻松。
  "我买的主要是吃喝方面的股票。"林园跟理财周报记者这样笑言他管理的基金的投资组合,"我看好消费类的公司,快速消费业不太受社会经济周期影响,这也是借鉴美国这个较成熟市场的成长经验。"
  "从8000元到20亿"的传奇经历
  谈起林园的现在,无论如何也绕不开他的过去那段让无数投资者羡慕、追捧的"从8000元到20亿"的传奇经历。
  1989年,林园拿着全家人共同筹集的8000元进入股市。
  1990年12月,上交所成立,上证指数从99.98点一直上涨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01点,涨幅达1329.30%。林园的8000元此时变成了100万。
  1991年初,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林园运用他的100万,在之后两年里,他收购并操作深发展等原始股;到1992年,他拥有的股票市值已超过1000万,并在高点撤离股市。
  1993~1994年,林园以1000万入市购得深发展和四川长虹(600839),在1995~1998年期间上涨九倍,林园赚得盆满钵满。
  1999年"5?19"暴涨行情之后,林园却开始收手。当2001年初上证指数攀上2100点时,他已从A股全线撤退。
  2001年到2003年,在股市深陷熊市时,林园去做地产。2003年,林园悄悄杀回股市,低位建立重仓。到2006年牛市初显,他手里的股票市值已经超过4亿元。再到2007年的大牛市,据有关报道,林园的资产已经达到20亿元。

May 23, 2009

王石 评中国房地产09Q1

万科董事长王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房价进入“后拐点时代”。他认为,当前的房价是维持不住的。 作为房地产业内的一面旗帜,王石曾准确预测2008年楼市将出现拐点,万科也提前开始回笼资金得以抢得先机。因此“后拐点时代”言论一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
  经过了今年一季度以来成交量大幅上涨的楼市“小阳春”,关于楼市的焦点也逐渐从成交量转移到房价上来。
  王石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这个房价是维持不住的。特别是看了东南亚金融风波后的香港、新加坡以及日本泡沫破灭后连续10年的房地产惨况后得出结论,房价连续上涨是不可能的。对于现在业界认为楼市走势经过去年以来的“小压”之后还会再弹起来的观点,王石也表示不认同。他还透露,周围一些同行其实也同意他的拐点论,但希望他不要再在媒体上发表类似观点。
  对于后市的谨慎态度,同样体现在万科的定期报告中。前不久公布的万科2009年一季报就指出,虽然一季度成交量回升,但“对这一态势的后续发展,仍需保持进一步的观察。考虑到宏观环境方面仍然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断言住宅市场调整已经结束还为时尚早”。万科的不少高层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将继续遵循市场化的定价策略,积极促进销售。


从08年年底开始,部分城市的住宅成交量逐渐呈现出环比上升的态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尤为明显。09年1季度延续了这一趋势,并逐渐演变为全国市场较为普遍的情况,全国商品住宅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均有所上升。在前期调整幅度较大的重点城市,成交量回升的现象更加明显,万科持续关注的14个重点城市,1季度成交量相对08年同期普遍出现了大幅上升,部分城市甚至超过07年同期水平。在新房市场成交活跃的同时,二手房交易量也呈现出明显回升。
公司管理层认为,报告期内成交量回升存在多个方面的原因:开发企业为加快消化库存,采取了各种策略积极促进销售;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降低了居民自住购房的成本,促进了市场信心的稳定;房地产市场已经调整较长时期,累积的大量自住需求存在一个释放的过程。而珠三角地区由于前期价格调整较为充分,交易量率先回升也具有其合理性。
对这一态势的后续发展,仍需保持进一步的观察。考虑到宏观环境方面仍然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断言住宅市场调整已经结束还为时尚早。在经营上公司将继续坚持“应对重于预测”的原则,继续遵循市场化的定价策略,积极促进销售。

May 22, 2009

滚雪球

价值投资者和成长性股票是不搭界的。巴菲特曾说过,买入一只股票应该做好永远持有的准备,但实际上他是近些年才这么说的。在他年轻时候,他做股票也是比较激进的,买卖比较频繁。和其他价值投资者一样,巴菲特也没有预测到此次金融危机。

  我认为价值投资的根本点是买入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卖出高于内在价值的股票,而不是持有股票去等待,因为早晚有一天股市会暴跌,投资者不能一直拿着股票直到金融海啸爆发。如果股票的内在价值超过价值就要果断卖出。

  另外,所有的投资经理,包括巴菲特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过去10年中,可以用来投资的钱实在太多了,这使他们想一直持有股票。而那些手中钱不多的fund经理,会想办法把投资组合中价值高估的股票卖出,买入价值低估的股票。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件比较有名的事情:知名投资人赵丹阳花费巨资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有市场传言称巴菲特先生给了赵先生了7句投资箴言。

  对此,施罗德表示,她要花些心思才能猜测出巴菲特会给出什么建议。据她所知,对于这样的商业性午餐,巴菲特都会花数个小时来准备,但很明显巴菲 特并没有什么赚钱秘技没有说出来,他是非常坦诚的人。《滚雪球》一书中已经把他的投资方法全都写出来了,包括以下几点投资原则。

①定下的规定不随便偏离。巴菲特给自己定的规矩一定严格遵守,比如他给自己定下的价值投资方法是不会有例外的,不会研究股票时发现这只股票本不适合价值投资,但这次搞个例外。

  ② 投入大量精力对相关企业的历史和财务状况进行研究。

  ③ 在考虑投资时,如果这个想法让你很兴奋,那么这个想法很可能是错误的。

  ④最赚钱的行业多是垄断或近乎垄断的企业,但是这样的企业往往很难持续。就比如美国的报纸一样,它们的垄断地位并不能永远持续,因此你应该知道他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下跌。

  ⑤有两种公司需要特别注意。一种公司是创意性公司,它们比较难被效仿,盈利能力就很强。比如微软就是这样的企业,其他公司很难效仿它;巴菲特有一个GEICO保险公司,它的成本非常低,别人很难效仿;迪士尼也是如此。

  另一种是存在的时间越长,获得更高效益就越难的公司,比如餐馆行业,百货商店、好莱坞的电影等存在越长,越难有效益,消费者喜欢新的口味、新的时尚等,这样的公司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⑥那些为了赚钱而需要不断追加现金的企业是最差的企业。最好的则是投资一次就可以持续盈利的公司,比如GEICO公司,一次性投入后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赚钱;而百货公司则需要隔几年就重新装修一次吸引顾客,才能和新进入者竞争。

  ⑦ 如果一个企业在一处犯错,在其他方面也会犯错,“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只有在各个方面都不犯错,才是好公司。


素描巴菲特

  实际上巴菲特是非常强硬、专注的。

  他能记住十几年前一笔交易的细节,他注意力非常集中,做事极其专注。

  他会不露痕迹地在不同时间问你同样的问题,以观察你的答案是否前后一致,是不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他是个热爱学习的人,每天都要阅读5种以上的报纸。

  他另外一个投注巨大精力学习的内容,就是数千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



谢国忠: 房价慢慢降

谢国忠:加息将猛烈冲击楼市

  谢国忠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库存过高,同时每一任地方政府都要靠房地产支撑经济,因此新盖的房子可谓此起彼伏,究竟库存多少谁也难以确知——在大的金融危机中,肯定会有房地产商倒下,而目前中国房地产商的情况并不正常。

  NBD:此前楼市“小阳春”及目前传出的开发商涨价消息是否意味着开发商无房可卖的情况将会出现,房地产市场已经启动了吗?

  谢国忠:房子缺不缺看库存就行了,中国有20亿平方米库存房,大约合3300万套,中国人有多少能买得起房子?

  NBD:您曾说过,如果说现在宏观经济是0的话,房价还在100的位置,两者要接近平衡,那么房价要跌到什么程度才体现这种平衡?

  谢国忠:这个要用存量比来衡量。以香港为例,房子在香港是按照两个方面考虑,供应量一般是存量的1%,平均房价则是工资收入水平的1.5到 1.6倍。比如香港人月工资是1.6万港元的话,由于这些买房者中有一半人住公房,那么剩下买房的人平均工资算2.5万港币,而房价则是4万港元/平方 米

  但是现在中国房地产的供应量是存量的4%~5%,房价是工资的3倍左右供应量和价格都很高——这种情况在市场刚开始的阶段是可以的,就比如现在的汽车消费,刚开始有钱人买车,后来车供应越来越多,车也会逐渐降价,卖给不那么有钱的人,这一次汽车消费大幅上升也是降价引起的。

  NBD:目前市场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透明吗?未来房价会怎样?

  谢国忠:现在大家就是搞不明白到底库存多少房子——好的时候数据只说房价、库存上涨了一个百分点,坏的时候就说降了一个百分点,要知道房价一波动就应该是10多个或者20个百分点才对。

  房子这波卖了,下一波消费者就不买了,只能卖给收入更低的人,房价需要一点点的打折,慢慢地下降。一般房价下降快的时候是市场利息上升快的时 候,现在房价下降得慢是因为银行的利息太低。中国政府的愿望是房价慢慢降,但是如果明年全球都加息的话,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就会比较大。


May 18, 2009

Buffet Meeting 2009 Q&A

Question 1: (Loomis) If derivatives are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as Buffett has indicated on many occasions) are they appropriate for a highly rated insurance company?

Buffett: Believe in the long run they will make money on these positions. Have very minimal collateral posting requirements. This is why they were willing to write these contracts. As of March 31 st, 2009 the collateral requirements were less than 1%. However, derivatives do pose problems for the world on a macro basis. Will only use them if they believe they are mispriced.

Believe it is his duty to explain to shareholders the rationale for these transactions/contracts. Unfortunately, as a result of market to market accounting, the value of these derivatives can swing by billions of dollars on a quarterly basis

Odds are very good that the equity puts will end up making money. However, he believes they will likely lose money on some of the CDS contracts. Those most at risk of loss are CDS on high yield companies. There are far more Chapter 11’s happening now (and will in the future) than previously. Will continue to hold and explain theses contracts. Have no material impact on BRK as a whole. Believe their balance sheet strength makes BRK an ideal company to hold these types of contracts

Munger: There is a limit to how many of these contracts a company can have and BRK is well under that limit

Question 2: (Audience) How can we teach the world to be more financially literate?

Buffett: A world dependent on credit cards and calculators is hard to teach financial literacy.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do very foolish things. When he first went to Las Vegas he saw a country full of people who will fly from all over just to do something that is mathematically stupid. Thought that this meant the US was a great country to make money in

Question 3: (Quick) Can you comment on Wells Fargo (WFC) and their current posi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Apparently they did not want to take TARP. Are these government programs and interventions good or bad?

Munger: The government is reacting to the biggest financial crisis in memory in a very hurried fashion. Unreasonable to expect perfection. They are entitled to be judged leniently. Agreed that some of the reactions appeared to be foolish. Stated that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 that causes earnings to increase as your credit is destroyed (by being able to adjust the value of your debt) is insane. Thought that the people who made these rules need to be removed

Buffett: Government was facing a total meltdown in September. Frozen commercial paper market and huge outflows from money market funds. When you are getting punched from all sides it is hard to be perfect. He commended the a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Nature of the emergency requires people to accept government actions

Believes that WFC is a fabulous bank. Has advantages that other banks do not have. Suggested we all read the piece of the JP Morgan (JPM) annual letter written by Jamie Dimon

Quesiton 4: (Audience) Do Buffett and Munger employ the use of complex free cash flow calculations with terminal multiples to determine discounted cash flow and ultimate valuation? Does this process fall in the too hard bin? Do they just use simple cash flow calculations?

Buffett: All investing is laying out cash to see how much you can get back. If you need a computer or calculator to understand a company then you don’t need to buy shares. It should be so cheap that it screams at you

Munger: Some of the worst financial decisions ever made were made based on fancy spreadsheets. People started to believe too much in their projections. Business schools teach this so that they have something to do. The implication is that business schools are not teaching the right things

Buffett: People relied too much on the false precision based on the projection of probabilities of X standard deviation events. People with high IQs are more prone to fall into this trap. There are certain events whose probability cannot be calculated. It is a mistake to think that higher math will take you anywhere in investing. More likely to take you down the wrong path

Question 5: (Sorkin) When it comes to Moody’s (MCO), why do they currently retain such a large holding? Why didn’t BRK use its large stake to influence the business model?

Buffett: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terms of who paid for ratings) was not the main cause of misunderstanding the CDOs, CMBS, RMBS, etc. The belief that house prices could not fall was the wrong model to rely on. Congress, bankers and home buyers were all guilty. People levered up their biggest asset. Congress would have likely scolded the rating agencies for not rating these securities higher. They would have been seen as limiting home ownership (would have been labeled Un-American) and suppressing financial innovation

Rating agencies were in a no win situation. BRK is not in the habit of telling the companies that they own what to do when it comes to their business model. They are not there to try to change companies and people. They have had very little luck changing behavior in their history

Believe that MCO is still a good business even though it is subject to attack. There are not many competitors. Doesn’t require large amounts of capital. Won’t do the previous volume but the truth is the capital markets will continue to grow

He and Charlie personally do not believe in using ratings. They never outsource investment decisions. Disagreements about credit worthiness have made BRK tons of money over the years

Munger: Rating agencies are an example people being too smart for their own good

Buffett: At BRK they never use the excuse that everyone is doing something so they should as well. But it is very hard to stop certain practices when the industry starts to accept them as desirable. At Solomon they had enough trouble stopping them from doing business with criminals

Question 6: (Audience) What is your view on US real estate? What do you foresee for California?

Buffett: In the last few months we have seen a pick up in real estate activity in the housing market. These transactions are at lower prices. There are more bidders but we have not yet seen a bounce back in prices. Foreclosure moratorium caused temporary dislocations. Thinks we are seeing something like stability from data provided by their real estate subsidiary in low to mid priced houses in California.

On average there are about 1.3M households created each year. In recessions this number comes down.2M housing starts in recent years has led to a large excess supply of houses. Now housing starts are trending at like 500K per year. The excess supply will be absorbed over the next 2-3 years. We are eating up like 700K-800K per year. Once the current excess supply is absorbed we can get back to 1.3M-1.4M households created per year

Munger: With interest rates so low people should be buying houses if they have good credit

Buffett: Situation is getting corrected. We are on the road to recovery

Question 7: (Loomis) Regarding the 4 managers that are candidates for taking over for [Buffett as investment manager, how did they do in 2008?

Buffett: Well, all 4 are still on the list. There are three candidates for CEO, these are all internal people and are different from the people under consideration to run BRK’s portfolio. Could bring in 1 investment manager in or more than 1. Could even bring in all 4. These are internal and outside candidates. They did not do better than matching the losses in the S&P last year. They did not cover themselves with glory. But they are tolerant of that given the circumstances in 2008

Munger: Most managers got creamed in 2008

Buffett: These 4 have been better than average over time. If you had asked him in January 2008 whether or not these people would do better than the S&P he would have thought they would for sure. Would have been wrong in retrospect. The board knows who the CEO would be if Buffett died

There is an immediate need for a CEO. Portfolio decisions could be more drawn out. Portfolio can survive without an new investment manager coming in the next day

Munger: Don’t want a manager who would jump to cash in tough circumstance. They can’t do that at BRK so they would actually look down on someone who did that in his/her portfolios

Question 8: (Audience) What is you opinion of the likelihood of the US having nationalized health care? Is this necessarily a bad thing?

Munger: Thinks that something like European system will come to the US and be supplemented by a private system. Compared it to the school system that has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competing for students. Even though he is a Republican he is not horrified by the idea of nationalized health care. However, he wishes they would wait until the credit crisis was over before they decided to try to fix health care

Question 9: (Quick) Why not bring in a new CEO now and let him/her learn from Warren and take some of the pressure off of him?

Buffett: All of the candidates are currently running a major business and are making capital allocation decisions each day. It would be a waste of talent for the CEO to come in and sit at BRK while Warren read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These people know how to run businesses. They are all ready for the CEO job right now. Will have to develop relationships with potential sellers of businesses, BRK’s top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 It will take some time but it doesn’t make sense to start the process now. The big challenge will be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management styles of BRK’s managers. Some managers run with virtual independence and some need more input from Warren and Charlie. The new CEO will have to learn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ies and management styles

Munger: These people are qualified to be the CEO of a BRK subsidiary and it would be a waste of time for them to come sit in Omaha. Thinks that the decentralized CEO building model is better anyway

Question 10: (Audience) How do you teach new value investors?

Buffett: 49 different schools came to Omaha last year to meet with him. Believes that schools only need to teach two courses. How to value a business? How to think about markets?The market is there to serve you, not to instruct you. No other classes are needed, Especially those that teach about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efficient markets and beta

Remind people to always stay in their circle of competence. Certain companies do not lend themselves to easy valuation. It is OK to put these in the too hard bin

Accounting can be useful, but it is certainly limit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quired traits is emotional stability, a state of peace with your decisions

Said that this could be innate and admitted that it is not easily learned. Not the toughest thing to learn but it is not easy

If you have a 150 IQ then sell 30 points to someone else. You don’t need an IQ above 120 to be an investor. In fact a higher IQ could potentially be harmful

Munger: There is so much that is false and foolish at business schools, in finance, in banking and in academia. If you limit the nonsense then you can eliminate the noise

Buffett: The fact that business schools still teach the efficient market theory biases him against academia. Called it a nutty idea. Said that it is a problem that the people who teach it are so entrenched because science only evolves one funeral at a time. He can’t believe how nutty ideas endure and get perpetuated despite mountain of evidence that the ideas are wrong


Question 11: (Audience) How do you look at the market’s valuation of BRK’s shares?

Buffett: There are two components of BRK’s valuation: earnings and investments. Both of these should rise in value over time. Thinks that the investments are worth more than they are being carried for. Earnings power (excluding underwriting profit/loss) of businesses was not as good in 2008 (and most likely in 2009 as well). Most of the businesses will do well and some will do sensationally. Some obviously have problems

If you add the 2 components of value then you conclude that BRK was undervalued at the end of 2008 versus the end of 2007. But that was true for a lot of stocks

Munger: In 2008 the float business was tough. But over the long run they will have a negative float. Believes their casualty business is the best in the world. If there is a better utility business in the world he doesn’t know of it. Thinks that the quality of BRK’s businesses is going to matter over time. If you think it is easy to find such good businesses then you are crazy

Buffett: In September 2008 people started acting differently. It was like a bell went off and many businesses got hurt as consumers and other businesses changed their behaviors. Despite this GEICO actually saw a huge uptick in interest.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reaping rewards. Being the low cost producer is a huge advantage in this environment. Fundamentals are in place for greater growth in the future

Question 12: (Loomis) Since it is tough to reinvest retained earnings at the same rates as before, does it make sense to consider a dividend policy now, especially since Buffett has readily criticized others for not paying dividends?

Buffett: They are not going to start paying a dividend. Security values were depressed in 2008. Reinvested earnings did not match return on the stock dollar for dollar in 2008. But they have never underperformed over a 5 year period.

Implied that 2008 was an understandably aberrational year. If these results continued then there would be a case to be made that they had not reached their return goals. Identified WFC as a company that will be better off in 2 years a result of the credit crisis as competitors have pulled back or disappeared. Implied that BRK may be in the same position based on the ability to buy assets at attractive prices. You never want to be in the position in which someone can force you to sell your business. You can’t rely on daily quotes or returns to help you decide on an investment

Question 13: (Audience) Would we better off investing in hard assets as the US and world take on so much debt, a fact that could lead to inflation?

Munger: YES!!!

Buffett: In the 1980s a lot of wonderful things were done to help build this country through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is should be the model now as well. However big organizations (both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are prone to be slow and wasteful. The intent should be to get money into action quickly and intelligently. On the day after Pearl Harbor if they had added earmarks to the declaration of war it would have been a disaster. He is often very distressed by all the earmarks attached to bills. We are doing things on a scale that will have consequences in the future. There is no free ride. Implied that inflation was a real possibility. One no brainer that we should be spending on is an improved electricity grid. Th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fact that they own an electricity subsidiary

Question 14: (Quick) Despite the strong balance sheet, is BRK at a cost of capital disadvantage based on not having the government guarantees that more troubled institutions have enjoyed?

Buffett: BRK is at a huge disadvantage. Its raw material cos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oubled banks. Have to find other sources of funding. Especially for Clayton Homes. They can’t become a bank holding company. Only use borrowed money in the utility business. Borrowings are well under the other utilities

Have $58B of float that they can use but right now they can’t go head to head with a government subsidized business

Munger: Have a disadvantage but they would rather be in their position than that of the more distressed companies

Question 15: (Audience) What would Graham have said about derivatives?

Buffett: He would not have liked them. They cause leverage to go wild, lead to counterparty risk, make unexpected problems emerge, and can lead to financial devastation

Having said that, if Graham had seen mispricings he might have bought them in moderation. Would not have done it in a way that another person’s (counterparty’s) problem could affect him. Believe that derivatives are used as a way around regulations on leverage. As settlement dates get stretched out (as they are on CDS) there is more likely to be a default. There is a reason why security markets have 3 day settlement periods

Munger: Derivative dealers are playing games with its clients because they are privy to some of their clients positions. Leads to an unfair advantage. This is a dirty business. We need less of this in the US

Question 16: (Sorkin) Why have we seen no concessions on preferred shares and debt from banks like we have seen from GM and Chrysler?

US Bancorp (USB) and WFC are making lots of money. There is not reason to go to the senior holders as ask them to make concessions when there is a ton of equity below them. No reason for senior debt to give up anything. Companies with strong earnings power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car manufacturers. Chrysler obviously does not fit in the strong earnings category

Question 17: (Audience) If BRK had a smaller asset base and was more nimble, how would they act differently with all of the volatility?

Buffett: They own stocks they like regardless of what the price has done. Cost bas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ow you should run the fund/portfolio. You still look at intrinsic value not the selling price

Question 18: (Loomis) If it is true that Charlie and Warren are BRK’s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are now running a business that is tough to understand, why should someone buy BRK for the long run?

Buffett: BRK has a sustainable advantage that is not Warren and Charlie. They have a cultural advantage based on the business model. They have a different shareholder base than other companies and that is a huge advantage. They have a model that allows businesses that they buy to keep running their businesses without a lot of input from BRK. It is very tough to copy BRK. But this is not just about Warren and Charlie. People will always want to join up with BRK (as a result of the culture) no matter who is in charge

Munger: Many subsidiaries of companies are run terribly by the centralized headquarters of corporate America. This will remain ample enough to give BRK an advantage in the future

Question 19: (Audience) How do you justify buying and holding when the fundamentals of a company change?

Buffett: You sell when you lose faith in the management or they make a mistake from the beginning. Sell whe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disappears. They buy a business for keeps. This is unless they promise to lose money indefinitely or have prolonged labor issues

When in doubt buy and hold. If you find something much more attractive then you can sell. BRK does sell stocks periodically. They ask the CEOs the interview what they would do differently if they owned 100% of the company?They often hear a lot of things people would do. There are no examples at BRK. They run it as if they own 100%

Question 20: (Quick) Since BRK does not buy back shares, would it make sense for an investor to sell his/her BRK shares and just buy what Buffett is buying?

Buffett: First off, an investor can’t buy the free float, which is BRK’s advantage. They also can’t buy the businesses they own or make private investments

Munger: It is not a bad idea to do what the question suggests

Question 21: (Audience) How will inflation affect younger generations? What is BRK doing to protect against it?

Buffett: :Inflation will affect younger generations. Even a couple points of inflation can lead to a slippery slope. Policies stimulating the business world will lead to infl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will have the incentive to inflate our debt so we pay it off with less powerful dollars. In essence, the Chinese by funding our debt are paying AIG’s bonuses. Our taxes have not been raised yet. Fixed dollar investments will be hurt the most. Best protection versus inflation is your own earnings power. 2 nd best protection: a wonderful business. A business that people will patronize regardless. A business that does not include high capital investment costs

Question 22: (Sorkin) Since the newspaper/publishing business is struggling what should BRK do with The Washington Post (WPO) shares? Are there better opportunities out there? Would they buy another newspaper?

Buffett: Current environment has accentuated the problem with newspapers (erosion has been accelerated). Would not buy most newspapers at ANY price. Used to be the ultimate business, now they face unending losses. Essential nature is gone. No pricing power. Not essential for advertisers. There is nothing on the horizon that changes that

Could have sold the Buffalo News years ago but refused to do it. It is worth less now. As long as they don’t see unending losses then they will keep it

WPO has no answers for the slump in the newspaper business. Do have good education and cable businesses though

Munger: The decline in newspapers has been a national tragedy.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history. Used to keep the government and companies more honest. Whatever replaces newspapers will not be as good

Question 23: (Audience) Will consumer spending changes be permanent and impact the discretionary businesses at BRK for years?

Buffett: When it comes to housing, in a few years you could see an equilibrium based on a return to normalized housing starts. This will eventually help the BRK businesses that are tied to housing.

When it comes to retail, the high end has been the hardest hit. Thinks this will last a while. People will save more. The experience of the last 2 years will last a long time.

Retail real estate industry. Tough period to be in for a long time. Shopping center business will not be the same. Centers bought with 5% capital rates will look silly

In the service industry, these companies require less capital and are better businesses. Don’t expect a quick rebound

Question 24: (Loomis) Since BRK has endorsed share buybacks for other companies but refuses to buy back BRK shares, should BRK shares be discounted because of that?

Buffett: Has not written about stock buybacks in years. Sees recent purchases as foolish. Companies spent too much. In the 1970s and 1980s this was attractive for other companies. In 2000 they thought BRK’s shares were too low and they said so. It was self defeating because the stock went up and then they could not buy any shares. Would say so again if they thought shares were that compelling

Question 25: (Audience) : Based on the macro economic picture, how has opportunity cost decision making changed?

Buffett: These decisions are much more in front of mind recently. When intrinsic value is changing fast then opportunity cost calculations are more challenging but also can be more rewarding. Saw this is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08. Needed a lot of cash around and had to sell Johnson & Johnson (JNJ) shares to get in on really attractive deals. Would do this again but it is hard to sell in huge quantities in falling markets

Question 26: (Quick) What are the deciding factors when it comes to GEICO ad spending and how do they measure return?

Buffett: Measuring return is the problem of advertising in general. Will continue to spend money on ads with GEICO. Want everyone in the US to have in their minds that they can save real money by switching to GEICO. People have to buy car insurance. They don’t like to but in order to drive they have to. Value of GEICO (by adding subscribers) goes up more than the costs of ads. Would spend $2B on ads if they could

Question 27: (Audience) How do you know when it comes to financials/banks if the model is still intact?

Buffett: WFC has the best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all of the big banks. Big 4 banks have different models but WFC’s is the most unique

Was very wrong on the Irish banks. Did not understand their construction exposure.

With WAMU (WM) and the other banks and institutions that have failed there were many signs that they were doing things that highly levered businesses should not be doing. They simply believed that house values could not go down. If you read the 10-K’s and 10-Q’s of these companies you could tell that their models we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good banks like WFC. Has to do with a different cost of capitalThe information is there. You just have to find it.

This is a very tough assessment for people who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banking industry. Har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banks so these are companies better left to people with experience. Black boxes are not suitable for passive investors. Produce numbers, not cash.

Munger: GAAP allows companies to improve their earnings by changing their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certain items. A lot of the new regulation that is coming would not be needed if accounting had done its job. Accountants should be ashamed of their profession

Question 28: (Sorkin) At first glance BYD looks like a speculative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Is this really a value investment?

Buffett: Does not believe there is an investment that is not a value investment

Munger: BYD is not an early stage venture capital company. Not unproven and speculative. Called what they achieved have a “damn miracle”. Achieved a leading position in lithium batteries off of a base of zero. Then they decided to go into the auto business with no experience. Now have the single best selling car in China. CEO Wang-Chuan Fu is hiring the smartest engineers in China. Charlie is not going to bet against 17,000 Chinese engineers. Would be amazed if something great did not happen. Believes this is a talented group of people who may carry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The car we are going to see is made basically from scratch by BYD. Everything but the glass and the rubber. This is unheard of in the car industry

Question 29: (Audience) How do you view the US Dollar (USD) versus other currencies? Is inflation going to hurt the USD?

Buffett: This is unpredictable but the dollar will buy less 5-10 years from now. But this is true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with other currencies as well. Hard to compare the USD to other currencies.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are running large national deficits to offset demand contraction

Munger: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inflation in our history. A little bit of inflation is not going to hurt us. But you want to avoid runaway inflation

Question 30: (Loomis) How do we quantify the impact of the AAA downgrade?

Buffett: BRK won’t regain the AAA soon because the agencies won’t turn around that quickly even if they should. CDS cost actually went down when Moody’s downgraded BRK. AAA spread versus AA spread is not material. Impact on borrowing cost is immaterial

They lost some bragging rights in terms of their insurance business. But no one has a better rating than they do. In Buffett’s mind BRK is an AAA.They run the company in a way that no one could be a better credit.

Credit agencies can’t quantify (in the ratings) management’s opinions and views about obligations. They can’t actually quantify the fact that no one ever has to worry about BRK being willing and able to meet its obligations

Munger: Next change from Moody’s will be an upgrade. He thinks they deserve a higher rating and he knows that MCO is smart

Buffett: If they hypothetically write a $1B equity put they get $150M in cash (the premium) and this creates a liability on the balance sheet. The guy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 sets up a receivable. On a mark to market basis the asset goes up and the liability goes up if the market falls. But BRK has the cash and the other guy then has to buy CDS on BRK to protect against the company not living up the contract. The more the asset goes up the more CDS they have to buy and then the CDS on BRK goes up. This is a senseless self-reinforcing process

Question 31: (Audience) Can you talk about the potential for building wind farms at Mid American?

Buffett: Mid American is the largest wind farmer in the US. Wind only blows about 35% of the time in Iowa. Iowa has been receptive and is the biggest wind using state. Wind cannot be your base load because of the unpredictability. Mid American has not raised rates in a decade in Iowa. They have been able to keep rates down through a wind tax credit and by exploiting other efficiencies. They charge a rate that leads to a good return and is fair to consumers. Company is putting in more wind farms through Pacific Corp. as well. Coming online soon in California

Munger: In anything that makes sense when it comes to the utilities BRK is going to be a leader

Buffett: Constellation was close to Chapter 11. Were about to receive a ratings downgrade that would have forced them to post collateral and would have forced them into bankruptcy

Buffett: and Mid American were there that day with a firm cash offer. This is BRK’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ability to write a check the day they see an attractive deal. Also have managers that can deliver

Question 32: (Quick) In regards to the Bank of America (BAC) and Merrill Lynch deal, does protection of the banking system justify a lack of disclosure? What would BRK if they were put in a similar position?

Buffett: This was a very fragile situation. Merrill would likely have gone under without the deal. Can see why the government did not want the deal to blow up

Munger: You can criticize original contract legitimately. But, once signed, the Treasury acted properly as well as BAC

Buffett: The deal was done over a weekend. Between Saturday and Sunday BAC got 2 separate fairness opinions on the deal. Paid $10M for each. Those turned out to be pretty worthless

Question 33: (Audience) What has the net effect (or future effect) of th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s on BRK? Have the companies been helped or hurt?

Munger: New rules are going to come out and it is not clear what those rules will entail. The lobbying pressure from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s been quite strong and effective. But the climate of disdain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limit some of the lobbyists’ impact. BRK will have to adapt as needed

Buffett: Wall Street is thrashing around. People do not like Wall Street right now. People have had to worry about things such as money market funds that they have never had to before. It is hard to satisfy the fury without high profile people going to jail or being punished. Anger right now is sort of amorphous and without a specific group of villains it is aimed broadly at Wall Street and the banks. Believes this will eventually result in legislation. Some of which could affect BRK

Question 34: (Sorkin) Due to BRK’s size the returns are not likely to be as strong going forward as they have been in the past. Do they target a specific return or acceptable rate?

Buffett: Impossible for BRK to average 20% a year again. He would be satisfied beating the S&P 500 by a few percentage points each year. 10% better than the S&P just can’t be achieved now because of their size. Book value will continue to be a good proxy for and barometer of intrinsic value

Munger: Understand that they can’t multiple book value per share at the same rate they used to. But believes that the best days of BRK are still ahead. BRK will make a large and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in the future

Question 35: (Audience) How do you look at investments in China? How do the Chinese keep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their reserves?

Buffett: Will evaluate Chinese opportunities as they see them. They can’t own more than 24.9% of an insurance company in China. GEICO faces a limitation on ownership. BRK does a lot of things that are exportable.

Should see opportunities in buying companies in the future. China can’t get rid of their dollar denominated assets. The US trade deficit requires that China at least hold some dollars. Going to build their dollar reserves as long as they have a trade surplus. Have focused on bonds and are now not too happy about the prospects for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those bonds. They have a right to be concerned in his eyes

Munger: If he was the Chinese finance minister he would be doing and saying the same things. But they are advancing so fast that some loss of purchasing power will only hurt them trivially. US and China should be close friends because they are tied at the hip. China will be very hard to compete with in the future

Question 36: (Loomis) Can you give us a post mortem on the General Re deal?

Buffett: Post mortems are good to do internally but they should not always be public. This is not done at enough companies. Should not blame the company you bought because your projections were wrong. So far this deal has worked out well after some initial trouble. BRK has made some dumb decisions. Did not realize that the General Re they bought was not the General Re of 15 year prior. Reserve and underwriting policies had changed. Now it has been resurrected by BRK’s management. Now it is the company that Buffett thought it was. Believe is has a great future

Munger: It is important to turn lemons into lemonade. It is not pleasant, pretty or easy. Ordinary managers could not have turned General Re around

Question 37: (Audience) How does BRK view union workers versus managers and workers with set contracts (where they are not unionized)?

Buffett: Do not believe in contracts. Don’t want relationships that are based on contracts. They want managers who will be passionate about the business no matter who the owner is

Munger: The BRK model is based on a seamless web of trust. The Hollywood model based on no trust and specific contracts is not their model

Question 38: (Quick) Why not spin off some BRK companies to unlock more value?

Buffett: They won’t be spinning off any companies. They don’t care about increased trading multiples. If they have great businesses they want to keep them for the long. Their structure allows them to move cash within the company with no tax consequences. Can move money from See’s Candy for example to other businesses that have a higher 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BRK buys to keep and people know they can trust BRK

Munger: So many spinoffs are just used to produce Wall Street fees. Are not really good for shareholders. Short of some sort of crazy regulation BRK would not split off any divisions

Question 39: (Audience) Do you have any comments on the troubles in the student loan industry?

Munger: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scandal based on certain sales methods. Companies got real cozy with school administrators. In all honesty he does not know much about the business

Buffett: Was approached about a deal concerning Sallie Mae (SLM) and he passed

Question 40: (Sorkin) Are GE and Goldman Sachs (GS) attractive businesses or were the available securities attractive? Does the fact that these companies have a history of managing earnings worry them?

Buffett: Lots of companies have been managing earnings recently. This is not unique to GS and GE. Liked the terms of the deal and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Markets were in chaos and it was a really extraordinary period. There was not another alternative for these companies. So BRK jumped in and made attractive deals during this period

Munger: Have done a lots of business with GS and have been very happy with the service they have received over the years

Buffett: BRK does a lot of business with GE. Have bought many wind turbines.In general he is happy with this deal as well

Question 41: (Audience) What happens to BRK’s businesses if the world economy continues to be bad or gets worse?

Buffett: The world system works well. We will live better in the future. The system brings out human potential. Capitalism will have some bad years. But we have not reached our potential. We will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at a rapid rate. There are always problems in the world. But this is the only world we have

China used to have a model that took away from people’s potential. Now they have a model that works. We will find more ways to innovate and move forward

Munger: He is cheerful about the economic future: 1. We will harness the energy of the sun; 2. We will turn sea water in fresh water; 3. We will preserve carbon resources; 4. He believes that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will change energy production

If you have enough energy then you have fewer problems. Solving the energy problem solves mankind’s biggest problem

Question 42: (Loomis) Now that BRK is in control of Swiss Re, should we be worried about the underwriting standards at Swiss Re? Shouldn’t we be wary based on the General Re deal?

Buffett: They have a convertible security that pays 12% and is callable at 120% of par. Convertible at 25 Francs. Expect it to be called

This company’s problems have not come from underwriting. BRK is fine with the 20% quota share they own. Believe it will provide an attractive float. BRK also has a reserve-loss sharing deal in which they would pay out $5B over a certain loss threshold in 10-15 years. In the meantime they have $2B to invest

Question 43: (Audience) How do you develop the right compensation structure in capital intensive subsidiaries?

Buffett: You have to include a factor in compensation that includes capital cost. Can’t just be based on earnings. Would lead to earnings manipulation. Unfortunately boards have had little effect on compensation. CEO becomes a large determiner of his/her own compensation. Often selects the compensation committee. Of the 19 boards Buffett has been on he has been on 1 compensation committee. No one wants a tough guy like Buffett on the compensation committee. Boards do not do enough to monitor and affect compensation. Not every CEO wants a ration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Believe that there should not even be a separate compensation committee. The whole board should be involved. The board rarely acts enough like owners. Has gotten better though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But off a really low base

Munger: There is often a club-like atmosphere. Directors are liberally paid and they have the incentive to keep CEO pay high as well. Creates a mutual pay raising climate

Buffett: Thinks 100 page proxy statement are absurd. If it takes that many pages then something is very wrong. When his/her personal compensation is important (financially) to an individual director then he/she is not likely to argue with the CEO

Munger: A man/woman who has a lot to lose if he/she loses his/her office or position is not likely to be independent

Question 44: (Quick) What is the worst case scenario for BRK’s insurance business?

Munger: A catastrophe loss that costs $2-$3B pretax. But he wouldn’t trade their insurance business for any one else’s. Even that big a loss would not impair the company over the long run

Buffett: Would pay 3-4% of a $100B catastrophe based on their current share. The kind of scenario in which this could occur would be a situation in which there was so much inflation that people became unhappy about their daily purchases and the government was forced to nationalize businesses. This is a very low probability event but it is not impossible

Question 45: (Audience) How should BRK shareholders outside the US hedge against a slide in the USD?

Buffett: Euro Dollar is an easy thing to hedge if you want. Not as easy with other currencies though. BRK will continue to do things that make sense. They will own companies that make money outside the US through direct and indirect means. They don’t have a goal about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earnings coming from abroad. They don’t wake up and think they should put more money in a specific country. They look at deals as they present themselves

Munger: Modern capitalism is messy and has defects. There is plenty right and wrong with all models

Question 46: (Sorkin) How do you look at temporary or permanent layoffs based on short term changes in the economy?

Buffett: Things can change very fast in the economy. BRK’s brick plants are closed now. But won’t permanently contract. But the Buffalo News business may never come back as the textile business never did. If business changes are material then you must change the model. Have to lay off as you see fit when your competitors are. Firms usually err on the side of waiting too long and you never like doing it

Munger: Some businesses have a shared hardship model in which layoffs get delayed. But you can’t operate each plant at 50% to avoid closing the weakest one

Question 47: (Audience) How can shareholders work to help curb compensation?

Buffett: The AIG bonus scandal has had a huge impact o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People are enraged. No statute will be able to make constituents 100% happy. Clinton era compensation bill was terribly counterproductive. In the end the shareholders paid when companies could not deduct more than $1M of compensation for executives and this reduced earnings. Led to a lot of people hiring lawyers to try to get around the tax laws. Led to longer proxy statements as well. Suggested repealing this Clinton era bill. If the money management companies spoke out on just the most egregious cases then they could embarrass people and behavior would likely change. Restraining factor is not present now though. Consultants inflate compensation even more. No one wants to be in the bottom quartile of pay

Munger: He is not optimistic about money managers changing their ways. A money manger who is making $20M a year managing a fund is not likely to try to curb other executives’ pay. It would be like throwing stones in a glass house. Pension funds are also dominated by liberals that will not allow the values to change

Question 48: (Loomis) How does BRK evaluate potential managers?

Buffett: Usually buy companies that have great management teams in place. You have to ask yourself whether or not these people will feel the same way about the company the day after the deal. What do they do when managers get too old and lose their edge?. BRK has no mandated retirement age (probably because it would force Mungerout). Decisions to remove older managers are tough on Warren and Charlie. Have been really slow on these in the past. This is the only part of the job they do not like. Want to find people who love their businesses. Believe they can spot that in people

Question 49: (Audience) What is Buffett doing in his own portfolio?

Buffett: Not buying as aggressively as he was in 1974. That was the best period ever.There was a different interest rate situation then. Country is not in as much trouble as it was in 1974. Has recently bought some equities and bonds. Likes when things get cheaper. Buy things on sale when you can get a lot for your money. Said he spends 99% of his time thinking about BRK and only 1% on his portfolio

Munger: In general when stocks go down by 40% they are more attractive. Plus, interest rates are low now as well. This is not as bad as 1974. In 1974 he knew it was his time to buy. Too bad he didn’t have enough money

Question 50: (Quick) How do they identify capital intensive businesses that overstate earnings because they understate actual depreciation?

Buffett: Utility earnings come from regulated ROE. They are more afraid of non-utility companies. You don’t get rich or poor on utilities. But inflation could end up affecting the utility business. A lot of moats have been filling up with sand recently. Newspapers and TV stations have lost their moats

Question 51: (Sorkin) Is there a succession plan for Ajit in place? Considering the size of the re-insurance business, is it risky not to have a plan in place?

Buffett: It is impossible to replace Ajit. If something happened to Ajit they would have to limit the amount of capital, risk and authority of who ever came in after. The authority comes with the person, not with the position. Enormous damage can be done in the insurance business with a pen so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ho you give that pen to

Buffett: talks to Ajit every day because he likes to hear about what Ajit is up to. Not because Ajit needs him

Munger: The fact that it is true that a fool may eventually run a business (referring to the idea that you should find a business that a fool can run because eventually a fool will run it) does not take away the importance of finding a company that is managed by incredibly capable people

Buffett: Preliminary Comments on Q1 2009 Q1 earnings of $1.7B versus $1.9B in Q1 2008. Underwriting profit was up. Float was up $2B as a result of a March transaction with Swiss Re (this is long duration float). Utilities’ earnings were down. Constellation Energy (CEG) stock was down during the quarter and there was a payment to buy Mid American options that hurt earnings

All of the other businesses were down as well. Insurance and utilities should be better the rest of the year

He is not expecting the others to do well

$22.7B in cash. They then spent $3B on the Dow Chemical (DOW) deal the day after the quarter ended so cash was just about $20B as of 4/1/2009

BV/Share was down. CDS contracts were down even more from Q4 as a result of the market turmoil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