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s are simple. All you do is buy shares in a great business for less than the business is intrinsically worth, with management of the highest integrity and ability. Then you own those shares forever. I will tell you how to become rich. Close the doors.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June 26, 2009

赵丹阳

据赵丹阳介绍,他们谈的话题很广,包括通货膨胀、美元汇率、公司治理结构、教育、慈善等。他向巴菲特提出的问题包括:挑选公司是行业重要还是管理团队重要?如何与那么多CEO和高管相处?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看待保险行业?如何看待周期性产业?如何看待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

  赵丹阳透露,在宏观方面,巴菲特看好美国和中国市场,他认为未来10年、20年美国、中国经济都会有不错表现,中国发展会更快一些。巴菲特也看好他投资的中国公司比亚迪。

  关于产业投资,巴菲特说他很少买周期性产业,因为他无法预料明天油价走势,但却能够知道明天可口可乐的价格。他表示,对

  中石油只是碰巧投资,当时看到中石油被低估。赵丹阳还向巴菲特推荐了港股物美商业,股神表示会回去看看。

  赵丹阳透露,此次211万美元午餐是2008年他跟段永平合拍的。被问到是否还会再次竞拍与巴菲特午餐机会时,他表示暂时保密。

  赵丹阳感言

  “我的收获无法用钱衡量”

  2008年6月29日,一年一度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以211万美元的历史高价竞拍成交,因此引发质疑,花费211万美元的一顿午餐是否值得?赵丹阳说,与他通过午餐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收获从而在将来能赚到的钱相比,211万美元很少。“这顿饭解决了我多年以来困惑的问题,我的收获无法用钱衡量。”

  赵丹阳说,十几年前他买了本《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从此走上投资的道路,这本书指导他做投资至今。巴菲特就像他的老师一样,没想到今天有机会与他面对面学习。

  巴菲特几十年坚持投资,经历过数轮牛市、熊市,有丰富的投资经验。赵丹阳说,“我只有37岁,巴菲特一生的投资经验,对我而言是无价之宝,能让我少犯很多错误。受到巴菲特这样的高手点拨后,在投资方面,我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认为,从巴菲特身上学到最关键的是,不需要对什么都懂,但只做懂的事

但赵丹阳称花得非常值得。他透露,3个多小时的长谈中,他们一起和巴菲特探讨了投资、教育以及慈善事业等3个大的话题。其间,赵丹阳的妻子担任“翻译”。

  “巴菲特经历过几十年股市和几个完整的经济周期,而我只经历过两个完整的周期。所以,巴菲特给我的回答,让我有信心做出一些大胆的决策。就像是武侠小说中从高手那里直接学到很多东西的郭靖。”赵丹阳说。

  据报道,在交流过程中,赵丹阳一直在试图证明自己的想法与巴菲特相同,表达自己想成为“中国巴菲特”的希望。
赵丹阳曾在采访中表示,会询问巴菲特对于物美商业(8277.HK)的看法。饭后,赵丹阳向围堵的记者确认向巴菲特推荐了物美商业。

  赵丹阳在去年4月30日前购入约2462万股物美商业;当年4月至9月,赵丹阳在二级市场又分别以每股6.202港元至7.15港元不等的价格共购入 3132万股;今年3月2日,赵丹阳再次购入636.45万股股份,并以12.09%的持股比例位居物美商业第一大流通股东。

  赵丹阳向股神巴菲特推荐物美商业的消息传出后,物美商业H股昨日应声大涨,股价曾一度冲高至9港元/股。截至昨天收盘,物美商业报收8.72港元/股,涨1.99%。

  投桃报李,此前声称不谈个股的巴菲特也推荐起自己买入的比亚迪(1211.HK)。据赵丹阳介绍,巴菲特认为在未来10到20年,美国、中国经济都会有不错表现,中国的发展会更快些。

  赠礼暗含投资玄机?

  除物美商业外,赵丹阳午餐之前还为巴菲特精心准备了两份“具有二千年历史文化”的礼物——贵州茅台酒和阿胶。而这两件礼物,正是国内最“白马”上市公司——贵州茅台和东阿阿胶(000423)的主打产品。

  关于白酒是否能走向世界,在国内投资界一直争论不休。一些基金经理认为,消费习惯决定了贵州茅台的地域性。另一些基金经理则认为,贵州茅台或许会如同可口可乐一样,成为中国向全球输出文化的象征。

  本月3日,茅台刚刚与法国卡幕酒业集团签订了5年的海外分销协议。

  赵丹阳的礼物,无疑为其支持茅台走向海外做了最明确的注脚。

  网上随即有投资者提出疑问:赵丹阳在前年全面退出A股之后,目前是否已经重返A股,持有贵州茅台酒和东阿阿胶?

  今年2、3月,赵丹阳在香港募集新资金,投资方向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美国等股市公开交易的所有证券产品,主要投资目标为海内外上市的、拥有大中华背景的公司股票。

24日在美国纽约曼哈坦顿的一家餐馆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后,香港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创办人赵丹阳说,巴菲特破除了他对投资的一些担忧和疑虑,他近期将会有大手笔的投资。不过他婉拒透露投资走向。

段永平:什么都有,关于投资,关于人生,关于慈善,东西很多。我觉得上一次到现在,两年之间我们其实还是很大的收获。

  《21世纪》:比如说呢?

  段永平: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在金融危机的时候,股票掉成这个样子,很多人都害怕,我可能就赚了很多钱。如果你实在是怕得不得了,就看巴菲特他老人家都买什么,你可以比他买得要便宜50%,三四月份进去的话,你现在至少要比他多赚50%。

  相信他的人才会这样做。我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已经赚了很多很多顿午餐了,可能几十顿都有了。所以,这个东西就看你懂不懂了。

《21世纪》:那上次吃午饭,和这一次吃午饭,感觉有哪些不一样?

  段永平:没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他讲的话跟原来没什么区别。我觉得他讲的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很简单的东西你多听一次也没有坏处,起码坚定你的信念。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可以问他。比如现在的一些趋势,某些公司的看法。在这方面,可能每一次问的都不一样。他会很简单讲一下他的想法,一句话两句话可能对你一辈子都会很有帮助。

《21世纪》:能谈一两个吗?

  段永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我跟着他买富国银行和通用电气。比如,假设泰格伍兹是一只股票,你不能说因为泰格伍兹输了美国公开赛,你就把这支股票卖了。这个时候人家打折卖给你,你为什么不买呢。

  伍兹现在有困难,有问题。可如果你知道他是一只老虎的话,那当然可以拿着这只股票,你这个时候去卖是很蠢的。当然,巴菲特原话不是这样讲,他是一个非常平和的人。

《21世纪》: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观就是买入,持有?

  段永平:他从来没有讲过这句话。这是别人讲的。他说的最理想的公司你是永远不需要卖的。他从来没有说买了之后就不能卖。而且他说,买入持有,是你要买对的公司。他不是简单的估价。其实他从来都不估价,他是感觉比较多,估起来很多东西很难估。

《21世纪》:巴菲特手中有源源不断的现金,他可以不断买入持有。

  段永平:你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这和源源不断有没有现金没有关系。我没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我不是也能做投资,我也能做得很好啊。这和模式没有关系。
大部分人不去想,那你就学不了他的东西。有人把他叫股神,我不认为他是股神。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而且是一个很好的人。只有保持这种心态,一些有天赋的人才能够明白巴菲特到底在讲什么。也会明白他的思路其实是有可能学得到的,你把他当神,你就学不到了。(21世纪经济报道吴晓鹏王康)

在之前的一波A股大牛市中,赵丹阳管理的基金在股指还只有3000点的时候就早早清仓,结果股指一冲直上,突破了6000点。可以想见,这次的踏空是刺激他要去高价竞拍这顿午餐的一大促因。这次清仓经历也让他陷入了一个苦恼的思索:投资,到底是长期持有,还是股价远远超过价值时就卖掉?哪一种方法更好?

只不过,因为滞后一年,很多一年前觉得充满疑惑的东西,开始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得逐渐明朗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赵丹阳也承认,自己在过去一年很多困惑的问题已找到答案,此次过去只是为了求证。

  “在过去一年,巴菲特寄了很多资料给我,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进步了很多,我的投资认识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到现在,我问巴菲特的问题比以前少很多了,因为通过这轮牛熊市,一些问题我已经找到答案,此次吃饭只是向他确认一下。”赵丹阳说。

June 20, 2009

Charles T. Munger: How We Can Restore Confidence

How We Can Restore Confidence

By Charles T. Munger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A19

Our situation is dire. Moderate booms and busts are inevitable in free-market capitalism. But a boom-bust cycle as gross as the one that caused our present misery is dangerous, and recurrences should be prevented. The country is understandably depressed -- mired in issues involving fiscal stimulus, which is needed, and improvements in bank strength. A key question: Should we opt for even more pain now to gain a better future? For instance, should we create new controls to stamp out much sin and folly and thus dampen future booms? The answer is yes.

Sensible reform cannot avoid causing significant pain, which is worth enduring to gain extra safety and more exemplary conduct. And only when there is strong public revulsion, such as exists today, can legislators minimize the influence of powerful special interests enough to bring about needed revisions in law.

Many contributors to our over-the-top boom, which led to the gross bust, are known. They include insufficient controls over morality and prudence in banks and investment banks; undesirable conduct among investment banks; greatly expanded financial leverage, aided by direct or implied use of government credit; and extreme excess, sometimes amounting to fraud, in the promotion of consumer credit. Unsound accounting was widespread.

There was also great excess in highly leveraged speculation of all kinds. Perhaps real estate speculation did the most damage. But the new trading in derivative contracts involving corporate bonds took the prize. This system, in which completely unrelated entities bet trillions with virtually no regulation, created two things: a gambling facility that mimicked the 1920s "bucket shops" wherein bookie-customer types could bet on security prices, instead of horse races, with almost no one owning any securities, and, second, a large group of entities that had an intense desire that certain companies should fail. Croupier types pushed this system, assisted by academics who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Unfortunately, they convinced regulators that denizens of our financial system would use the new speculative opportunities without causing more harm than benefit.

Considering the huge profit potential of these activities, it may seem unlikely that any important opposition to reform would come from parties other than conventional, moneyed special interests. But many in academia, too, will resist. It is important that reform plans mix moral and accounting concepts with traditional economic concepts. Many economists take fierce pride in opposing that sort of mixed reasoning. But what these economists like to think about is functionally intertwined, in complex ways, with what they don't like to think about. Those who resist the wider thinking are acting as engineers would if they rounded pi from 3.14 to an even 3 to simplify their calculations. The result is a kind of willful ignorance that fails to understand much that is important.

Moreover, rationality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requires even more stretch in economic thinking. Public deliberations should include not only private morality and accounting issues but also issues of public morality, particularly with regard to taxa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long run large, concurrent trade and fiscal deficits while, to its own great advantage, issuing the main reserve currency of a deeply troubled and deeply interdependent world. That world now faces new risks from an expanding group of nations possessing nuclear weapons. And so the United States may now have a duty similar to the one that, in the danger that followed World War II, caused the Marshall Plan to be approved in a bipartisan consensus and rebuild a devastated Europe.

The consensus was grounded in Secretary of State George Marshall's concept of moral duty, supplemented by prudential considerations. The modern form of this duty would demand at least some increase in conventional taxes or the imposition of some new consumption taxes. In so doing, the needed and cheering economic message, "We will do what it takes," would get a corollary: "and without unacceptably devaluing our money." Surely the more complex message is more responsible, considering that, first, our practices of running twin deficits depend on drawing from reserves of trust that are not infinite and, second, the message of the corollary would not be widely believed unless it was accompanied by some new taxes.

Moreover, increasing taxes in some instances might easily gain bipartisan approval. Surely both political parties can now join in taxing the "carry" part of the compensation of hedge fund managers as if it was more constructively earned in, say, cab driving.

Much has been said and written recently about bipartisanship, and success in a bipartisan approach might provide great advantage here. Indeed, it is conceivable that, if legislation were adopted in a bipartisan way, instead of as a consequence of partisan hatred, the solutions that curbed excess and improved safeguards in our financial system could reduce national pain instead of increasing it. After the failure of so much that was assumed, the public needs a restoration of confidence. And the surest way to gain the confidence of others is to deserve the confidence of others, as Marshall did when he helped cause passage of some of the best legislation ever enacted.

Creating in a bipartisan manner a legislative package that covers many subjects will be difficult. As they work together in the coming weeks, officials might want to consider a precedent that helped establish our republic. The deliberative rules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of 1787 worked wonders in fruitful compromise and eventually produced the U.S. Constitution. With no Marshall figure, trusted by all, amid today's legislators, perhaps the Founding Fathers can once more serve us.

June 12, 2009

刘明康: 全球经济2010年复苏的可能性很小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1日表示:“全球经济2010年复苏的可能性很小,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挑战。货币政策应注重防资产泡沫。”这让市场人士感觉流动性充沛的现状可能会发生改变,而流动性充沛是本轮涨势的推动力之一。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中国的GDP增长率,从2008年的9%,下降到本季度的6.1%,今年全年可能达到6.54%,如果与前些年的增长率相比,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增长率已经大大下滑,PPI和CPI指数以及原材料价格指数都处于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同时工商业的业绩也在下滑。与此同时,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力的供应过渡增加,我们有2400万人待业,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谈到全球国际以及经济问题,我在这里需要强调三点,第一点衰退是全球性的,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都经历了经济增长的下滑,全球化遍布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免于全球化的影响。第二,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见到曙光,我们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基础,美国仍然需要做得好,美国需要有效地解决有毒资产的问题,需要剥离有毒资产。第二全世界尤其是美国,要稳定采购经理人指数以便增加投资的激励。第三,由于趋杠杆化,2010年复苏的可能性存在,但是很小,而全球失业率将继续上升,有些人感到高兴,他们看到了积极的迹象,但是我们要非常谨慎,非常小心,作为一个经济学家,作为一个金融家,我们应当看到背后的东西,BDI指数,最近反弹到这样的水平,但是这是一种短期的行为,到明年的时候,很可能这样一个指数处于非常波动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小汽车市场的复苏是个钢铁生产复苏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这是不是可持续性的,这是一个问号, 如果大家到北京大街上看一看,如果大家站在人行道上,在高峰期,我们的汽车一辆按一辆,我们根本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这么快地发展小汽车,铁矿石的进口以及原料的进口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有石油的储备以及国际热钱纷纷流入这些领域,这是我们每天经历的事情。如果看一看积极信号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这些挑战。我们看看积极变化是真的还是临时的变化,是可持续性的变化还是短期的变化,我们应当问一问,我们应当更加有清醒的头脑。



经济:预计仍在2010年见底
  《大众证券报》:你曾经警告,金融危机第二波将来临。但是,经济数据已现暖意,有人甚至认为经济已开始了V型反转,你是否还坚持认为2010年金融危机才能见底?
  谢国忠:是的。现在看到的数据反弹,主要是一些生产性的数字,最终需求方面,比如零售、就业方面的数据还没有看到明显好转或反弹的迹象最近出来的美国服务业的数据还是下降的,比大家预想的要差。预计2010年经济才会见底
  《大众证券报》:美欧加印钞票,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全球股市也都在涨。你认为这是经济走出通缩,还是通胀已经逼近?
  谢国忠:是对通胀的恐惧,对美元贬值的恐惧。投资者不想持有美元,而是换成了资产。在这一波上涨过程中,美元跌了10%,美国国债利息也是从3%涨到3.6%,大涨了20%,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
  《大众证券报》:你近日说,世界经济进入滞涨时代。可是,现在国内CPI、PPI还是负数。应该如何来理解?
  谢国忠:这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的,那时候,原油价格还是处在相当高的高位。环比是上升的。我们关注的主要是现在的走势,而不是去年的,现在的走势已经是上升的趋势了。
  《大众证券报》:你最近建议中国卖掉美国国债,转投美国股票。你这个建议是因为看好美国经济的复苏前景吗?
  谢国忠:现在晚了。我原来写文章的时候,认为市净率在1.5倍以下是可以换的,但现在高了,不行了。
  行业:二三年内看好黄金(210,-4.70,-2.19%)石油
  《大众证券报》:目前房地产市场好像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都在上涨,你对房地产业是什么判断?能投资房产股吗?
  谢国忠:对通胀的恐惧是房价上涨的驱动力量之一。还有:原来有七八个月房市销售非常低迷,积累了一部分刚性需求,再加上按揭利率下降,房价也有所下降,引发了需求释放。中国的房子永远是过剩的,现在就有20多亿平方米的土地将要造房,但是统计数字却是永远搞不清楚的。因为地方政府要搞土地财政,领导人几年也要更换,所以他们的利益链就是“卖地——搞建设——提升GDP——出政绩 ——升官走人”。房产股现在的风险要大于收益。
  《大众证券报》:新能源行业今年受到全世界热捧,你认为是一种炒作,还是真能带来第四次产业革命?
  谢国忠:现在主要还是靠财政补贴。过去的产业革命是不需要国家补贴的,而且竞争力上升得非常快,还能产生巨大效益。当然,也许这个产业以后会独立走出来,但是现在还看不出来,还只是在用国家的钱、别人的钱来玩。无论太阳能,还是风能发电,都不稳定,对电网的要求极高,只能算是“缝隙产品”。一二年内我对这个行业不看好。
  《大众证券报》: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你一直看好黄金。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乐观的看法,认为未来黄金能涨到2000美元/盎司,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谢国忠:长远来看,在二三年内黄金涨到2000美元/盎司是有可能的,我还是比较看好黄金、石油的,因为有通胀、央行货币发放太多的因素。这是一个趋势,但是不会一路涨到底,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反复,所以,短线来说,涨得太多了就不能再追了。看好一个品种,都是在一个大回调以后再去买,风险比较低。涨得比较快就说明有热钱在流入,有流入就会有流出,就容易导致短线亏损。
  股市:通胀损失要远小于持股
  《大众证券报》:2008年你也曾经坚定看空经济和股市,后来的确得到了市场验证,为什么你的观点总是在市场疯狂之后才会得到验证?
  谢国忠:人性是很难改变的。人有理性、非理性的一面,会有一个群体效应,非理性的传递和感冒非常类似,有一个拐点的,过了那个拐点后,会突然间爆发出来,然后,才会慢慢消退下去。
  《大众证券报》:今年以来A股市场一路走牛,您觉得这是一轮牛市,还是熊市中的反弹?现在还会涨吗?
  谢国忠:在央行放钱,在通胀来临之前,大家会有炒作的机会,但是通胀来了以后就结束了。现在已经开始有通胀迹象了,央行也有收紧银根的迹象。四五月份信贷规模就出现了下降,下面可能还有加息。虽然央行没有把钱收回去,但是依靠流动性支撑的股市在后续资金大幅萎缩的情况下,很难再有大的上涨动力。1600多点时,我写文章说有价值,如今价格涨高了,已不安全了。现在买资产其实是在往陷阱里跳。
  《大众证券报》:今年的A股市场上,中小盘股先出现一波大行情,其后有色煤炭跟进,本周银行地产等大盘蓝筹股又出现上涨。你认为这是炒作,还是市场内在的规律使然?
  谢国忠:国内和国外的股市是不一样的。国外的股市,一般是大盘蓝筹股先涨,然后是低质量的小股票跟涨,而且市值小的公司股票价格也要比大市值股票有一个价格上的折让。而国内是倒过来的。主要是因为国内有些做庄的人希望股票涨得快一些,而大盘股不好操纵,所以,都喜欢炒小盘股。他们不是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从博弈的角度,这是很不正常的。
  《大众证券报》:下一步,如果还有机会的话,主要是中小盘股,还是大盘股?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谢国忠:现在的估值都很高了,有些股票已经翻番了,甚至涨了几倍了,大盘股的价格也不低了,看一下A/H股的比价就知道了。也许有人要问,不买股票我干吗?你为什么要干吗?巴菲特为了等到股市泡沫破灭,持有现金等了好多年,那么多人给他压力,他都顶住了
  如果持有现金,损失一年的通胀率,也就是5%左右,但是如果买入已经翻番的股票,跌下来的损失就要大多了,因此,要两面比一比,哪个更划算。一般追买的心态都是要亏钱的,好像这班车要是不跳上去就没机会了?但事实上,永远有下一次机会

June 05, 2009

李嘉誠:要永遠相信,當所有人都沖進去的時候要趕緊出來,所有人都不玩了再沖進去。

邁入80歲高齡的李嘉誠,似乎注定要在爭議聲中開始他的“80後”生活。

  保守︰燒水加溫總會過熱
  李超人語錄 做生意似劃艇,我一定會想︰有沒有足夠氣力由A到B?又想︰有氣力劃回來嗎?

  李嘉誠最常使用的詞彙是“保守”。
   或許也正因為保守,這個80歲老頭總是能夠比年輕人更敏銳地捕捉到風險的氣息。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早在2006年,他就提醒和記黃埔的進階管理團隊,要 減少債務、準備好應對危險;而在2007年5月,他以少有的嚴肅口吻提醒A股投資者,要注意泡沫風險,半個月之後,“5‧30”行情開始拖累A股一路暴 跌。
  2007年8月,“港股直通車”刺激市場出現非理性飆漲,李嘉誠再次發出忠告,香港股市與內地股市均處於高位,投資有風險。也正是在此 時,他公開提醒股民要留意美國的次貸問題,而此時大規模的次貸危機還遠未爆發。當時,一些股評家曾尖銳地批評李嘉誠“不懂股票市場”,但最終事實證明了孰 對孰錯。
  比起在金融危機中栽了跟頭的華爾街行家們,李嘉誠的明智並不是來源於任何深奧的理論。恰恰相反,他用了一種過於樸素的語言來解釋自己 對於金融危機爆發的認識︰“這是可以從二元對立察看出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燒水加溫,其沸騰程度是相應的,過熱的時候,自然出現大問題。”
  精簡︰“持盈保泰”與“神來之筆”
  李超人語錄 你一定要先想到失敗,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老話︰“未買先想賣。”在你還沒有買進來之前就要先想怎么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么樣。我在做任何項目時,都會要用99%的時間去考慮失敗,用1%的時間去考慮收益。
   儘管由於長實與和黃的股價下跌,導致李嘉誠的身家出乎意料地“縮水過半”;但是港交所披露的數據顯示,由於2007年其在股價高位時將多只中資股及時套 現,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損失。同樣是出於這種謹慎的做法,當富豪榜上的其他巨擘紛紛因炒作累股証而折戟時,李嘉誠的保守更有了些獨善其身的意味。
  “持盈保泰”是李嘉誠應對危機的公開策略,“精簡投資”則是其核心所在。
   僅從2007年中資股套現的過程中,李嘉誠便實現回籠資金至少上百億港元。對持有近10年的南方航空,他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密集減持10次之多,共減持 1.62億股,套現17.02億港元;對中遠控股的6次操作,則使其獲利44.07億港元;二五次大幅減持中海集運,則令他套現20億港元。
   有人替李嘉誠算了一筆賬,如果李嘉誠沒有進行減持,而依然將這些股份保留至去年10月底,那麼他對這三只股票的實際持有價值僅剩不到14億港元,其跌幅高 達86%至91%。也正因為如此,雖然一貫強調“做實業”的李嘉誠對於“股神”的頭銜毫無興趣,但是人們依然津津樂道於這騰轉挪移間的“神來之筆”。
   “要永遠相信,當所有人都沖進去的時候要趕緊出來,所有人都不玩了再沖進去。”李嘉誠在長江商學院的一次課程上的表述,與“股神”巴菲特的“恐懼貪婪說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福布玆》富豪榜公佈後,香港《大公報》撰文指出,富豪們縮水的財富是以股份市值為主的數字,其實質是“虛擬財富”。只有持有現金的 人,此時才真正擁有真金白銀。
  現金︰沒現金是要撞板的
  李超人語錄 流動資金,你一定要非常留意。因為有的公司有了盈利,但是沒有現金流的時候,就會容易撞板。
   李嘉誠對於現金的偏愛是有目共睹的。“持盈保泰”策略的執行結果是,旗下和記黃埔多達69%的持有資金,以現金形式存放,接近1190億港元。其他主要 投資則放在最穩妥的政府債券上,而股票投資所占比重相當之小,企業債券、架構性投資工具和累積期權產品則完全沒有投資。
  從去年5月開始,李嘉誠便不斷開始拋售其名下的上海地產物業。這一度被業界視為外資看空中國樓市、大舉套現離場的信號。反而是一些觀望者對於李嘉誠的做法看得更為淡定。一項針對這一事件的網路調查顯示,61.9%的網民認為,這是“現金為王”的明智之舉,值得學習。
   保持高現金的同時,低負債也是李嘉誠必須堅守的原則。據了解,目前李嘉誠旗下企業資產的負債率僅保持在12%左右。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欠別人一分錢, 因此睡覺睡得好。”經濟學家郎咸平的評價是︰“也許很多人會說李嘉誠膽子太小了,但我認為穩健才是李嘉誠成功的法寶。”
  大量現金在握,正是李 嘉誠多次成功實現大手筆投資的關鍵所在。例如1979年收購和記黃埔以及1985年買下香港電燈,他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調動巨額現金完成的,這令任何一個 競標對手望塵莫及。有人揣測,李嘉誠很可能是在等待另一個危機後複蘇期,屆時他肯定會將手頭的“雞蛋”投入更好的籃子。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的“惜金”行 為更像是在養精蓄銳。
  等待︰下一次沖進去的時機
  李超人語錄 投資環境是否成熟,決定於瞬間的時機把握,既要反對盲目的投資,又要摒棄樂觀的投資。總而言之,要掌控一個度。
   幾乎每一次危機,都能夠激發李嘉誠驚人的創富能力。1996年的《福布玆》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誠以106億美元的身家名列香港富豪第三位,居於李兆 基家族和新鴻基郭氏兄弟之後;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其財富反而在兩年內迅速暴漲,並於1999年首次坐上香港首富的寶座。
   2007年出爐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嘉誠的身家比位列第二的李兆基多出50億美元,而次貸危機爆發後,2008年的排行榜中,二者間的財富落差已經達到 75億美元。在金融危機中,“長和系”比李兆基“恆基系”的股價跌幅小得多,因此有人預測,此番博弈之後,二者的財富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值得 注意的是,就在李嘉誠實行“持盈保泰”策略的同時,他對於增持自家股份的熱情卻與日高漲。2008年4月至7月,李嘉誠先後10次斥資5.8億港元增持長 實;9月底至10月初的一個多星期,又繼續投入3525萬港元增持長實;10月底,他連續四次增持和記電訊國際股份;11月,又出手增持和黃。
   李嘉誠牛年首次出手,依然是繼續增持自家股份。港交所披露的訊息顯示,從2月3日至6日,李嘉誠三度出手增持長實股份,涉及資金533.275萬港元。 幾乎與此同時,李兆基、郭氏家族、鄭裕彤等香港富豪也都採取了同樣的增持策略。有評論者認為,此舉除了攤薄股價下跌帶來的虧損壓力外,也有明顯的提振投資 者信心的意味。
  什麼時候是李超人重新沖進去的時候?或許信號已經顯現。


赵丹阳: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8

致投資者的一封信

親愛的投資者︰

您好﹗

2008年中國發生了太多的事情,終於過去了,2009年將會是充滿希望的一年。在此,赤子之心向全體投資者祝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08年赤子之心香港基金投資回報率為-18.84%,同期恆生指數下跌48.3%,國企指數下跌51%。從絕對回報看,我們深表歉意。

回 到股市,上証綜指從07年最高位6124點下跌到最低位1664點,下跌了72.83%,國企指數從07年最高位20609點下跌到最低位4792點,下 跌了76.75%。從歷史上看,主流市場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產生如此巨大的跌幅實屬罕見。就今天的市場而言,股市泡沫已基本洗淨,股市未來走勢將取決於對未 來經濟的預期。

1980年美聯儲前任主席Volcker將利率提升至20%時,全球的惡性通脹終於被塞回了魔瓶,全球經濟進入了為期二十多 年的低通脹高成長時期,尤其是進入九十年代後,互聯網極大地提升了全球人類社會勞動生產效率,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分享了全球經濟的增長。美國、歐洲、日本、 中國、俄羅斯、印度不再是割裂的經濟體,彼此之間互相影響,全球經濟進入一體化年代。

2000年美國的經濟進入頂峰,互聯網的泡沫破裂使美 國進入衰退期。格林斯潘為了挽救美國經濟,01年9.11後又再次大幅降息,使03年美國利率降至45年最低點,在1%的位置停留了有一年半,造成了美國 的房地產泡沫,埋下了次債風波的種子。美國今天的實質問題是,過去20年大量的製造業和服務業轉移至中國、印度,互聯網和通訊泡沫過後,美國的創新又未跟 上來,暫時沒有形成大的新興產業,而房地產和金融只能在低利率下暫時繁榮,不能作為主導產業長久支撐整個國家。今天,美國政府和家庭的資產負債表上都是負 債過多,需要”去杠杆化”削減負債率,更重要的是,產業的空洞化造成了企業和家庭的經常性損益受到破壞。如果說金融風暴是資產負債表的修正,那消費的衰退 就是企業和家庭損益表的修正。除非美國短期內形成一個總量很大的新興產業,否則這種修正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回頭看,格林斯潘只是運氣不好,如果不是美國 近年的創新沒有跟上,世界將是另外一個演變過程。

中國2001年加入WTO後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釋放,互聯網通訊技術的普及使中國在承接全球製造業轉移過程中受益匪淺。由於民眾幣和美元實質的類掛鉤形態 [1],在退場門產業占GDP比例越來越高時,按“蒙代爾三角”理論 [2],中國央行操作的困難度越來越大。

2005 年後,民眾幣升值預期逐漸變成了全球共識,有日本的歷史為鑒加上美元的低利率和貶值壓力,驅使全球資本都想進入中國,分享中國成長。伴隨著退場門的快速增 長,更多的表現是外匯存底的暴漲。這么多貨幣進入中國後,主要的宣泄口就是房地產和股市,一個完美的泡沫形態在中國形成。如果上述原因帶來貨幣數量的增 加,那奧運會催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帶來的就是貨幣乘數的形成,兩者相乘的結果就是人類的瘋狂。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中國今天的痛楚是在走向市場化經濟 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就像97後大多數香港人不再會過度透支買樓買股。正如前日本央行行長所說,回頭看1985-1989年的日本經濟泡沫,即使重新演繹, 也很難完全避免。

相比美國,中國的基本面要好很多,首先是政府和家庭負債率不高,尤其是家庭部分,高儲蓄率使資產負債表上有大量現金,冬天來臨之時有現金可以過冬。更重要的是,中國仍舊是全球製造業最有競爭力的地區,也就是說中國未來的損益表仍然是最堅挺的。

回到A股和H股,我們相信2009年中國股市將會形成重要的底部。我 們今天的任務就是要尋找中國未來十到二十年能夠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企業,投資的本質就是分發資本,我們把資本分發給最有核心競爭力、最有效率的企業, 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息息相生,每一輪嚴酷的寒冬將會淘汰那些內在體質不健康不適合生存的物種,每一棵倒下的大樹周遭將會生出更多強盛的 新苗──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是推展自然界和社會進步的永恆動力。誰是中國未來的沃爾瑪、豐田、微軟、寶潔……彼得林奇一生尋找到很多Tenbaggers [3],誰會是我們未來可以賺十倍的公司呢?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有若干次重大的機遇和挑戰,在這些重要的轉折關頭,如何處理和面對將會對其一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我們一起來分享約翰‧鄧普頓爵士的投資心得

牛市因為悲觀情緒而誕生,因為疑慮交加而成長,因為樂觀情緒而成熟,因為亢奮狂喜而死亡。極度悲觀彌漫時,正是買入的最好良機,而極度樂觀洋溢時,正是賣出的最好良機。市場極度低迷之時,別浪費時間操心你的頭寸萎縮或者虧損加大。不要和市場上其他人一樣只知防禦,相反地,你應該起而攻擊,尋找紛紛中箭落馬的價值股。

2008 年1月2日A股信托清盤前夕,我們在致投資者的信中,提出了若干個問題︰什麼樣的公司值得長期擁有,什麼樣的公司只能階段性持有;自我的恐懼和貪婪,巨視 經濟和通貨膨脹。到2008年底,我們已經找到了大部分答案,對於其他仍然困惑的部分,我們期待09年和投資大師巴菲特相遇時,得到求証。我們會用一生的 時間去完善我們的投資理論體系。


赤子之心,坦誠伴您。


---------------------------------------------------------------------


《世界企业家》讯:2008年初发生了一件震惊股坛的事: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因无股可买而解散旗下基金,当时的上证指数停留在5400点的历史高位,此后一路暴跌至2000点之下,赵丹阳一战成名,成为坚守价值投资阵地的一面旗帜。

  时隔一年之后,赵丹阳于2009年1月16日在赤子之心网站上,挂出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2008》。在信中,他一改此前的看空观点,认为“2009年将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将产生中国股市的重要底部”。

  “股市泡沫已基本洗净”


“回到A股和H股,我们相信2009年中国股市将会形成重要的底部。”赵丹阳更是在信中明确地说。

  赵丹阳在信中说,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寻找中国未来十到二十年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投资的本质就是分配资本,我们把资本分配给最有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率的企业,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息息相生,每一轮严酷的寒冬将会淘汰那些内在体质不健康不适合生存的物种,每一棵倒下的大树周围将会生出更多 强 盛 的 新 苗——自 然 选 择(NaturalSelection)是推动自然界和社会进步的永恒动力。谁是中国未来的沃尔玛、丰田、微软、宝洁……彼得.林奇一生寻找到很多 Tenbaggers(Tenbaggers是指价格能涨十倍的股票),谁会是我们未来可以赚十倍的公司呢?”

  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赵丹阳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

  上证指数从2007年最高位6124点下跌到当前最低位1664点,下跌了72.83%,国企指数从2007年最高位20609点下跌到当前最低位4792点,下跌了76.75%。

  赵丹阳信心百倍地指出:从历史上看,主流市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产生如此巨大的跌幅实属罕见。就今天的市场而言,股市泡沫已基本洗净,股市未来走势将取决于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中国企业将顺利过冬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而众多的经济学家以及官员等,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有着不同的观点。

  赵丹阳认为,相比美国,中国的基本面要好很多,首先是政府和家庭负债率不高,尤其是家庭部分,高储蓄率使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现金,冬天来临之时有现金可以过冬。更重要的是,中国仍旧是全球制造业最有竞争力的地区,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损益表仍然是最健康的。

  而对于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和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上都是负债过多,需要“去杠杆化”削减负债率,更重要的是,产业的空洞化造成了企业和家庭的经 常性损益受到破坏。如果说金融风暴是资产负债表的修正,那消费的衰退就是企业和家庭损益表的修正。除非美国短期内形成一个总量很大的新兴产业,否则这种修 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头看,格林斯潘只是运气不好,如果不是美国近年的创新没有跟上,世界将是另外一个演变过程。

  此外,赵丹阳对于市场的判断,又一次与众不同,他在信中也引用了约翰·邓普顿爵士的投资心得,来证明他的看法。

  “牛市因为悲观情绪而诞生,因为疑虑交加而成长,因为乐观情绪而成熟,因为亢奋狂喜而死亡。极度悲观弥漫时,正是买入的最好良机,而极度乐观洋 溢时,正是卖出的最好良机。市场极度低迷之时,别浪费时间操心你的头寸萎缩或者亏损加大。不要和市场上其他人一样只知防御,相反的,你应该奋起攻击,寻找 纷纷中箭落马的价值股。”

  期待与巴菲特的午餐

  2008年6月,“巴菲特午餐约会”拍卖在网上落幕,有“中国私募基金教父”之称的赵丹阳以211万美元的天价,拿下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这一价码是2007年的3倍多。

  半年过去了,这顿天价午餐约会,尚未有下文。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致电赤子之心,赵丹阳的秘书扬帆小姐告诉记者,赵丹阳目前并不在国内,不方便接受采访,她也未向记者透露赵丹阳何时到美国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赵丹阳也在信中表达了对此次与巴菲特约会的期待。

  “2008年1月2日A股信托清盘前夕,我们在致投资者的信中,提出了若干个问题:什么样的公司值得长期拥有,什么样的公司只能阶段性持有;自 我的恐惧和贪婪,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到2008年底,我们已经找到了大部分答案,对于其他仍然困惑的部分,我们期待2009年和投资大师巴菲特相遇时, 得到求证。我们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完善我们的投资理论体系。”

  目前还没发行新产品

  2008年初,赵丹阳宣布解散旗下赤子之心管理的5只A股信托产品。在2008年,A股市场出现罕见的暴跌,全年跌幅超过了65%。众多私募信托产品亏损累累。如今来看,赵丹阳在2008年初的决定可谓高瞻远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