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s are simple. All you do is buy shares in a great business for less than the business is intrinsically worth, with management of the highest integrity and ability. Then you own those shares forever. I will tell you how to become rich. Close the doors.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August 23, 2011

向马云学习创业

2009年9月10日,教师节,马云45岁生日,阿里巴巴也迎来了10周岁的生日。杭州黄龙体育场,在现场三万人的尖叫中,马云一副“朋克魔女”的另类装扮上场,唱起了英文歌,成了当晚最大的亮点。马云从来不缺少娱乐精神,马云的这一装扮也成了第二天许多媒体的娱乐头条,赚取了无数眼球,由此可见,他真是一个媒体运作的高手。

不过,当他白衣白裤地站到台中央的时候,在现场三万多人的尖叫中,其“商业领袖”的魅力还是显露无遗。在四十分钟的演讲中,他和三万多人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和感悟,他坦言,为了这四十分钟的演讲,他准备了整整十年。十年时间,马云完成了从创业者到商业领袖的蜕变,成了无数创业者心中的偶像,他的话语被许多创业者反复传颂。

我们能从马云身上学到什么呢?最主要的还是价值观、梦想和坚持的力量。相比而言,马云那非常出色的口才倒是次要的。遗憾的是,很多人学马云,以为创业就是去“忽悠投资”,去“整合资源”,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让我们认真分析一下阿里巴巴走过的历程,以及马云身上的一些性格特质,看看马云是如何成功的,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马云?

创业是理想和现实的结合

创业者通常都很有激情,经常大谈自己的理想。确实,激情和理想主义这是创业者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两者,他们通常不会去创业。但很多创业者以为,激情就是创业的全部,这就错了,激情和理想主义这只是创业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一步一步把理想落实为行动,将刹那的激情变为持久的专注。没有行动的激情是廉价的,也是不能持久的。

创业者是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结合。没有理想主义,创业者不可能走太远;如果没有现实主义,这个企业更不可能活下来。正如复兴集团的董事长郭广昌所言,马云是一个“很能忽悠”的人,但马云之所以是马云,不在于他说了什么“大话”,而在于他说的那些“大话”,后来他都一一实现了。马云在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这样的能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企业,而且创造了“网商”这个新的商业群体。这就是许多创业者和马云的区别,很多创业者都说了,但马云不仅说了,还做了,而且做成了。

成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即便阿里巴巴顺利非常发展,但马云还是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运气”。他说:“我们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勤奋的,但我们走到了今天,很大程度上归功运气。”这既是自谦之言,也是一个事实。他还说,创业如同攀岩,一开始有100个人从山底出发,一路上有95个人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还有4个人会在登顶之前惨叫一声,掉下深谷,只有1个人能够成功登顶。我们听到了1个人在大谈成功经验,却没人注意到那跌入深谷的99个人。

在成功创业者花团锦簇的热闹背后,很少有人指出一些残酷的真相:企业能够经营十年以上的不到2%,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更是不到1%。不夸张地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和一个人从五楼跳下来没摔死的概率差不多,是一个标准的小概率事件。很多人拿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史蒂夫•乔布斯的案例来鼓舞大学生创业,殊不知,拿一个小概率去鼓励大家去冒险,无异于鼓励了一种投机心理,所以我一直对大学生创业持保留态度。理想主义固然值得尊敬,但现实主义往往能让一个人活得更长久。

创业者还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是喜欢追随创业偶像,这也是过于理想化的一种表现。很多创业者经常挂在嘴边的故事就是马云、江南春、陈天桥的故事,好像只要他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也能成功一样。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被形形色色媒体炮制出来的创业故事误导了。一方面,成功者的故事都是经过精心包装过的,真实的情况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另一方面,即便他们的故事是真的,偶像的成功也是无法模仿的,因为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而这些都是无法复制的。俗话说,小富靠勤,大富靠命,尽人事,听天命,创业也需要这种豁达的精神,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保证的。

对于有些创业者来说,如果确实需要一个偶像指引自己前行,这个可以理解,他们的一些为人处事之道也值得学习。只是千万要记住,可以学习他们,但不要模仿他们。创业本质上是一个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而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无法模仿的。记住一句话,要学习,不要模仿!

价值观比商业模式更重要

这是一个创业精神泛滥的年代。每天都会有人告诉你,他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他要创业了。每天打开电视,都会看到和创业有关的节目,每个人都在说他的梦想。你去任何一所高校,随便问问一个大学生,他想不想创业,十有八九的答案是“想”。遗憾的是,这又是一个价值观和职业精神缺乏的年代。我们很少能看到在这些时髦的话语背后,哪个人创业是为了改变别人的生活;也很少有人说,创业是和他的价值观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小老板和大富豪,很少看到让人尊敬的企业家。

还有很多MBA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喜欢大谈商业模式和战略,仿佛这就是创业的全部。我分析过数以百计的商业模式,每一个商业模式说起来都是头头是道,但真正做起来,却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道理很简单,你在商业模式中考虑过的那些问题,往往不是现实中的真实问题,你最早的想法在现实面前,肯定会变化的,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计划中要做的事情有时候做不成,反而是当初无意中做的事情做成了。

价值观比商业模式更持久。以星巴克为例,在现任CEO霍华德•舒尔茨接手这家公司之前,星巴克不过是位于西雅图的一家提供咖啡豆的公司。两个创始人对咖啡充满了狂热,对赚钱并不在行,他们的愿望只是提供美国最好的咖啡豆,也正是这一理念吸引了舒尔茨的加盟。众所周知的是,星巴克的商业模式后来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卖咖啡豆到卖咖啡,再到现在卖音乐,但他们的价值观也一直没有大的改变,那就是让更多的人体验咖啡的快乐。正是这种朴素的价值观使星巴克在二十年时间里成长为一个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

不是说商业模式和战略不重要,这些商学院教过的学问在分析一个成熟市场的成熟业务时也许确实管用,但往往在开展新的业务时并不奏效。这是因为,那些创新型企业通常面对的是一个尚未存在的市场,相关的数据通常不存在或者快速变化的,支持那些创业者作出决定的往往是基于创业者的价值观。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改变,商业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变化并不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比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式的生命力更加持久,力量也更强大。

马云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价值观的成功。在马云创立阿里巴巴之前,就意识到了电子商务对未来商业形态的影响,并立下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在阿里巴巴获得软银的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的投资之前,他曾经带着团队在硅谷拜访了40多家风险投资商,结果全部吃了闭门羹,不少人给他的商业模式的评价要么是“这个方案太愚蠢了”,要么是“你想清楚了再来找我”。在风险投资商看来,这些从来没有人实践成功的想法确实有点疯狂了,还好马云遇到了同样有点“疯狂”的孙正义,谈了6分钟,给了他2000万美元。孙正义后来说,正是马云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价值观打动了他。

稍稍受过一点商学院教育的人都是开口闭口战略,却并不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说过,战略本质上是一种手艺,不是创业者躲在办公室里制定出来的,而是在不断实践中慢慢调整形成的,战略是企业的远景和现实磨合形成的结果。所以刚开始创业就大谈所谓战略,结果往往是想当然,因为缺乏对现实环境的灵活反应,结果导致所谓的战略路线图变成了一种束缚,反而导致了企业的失败。马云说过,“来公司不超过半年的人,不要谈什么战略”,因为不了解公司现状的所谓战略,一定是夸夸其谈。

战略和管理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种实践,有过创业经验的人都说,“先开枪,后调整,少谈理论,做起来再说”。一旦公司的大方向确定之后,就不要停留在战略这个层面了,关键在于要把这些商业模式执行到位。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商业模式或者战略,这两样东西固然重要,其实还是比较好把握的,难就难在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这往往也是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所以说,创业者不要忽视了执行力和企业管理,这决定企业能走多远。

创业团队和整合资源的误区

“1头狮子加上9只齐心协力的狼,往往胜于10头想法各异的狮子”。曾经有一个商学院毕业的10个MBA,背景都非常优秀,个个堪称“豪华男”,一起合伙做事情,结果不到一年,就各奔东西了。原因是他们把太多精力放在讨论商业模式和制定战略上了,结果达不成一致意见,还彼此不服气,反而是没人去执行了,最后只好散伙。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阿里巴巴的创业团队。在阿里巴巴最初创业的“18罗汉”中,平心而论,除了马云之外,其余17个人都不能算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恰恰是阿里巴巴成功的一个条件,阿里巴巴只需要一个领军人物,其余的人负责执行到位就可以了。好的创业团队要善于搭配,团队核心只需要一个,其他人则尽力负责执行,这样成功的概率更大。

在创业早期,“经济适用男”是比较适合的创业合作伙伴,他们往往是执行力很强的人,而不是躲在办公室里谈理念,或者是彼此抱怨,却没有人行动。冯仑说,“在企业中最核心的部分,往往就是那些经历了创业,并通过学习不断取得提高的‘经济适用男’”。至于高学历的“豪华男”,新东方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则建议,“可以在一些专业性的领域加以重用,但在吸引时必须加强人才的融合,就像器官移植中解决排斥问题一样。”

再说整合资源。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说,“小企业就是很少用他人钱财的企业,大企业就是大量用他人钱财的企业。”小企业是因为很少用他人钱财所以很小,还是因为很小所以才很少能用他人的钱财?这很像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循环,但绝大部分小企业是因为很少用他人钱财所以才很小,企业小是结果。所以创业者要会整合资源,只有能够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的企业,才能把小企业做成大企业。

但创业者在整合资源时往往会陷入另一个误区。一些高学历的创业者往往觉得自己起点高、想法好、认识的人多,因此搞资源整合是一条捷径,甚至是无本万利的事情,所以要搞出一副高举高打的模样出来。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你想整合人家的资源,人家也想整合你的资源,大家都在玩资源交换的游戏。别人是看你的实力和诚意的,所以一个创业者在用别人的钱之前,就要先把自己的所有身家性命都搭进去,别人才会信任你,把他们的钱财投给你。

其次,不要高估了所谓“人脉资源”在整合资源中的作用。有些人喜欢说,我认识“谁谁谁”,问题在于,那个“谁谁谁”认识你么?即便认识,又怎么样?!人脉只是一个敲门砖,他给你一个见面的机会,但要真正合作,还是要你能提供他想要的价值。商业人脉说白了都是利益的交换关系,你对别人有用,别人就能成为你的朋友,你对别人没用,是朋友也没用!多认识一些人自然好,更重要的事情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才是商业的根本!

任何一个创业者都希望能够得到风险投资的帮助,更希望自己的公司在未来的某一天上市成功。所以,很多人一说到创业,第一个念头就是写商业计划书,第二个念头是找风险投资,第三个念头就是公司要上市。不过,事实的真相是,新创企业中能够拿到风险投资的不到百分之一,能够上市的更不到千分之一,而上市后还能基业长青的则不到万分之一。

所以,做企业还是要踏踏实实的把事情做好。将小概率事件当作创业的目标,往往结果会失望。正是像马云和霍华德.舒尔次这样的人,他们当初的目标并不是要把企业做得多么大,而是要去改变人的生活。他们用价值观去驱动自己的企业,结果把企业做成功了。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在成功创业者花团锦簇的热闹背后,很少有人指出一些残酷的真相:企业能够经营十年以上的不到2%,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更是不到1%。不夸张地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和一个人从五楼跳下来没摔死的概率差不多,是一个标准的小概率事件。很多人拿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史蒂夫•乔布斯的案例来鼓舞大学生创业,殊不知,拿一个小概率去鼓励大家去冒险,无异于鼓励了一种投机心理,所以我一直对大学生创业持保留态度。理想主义固然值得尊敬,但现实主义往往能让一个人活得更长久。
pakistani suits wholesale in pakistan ,
pakistani suits wholesale in pakis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