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cks are simple. All you do is buy shares in a great business for less than the business is intrinsically worth, with management of the highest integrity and ability. Then you own those shares forever. I will tell you how to become rich. Close the doors.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August 31, 2008
一年內耐心積錢不動,待萬八或者跌CCI 63左右再考慮
未来1年保本为主, 美国楼市尚未恢复, 牛市未起
等待巴菲特确认买入中国股票 才跟随买入, 而且可等更便宜再买.
如果HSI跌至18000可以考虑做短线, 其他不动
任志剛SEP-5-2008: 多國政府出手救市,反映環球金融危機仍未完結,美國樓市尚未見底,但相信各地政府的救市行動已經接近尾聲,料不會再出現一些類似美國「兩房」的爆炸性重大金融事故。任志剛續說,美國樓價一直下跌,即使已下跌了20%也不代表問題見底。
論到美國銀行業前景,任志剛估計,市場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可能有小型銀行倒閉。至於大型銀行,他相信美國政府會力保,不容出事,否則牽連甚廣。
成交量1997年4月,達25,572宗;至於成交量的最低位,則相信是近年有紀錄以來之03年3月,該月交易量僅錄4,622宗。今年1月份,整體物業註冊量錄16,984宗,其後數個月一直減少,至八月份受奧運、颱風襲港及股市波動等利淡因素拖累,買賣宗數進一步回落至6,500宗水平,創下近兩年的新低。
August 20, 2008
未來兩年香港樓價「只會上升,不會下跌。」
(星島日報報道)近期成功測準股市調整四千點的瑞銀亞洲董事總經理陸東認為,香港樓市「已上直路,樓一定要買,未來兩年樓價冇機會跌。」
而且,樓價升勢會由豪宅轉向中下價的大眾化物業,故他睇好長實(001)、新鴻基地產(016)等地產龍頭股。同時認為收租股值博率高,看好太古A(019)、九龍倉(004)。
陸東昨天出席一個投資講座時表示,雖然香港樓價由○三年至今已錄得七至八成的升幅,但較九七年仍有三成左右的折讓,他相信未來兩年香港樓價「只會上升,不會下跌。」
他說,即使在香港經濟表現較差的九八年至○三年間,每年平均吸納的住宅單位達二萬四千五百個,但○六年新樓供應量僅得一萬二千一百五
陸東認為,三大原因支撐香港樓市向好:經濟好轉,工資水平上漲;通脹重臨,磚頭保值,銀紙貶值;未來兩年香港樓價只會上升,不會下跌。
他說,「九七年要向銀行借貸買樓,息口是P+3,現在是P-3,買樓資金成本比過去便宜好多,亦反映銀行借貸需求相當低。」
他舉例說,當年新地以每呎八千多港元的地價投國際金融中心(IFC)地皮,價錢之貴令同業側目,而今時今日,IFC每呎租金一百八十港元,足見投資回報強勁。
陸東曾接觸過IFC的跨國企業租戶,他說,跨國企業的生產基地在中國,因為原材料及人工低;但企業的利潤入帳在香港,因為香港低稅制,他們完全能負擔昂貴的租金,這不是「賣白粉」,而是正正經經的盈利所得。
整體而言,陸東認為,美國次按對香港的整體影響輕微,恒指今年的合理水平仍維持二萬三千點,明年恒指合理水平為三萬二千點,但如果香港樓價上升、港息向下,以及中國經濟向好、大量資金來港投資等樂觀因素全部反應出來,明年恒指最樂觀可見四萬二千點。
近期股市異常波動,而著名財經分析員就經常在看好看淡兩邊調整其看法,左搖右擺,陸東形容,「三、四、五、六叔話市值幾多,那是沒有用的。因為大市短 期走勢會受資金影響,長期始終要看企業的盈利能力。」他說,如果股市升,就睇高幾百點;跌,就睇低幾百個,那不是分析員應有的所作所為。
August 10, 2008
施永青 教你在零八年地產攻略
施永青 教你在零八年地產攻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RiWVgr04sE&feature=related
主要看整個世界經濟是處于經濟增長期還是經濟收縮期,增長期就是進攻期,就是要盡量投資.地產是重要一塊,香港人的生活改善主要是解決住的問題,其他問題容易解決.土地同社會經濟增長及和通貨膨脹一齊上升.有一層樓收租的話租金可以支持你的生活可以過多很多年.香港地產過去二年差不多打橫行沒有變化.股市升了很多快過實際經濟增長.相對來說地產穩定性強很多,03年SARS后復蘇,一路升發展商一手加價3-4成貴過二手樓.發現入伙炒家賣不出,好多炒家 05年中打后發展商賣樓越來越難賣,發展商陸續減價,為什么經濟發展很好反而沒有人買.因為是投資性商品,它在跌難道我去買嗎?被它跌的瞎的,9月份市場氣氛開始逆轉,加人工,美國減息香港沒有得升,香港的資產,現在買大概買貴10%,樓市一個周期升數以倍計.香港的樓將來也要反應大陸人的投資能力.香港樓價我認為剛剛起步,有能力的人趕緊買.
August 04, 2008
品中資 內房股
上次提過,廣東內房股中,我的首選對象是碧桂園 (02007),主要原因是該股的營銷策略最能抵禦宏觀調控的衝擊。除了碧桂園之外,廣東其餘的內房股,實力最強的應該是富力地產 (02777,下稱富力)和合生創展 (00754,下稱合生)。
在此可以先補一句,根據我的統計,很少內房股會受大型基金的垂青,當中只有我早前品評過的中國海外(00688)和華潤置地 (01109),會是中國基金的持股對象。除此之外,碧桂園由於上市的時間較短,暫時未見大型基金會選此股,但富力和合生,則是少數中國基金會青睞的內房股。
如果單計富力和合生,知名度應該以富力稍勝一籌。但值得一提的是,合生早前曾經聘用為粵海集團搞債務重組的武捷思為行政總裁,不過,他已於今年一月辭職。
無論富力或合生,她們都是在廣東,甚至準確來說是廣州起家的,現階段廣州佔集團的業務比重仍高達四至五成,但她們兩家公司已經把業務逐漸擴展至北京 、上海 及天津 等大型城市。
剛才提到,論知名度,富力地產會稍為高於合生,部分原因是該公司的樓盤大部分都以富力命名,例如廣州富力中心、廣州富力城及富力現代廣場等。而合生除了少數樓盤是以合生命名之外,其餘都會用不同的名字,這一點在早期建立知名度時是頗重要的,因為在其他條件大致相約的情況下,大家都會傾向選擇知名度較高的一家。無論是選擇發展商,還是選擇投資上市的地產股,情況也一樣。
*富力去年盈利水份重*
正如富力和合生,兩者很多情況都非常接近。首先,該兩家公司過去五年的業績都是穩步上揚的,去年的盈利增長更高達1﹒5倍(富力賺53﹒02億元人民幣,下同)及1﹒3倍(合生賺35﹒2億元)。不過,富力的盈利中有五成多是重估物業的公允值變動引致,並非實際的盈利收入,俗稱水份較高,所以,富力上年度的盈利質素其實不及合生。不過,論過去幾年的增長速度,又以富力稍為優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富力或合生,她們的定位都是中高檔的物業發展項目,所以,整體毛利率相對較高,以上年度計,富力為37%,而合生更高達46%,反映抵禦宏調衝擊的能力會較高。
論土地儲備,富力有2617萬平方米,而合生則有2119萬平方米,算是富力又勝一籌。但這一點不重要,兩者之中,投資物業比重明顯以富力更優勝,現階段富力已有15%為投資物業,而合生只有3%左右。這一點的分別,幾乎就成為我較為看好富力的主要原因。
*合生市盈率只有6倍*
不過,另一點令我對富力稍為不安的,就是該公司近年發展甚速,以至負債水平相當高,最新的資產負債比率達到76﹒5%,而合生只有58%。當然,以富力這類實力雄厚的發展商,只要物業銷售的情況保持理想,一段時間的高負債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最微妙的地方是估值。現階段一般估計,富力今年在缺少特殊收益,如果樓價下跌,甚至會錄得重估物業的公允值損失的情況下,盈利或會顯著倒退,但合生的情況會稍好,倒退的幅度應該較少,如果作較壞打算,今年盈利倒退五成,則合生現階段的預測市盈率仍然只得6倍左右;但富力如果下跌超過五成,則預測市盈率會高達20倍。因此,兩者權衡之下,以中短線角度看,在廣東內房股的第二梯隊中,我會傾向合生,8元以下確實可以一吼,跌穿52周低位的7﹒2元止蝕,如果市盈率升至10倍,可以上望12﹒7元。《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李飛揚》《品中資-李飛揚》廣東內房股,首選碧桂園(02007) (經濟通)7月24日 星期四 14:53《品中資》近日港股反彈,正好考驗內房股的實力。除了兩大龍頭中國海外(00688)和華潤置地 (01109)外,我曾經提過另外13隻曾經熱炒的內房股,但觀乎這幾日的反彈市看,真正值得大家留意的只有8隻(反彈力度最強),分別是富力地產 (02777)、遠洋地產(03377)、世茂房地產 (00813)、SOHO中國(00410)、雅居樂 (03383)、中國奧園(03883)、碧桂園 (02007)及合生創展 (00754)。
在上述8間較具實力的內房股之中,有5間都是在廣東起家的,包括富力、合生、碧桂園、雅居樂及中國奧園。而當中實力最強的要數富力、合生及碧桂園,因此,今明兩次我會先集中品評這三大廣東內房股。
在三大廣東內房股之中,我相信大家最熟悉的,非碧桂園莫屬。無他,因為她的品牌確實深入民心,那句「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的口號,可謂膾炙人口。
事實上,撇除該公司主席楊國強於上市前,把股權轉讓予她的年輕女兒這種匪夷所思的做法;也撇除楊國強以一個白手興家的普通商人,竟然坐擁最大而又最便宜的土地儲備,以及最近他有意染指邵氏(00080)及電視廣播(00511),企圖晉身傳媒大亨等消息,我其實是稍為看好碧桂園的。
碧桂園的經營策略是在中國的一線城市近郊(早年主要在廣州),以及在其他二、三、四線城市,規劃和興建配套設施齊全的超大型住宅社區。用他們的講法是,以標準化的設計,務求快速開發、快速銷售,以提高資產的周轉率,並且以這個成功模式,複製到內地其他經濟高速發展的地區。
從這幾年的發展看來,碧桂園這種經營模式是成功的。目前,碧桂園總共有45個發展中項目,當中26個位於廣東省(8個位於廣州),其餘19個分佈於湖南、湖北、內蒙、江蘇、遼寧、安徽及重慶。
*能抵禦宏調衝擊*
以上幾點都是其次,我看好碧桂園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該公司集中發展的二、三、四線城市,經濟發展處於起飛階段,但房地產市場則剛起步,意味著競爭少,樓價上升的空間較大,而且,碧桂園標準化的社區式地產發展模式,可以大大提高物業的吸引力,再配合龐大的宣傳攻勢,令到他們的物業銷售速度較快,對於中央實施的宏觀調控政策,所受的影響也會較少。
因此,從投資角度分析,該公司能夠在未來幾年維持穩定的增長,應該不難達到。事實上,今年以來,碧桂園的售樓情況非常理想,除了去貨速度快之外,價格也有上升。所以,我相信,碧桂園是今年其中一家盈利可以保持高增長的內房股(去年增長1﹒7倍)。
*反彈目標看6元*
不過,該公司股價仍然從去年的高位,大幅回落68%(以我上次開始品評內房股計),甚至跌穿了5﹒38元的招股價水平(昨日收報5元,近期最低曾見4﹒4元)。儘管這幾天已經顯著反彈,但碧桂園的預測市盈率仍然只得10倍左右(證券界對碧桂園2008年的盈利預測應該不會偏離太遠,所以,這個市盈率水平是可靠的),我認為仍有可追之道,反彈目標至少是6元。
當然,在這裡必須補充一下,碧桂園距離我心目中最佳內房股的標準還有一大段距離,至少該公司現階段仍有93%業務來自住宅開發,其餘7%才是酒店、商業及物業管理等;儘管她受宏觀調控的影響較小,但經營風險仍然相當高,所以,現階段的碧桂園,只可以從追落後的角度視之。至於富力和合生的品評,下次再續。《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李飛揚》《品中資-李飛揚》中國海外阿一,華潤置地阿二 (經濟通)7月21日 星期一 15:45《品中資》上日本 欄開始了內房股的主題,今日(21日)再續。全周計,上周中資股微跌1﹒5%,但內房股的跌勢卻大於整體中資股,個別股份甚至下跌超過一成。隨著外圍市況回穩,我傾向相信,本周中資股會反彈,而個別內房股的回升幅度也會優於大市。
上次提過,15隻熱門的內房股之中,以今年以來的表現分析,兩大內房股中國海外(00688,下稱中海)和華潤置地 (01109)始終是大家的首選,無論長線持有,又或者中短線投機,都是最安全的選擇。既然如此,我似乎不能不為兩隻皇牌內房股再作一個簡單介紹,以及更新一下入市位。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中國海外是內房股的一哥,華潤置地是阿二。經過今次跌市的考驗,又再證明我的看法沒錯。
就以最近期這次反彈計,中海的表現也優於華潤置地。以高位計的跌幅比較,中海少於華潤置地(前者三成七,後者五成三);以預期市盈率作估值比較,中海低於華潤置地(前者18倍,後者近21倍);以最新的股本回報率比較,中海高於華潤置地(前者20%,後者只得8﹒5%)。所以,如果要二選一,我仍然會首選中海。
首先,中海經歷了97金融風暴後,已將市場轉回內地,目前內地業務已佔公司九成的營業額及盈利,因此,中海已經是一隻不折不扣的內房股。最新的土地儲備高達2176萬平方米,足夠未來4-5年,每年至少20%盈利增長的發展需要。
不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中海九成盈利來自住宅,商業物業只佔一成,這種佈局會令中海的盈利波動性較大。管理層的目標是,力爭於2010年前,將投資物業的盈利比重,提高至兩成。基本上,我是信任管理層的能力,因為過去5年的業績表現,實在是有目共睹的。
我再強調,在內地市場,由於房地產的特性(特別容易過熱),只有擁有全國土地儲備,具品牌的公司,以及最重要一點,就是物業發展及投資物業並重的地產公司,才有能力抵禦來自市場及監管機構的衝擊。
*12元以下入中海*
我上次品評中海時說過,如果該公司股價有機會再見11元的話,肯定應該大手買入,結果,這次下跌的低位是11﹒4元,未知大家有沒有買貨。但中海已從該低位反彈至上周五的13﹒6元。我建議,這次應該將入市位稍為調高,如果再見12元,應可大手買入;若不,13元以下的中海,也可以分階段買入,跌穿10﹒8元先行止蝕。
至於華潤置地,現階段,論規模、論盈利、論市值,她只不過是中海的三分之一,但華潤置地跟中海的最大分別是,她擁有較具規模的投資物業,現階段投資物業的資產值和盈利貢獻已佔集團總資產及盈利的兩成至兩成半。
所以,從風險角度,華潤置地是稍為低於中海的。不過,雖然華潤置地在投資物業方面做得不錯,但住宅發展卻只集中北京 和成都,現時兩地的項目約佔集團總盈利七成半,顯然未夠分散。同樣地,該公司管理層已經明確表示,除了一線城市外,未來會有計劃,及有部署地開發二、三線城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希望將經營模式,從住宅開發加投資物業,演變成住宅開發加投資物業,再加客戶增值服務,即是一條龍式的經運模式,以突出公司跟其他發展商的差異之處,這是值得期待的。
*10元以下入華潤置地*
不過,說到底,華潤置地的最大賣點,其實是她母公司的實力,因為華潤集團 在全國擁有極豐富的土地資源,最重要一點是,這些資源的成本較其他公司便宜,因此,華潤置地在經營方面享有很大的優勢。
正正由於這些原因,華潤置地的估值一向稍高,而近期股價又比中海為弱,因此,跟上次品評比較,我反而會建議大家稍為調低入市位,如果股價見10元,可以考慮入市,並以13元為中線目標價,跌穿9元先行止蝕!《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李飛揚》《品中資-李飛揚》尋找最優質的內房股 (經濟通)7月17日 星期四 15:25《品中資》我記得,我在本欄曾經品評過兩隻中資地產股(下稱內房股),分別是中國海外(00688)和華潤置地 (01109),因為基本上我認為,在現階段已在港上市的內房股當中,只有這兩隻才值得大家投資。
經過過去半年的急跌,大部分內房股都已經跌到四腳朝天,但這一跌,也正好是一面照妖鏡,照出誰是最優質的地產股。
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首先挑出15隻在早前股市壯旺時,最熱炒的內房股,比對一下昨日的收市價跟52周高位的跌幅,發覺當中的13隻,跌幅都超過六成,分別是富力地產 (02777)、遠洋地產(03377)、世茂房地產 (00813)、SOHO中國(00410)、上海復地 (02337)、沿海家園(01124)、雅居樂 (03383)、中國奧園(03883)、綠城中國(03900)、碧桂園 (02007)、首創置業(02868)、百仕達(01168)及合生創展 (00754)。當中跌幅最大的是中國奧園和合生創展,前者下跌七成八,後者也跌七成六。
但有兩隻的跌幅相對非常溫和,我所指的,當然就是我曾經品評的華潤置地和中國海外,前者下跌五成半,而後者更只下跌三成八。
*奧園2008年市盈率只有3倍*
在預備這個統計的同時,我發現一個有趣現象,甚至可以說是奇景,因為跌幅介乎六成至八成的內房股,她們的2008年預期市盈率都是低得驚人,其中跌幅最大的中國奧園大約只有3倍,而合生創展也只不過3﹒6倍左右。其餘的內房股也不過是4-9倍之間,驟眼看真的是滿地便宜貨。
當然,跌幅最少的華潤置地和中國海外,預期市盈率相對會較高,但其實,所謂高,前者只不過是19倍,而後者更只有17倍。這個市盈率水平在股市最瘋狂時,會被形容為筍貨。
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近來碰到幾個朋友,都不約而同問起我對內房股的看法。可以肯定的是,經過這一跌之後,更強化我早前對內房股的觀點,但正因為很多朋友對內房股有興趣,所以我也多做一點功課,除了兩大龍頭內房股之外,在未來幾次,我也會品評一下其他內房股,因為不排除當中會有一些黑馬跑出,就算不是,我也不能否認,內房股確實很有吸引力,而且最適合短線投資者。
*住宅商業並重才較安全*
「房地產業已經逐步成為國家的經濟支柱行業,隨著國家現代化和城市化的進程,國民收入不斷增長,以及投資和消費需求的改變,將使內地房地產市場逐步向可持續、穩定、理性方向發展。內地房地產業正處於發展的黃金周期,從長遠看,內地房地產市場會有30年左右的蓬勃發展期,但會出現發展不平衡,一些城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和調整,個別城市會局部過熱,而依靠全國性戰略佈局和擴大商業地產可以控制和平衡市場周期性的風險。」
還記得以上一番話嗎?這是中國海外管理層在2007年中期業績報告中所說的,因為她代表了我對內房股的整體看法,所以我不厭其煩地在此重申一次。
我的意見是,內房股是一個很有前途的板塊,因為內地房地產市場才剛開始改革,加上國民收入不斷上升,未來的發展空間將會很大,但奈何購買物業的金額龐大,發展周期又較長,往往實用價值和投資價值會混和起來,從而形成地產泡沬,而中央為了民生著想,會傾向介入調控市場,結果加大了地產公司的經營風險,再而加劇這類股份股價的波動性。投資者面對這種情況,也會感到無所適從。
因此,從投資角度,大家應選一些規模較龐大,以全國性發展為目標,最重要是住宅和商業物業並重的公司,現時符合以上標準的內房股就只有中國海外和華潤置地。由於篇幅關係,下次我會再品評其他內房股。《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李飛揚》品中資-李飛揚》高增長期未過,內銀股不能忽視 (經濟通)7月7日 星期一 15:32《品中資》近期港股再度下試低位,氣氛偏淡,內銀股更一度成為投資者拋售對象,但上周卻難得地傳來這批內銀股的「盈喜」消息,仿如雪中送炭一樣!
先後發出「盈喜」的內銀股包括工商銀行(01398,下稱工行)、招商銀行 (03968)及中信銀行 (00998)。三者之中,工行預期,上半年盈利增長超過五成,而招行則增長一倍,而信行更增長1﹒5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工行首季的「盈喜」,最終是增長76%,但上半年如果只是剛超過五成,則意味第二季的增長可能已經放緩;另外,招行也有類似情況,首季「盈喜」是最終增長156﹒66%,意味第二季的盈利增幅也開始放緩;至於信行方面,由於首季沒有可供比較的數據,暫未知第二季的增長是否同樣放緩,但按照上半年的增長推算,該行第二季的盈利大約相等於第一季的數字。
事實上,我們最關注的,是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內銀股的資產質素和盈利能力,會否因為宏觀經濟轉差而變壞。不過,由於目前只有其中3家銀行的一個增長數字,其他資料欠奉,所以,暫時較難評論,等到稍後掌握更多資料時,我會再為大家分析。
*趁機會調整投資策略*
在此我想提一點,現時股市陷入低潮,但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正是積極做好準備,尋找價值投資對象,迎接下一個股市升浪的大好時機。部分投資者,尤其是以投機心態入市的投資者,可能會因為當前股市不濟而心灰意冷,其實這樣很不智。
當然,我明白,投資與投機是兩種心態,投資是趁低吸納,而投機則是寧買當頭起,兩者沒有對錯之分。不過,我的經驗是,趁低吸納所賺的幅度,永遠都會高於不斷炒賣,進進出出。
所以,我的建議是,就趁現在股市淡靜,檢討一下自己的投資策略,分配多一點資金作中長線投資,只部留少部分資金,當股市壯旺時作炒賣之用(如果你真的想)。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當別人貪婪時,你便要恐懼;但當別人恐懼時,你便要貪婪。」這才是致勝之道!至於筆者,我自當身體力行,以正面態度去研究發掘,為大家提供最好的分析和資訊。
另外,雖然我曾經指出,內銀股不是中資股之中的「頂級貨色」(競爭激烈,以及較受宏調政策影響),但從宏觀角度,在港上市的中資銀行股,全部都是有實力的大企業,加上高增長期未過,在目前市況下,反而不能忽視的選擇。
我曾經在本欄提過,分析國有銀行最主要的指標是壞帳率和淨息差;至於股份制銀行,由於規模較國有銀行小,所以,重點可以放在增長率方面。而一直以來,招行的盈利增長是股份制銀行中最強勁的一家,而其他指標,包括壞帳率及淨息差等,她也是名列前茅的。所以,從投資選股的角度,我一向鍾情招行。
我要強調,現階段我對招行仍然是非常看好;我也相信,客觀環境的變化,暫不足以損害招行的長線投資價值。
不過,我也在本欄提過,雖然信行是現時3家股份制銀行中,規模最小的一家,但她去年和今年首季的盈利增長其實也相當不俗,而其他衡量指標也絕不遜色,所以,信行是值得投資者存記的一隻內銀股。因此,今次我想藉機會品評一下中信銀行。
*內銀股表現出色的三大原因*
開始之前我想再補充一點,內銀股上半年表現出色,最主要基於三大原因:一是息差擴濶;二是非利息收入大幅增長;三是有效稅率降低。內地從今年1月1日開始實行兩稅合併,所得稅率由以往的33%下降至25%,其中中信銀行去年的實際稅率為37%(受遞延稅資產減少影響),所以得益最大。
另外,上年度銀行員工薪酬不可列作支出,但新稅法容許僱員工資可列作支出,令銀行應課稅收入下降,也是利好銀行股盈利的一項額外因素。前兩者都屬於經營方面的情況,如果經濟環境沒有惡化,是應該延續的;但後者是非經常的情況,明年之後比較基準就會統一起來。
由於篇幅關係,下次我才正式品評中信銀行。《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李飛揚》
August 03, 2008
What to do when have time
CFA e-books PDF
Plan CFA with LOS lined up
Down Files
lin
http://share.ovi.com/media/SHINGSHING.public/SHINGSHING.10013
August 02, 2008
汇丰 梁兆基
香港:联系汇率,如果美国明年加息香港会跟着加.香港地产:本来受美国金融风暴 香港房地产应该有调整,但在低利率下有个支持,所以楼房价格平温,对香港经济有利,否则消费负面影响,两方面抵消.
如何投资:现在比较困难因为金融波段比较大,股票债券市场下降了不少,好的公司项目要看看有没有投资价值,美国金融机构要小心,亚洲的公司比较稳定.行业来说,香港的银行和地产还是可以的,总的来说影响不大,能源股则不稳要看油价.内地总的来说价值已经反应到,因为A股已经下跌了不少,内地楼市仍然受中央影响风险大点,其他比如电信行业应该可以,价格已经反应出来.能源方面要小心.
投資銀行股的六大分析方法
分析銀行股股價,以下幾個指標值得注意: 1、股價對每股賬面值(P/B):公式是股價/每股賬面值。銀行的資產最主要是貸款,貸款很少受到市況而使其的估值改變,因此P/B是衡量銀行股的重要指標。股價不應偏離賬面值太遠,一般來說,P/B數值越高,反映出股價越高。經濟好、股市旺的時候,銀行股的P/B相對較高,例如一些中小銀行,在市道好的時候股價對每股賬面值約有2倍,但在股市低迷時,則只有1倍左右。 2、股本回報率(ROE):公式是純利/股東資金。這是衡量管理層對運用股東資金是否優越的一個比率。一般而言,比率越高越好 3、浮息差率:簡單的說,就是銀行在一入一齣賺取的利差收益率,浮息差當然是越高越好。不過,近幾年銀行的息差持續收窄,截至2004年中期業績,香港上市銀行的息差介於1.42%~3.02%不等。 4、成本對收入比率:公式是經營成本/經營收入。這是衡量管理層能否有效地控製成本的一個比率,一般來說,比率越低越好。 5、不履行貸款比率(NPL):為利息撥入暫記賬或已停止計利息的客戶貸款。近年香港經濟復蘇下,失業率及破產個案都有改善,因此銀行的不履行貸款比率趨降,普遍處於健康水準。 6、資本充足比率(CAR):公式是(資本—扣除項)/(風險加權資產+12.5倍的市場風險資本)。根據國際標準,資本充足比率至少8%才算合格。香港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一般都超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