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4, 2008

如何成為偉大的投資者

Acutally, the best time to buy is when everyone else is selling.

前不久網上流傳一篇文章《如何成為偉大的投資者》,作者馬克•塞勒斯認為,“至少有7個特質是偉大投資者的共同特徵,是真正的優勢資源,而且是你一旦成年就再無法獲得的。事實上,其中幾個特質甚至絲毫沒有學習的可能,你必須天生具備,若無就此生難尋。”    第一個特質是,在他人恐慌時果斷買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樂觀時賣掉股票的能力。  第二個特質是,偉大投資者是那種極度著迷於此遊戲,並有極強獲勝欲的人。  第三個特質是,從過去所犯錯誤中吸取教訓的強烈意願。  第四個特質是,基於常識的與生俱來的風險嗅覺。  第五個特質是,偉大的投資家都對於他們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對批評的時候。  第六個特質是,左右腦都很好用,而不僅僅是開動左腦(左腦擅長數學和組織)。  第七個特質是,在投資過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卻絲毫不改投資思路的能力。    馬克•塞勒斯強調,“最後、最重要的,同時也是最少見的一項特質,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當股票開始下跌,人們很難堅持承受損失而不拋出股票。市場整體下降時,人們很難決定買進更多股票以使成本攤薄,甚至很難決定將錢再投入股票中。人們不喜歡承受暫時性的痛苦,即便從長遠來看會有更好的收益。很少有投資家能應對高回報率所必須經歷的短期波動。他們將短期波動等同於風險。這是極不理性的。風險意味著你若押錯了寶,就得賠錢。而相對短時期內的上下波動並不等於損失,因此也不是風險,除非你在市場跌到谷底時陷入恐慌,被損失嚇得大亂陣腳。但是多數人不會以這種方式看問題,他們的大腦不容許他們這麼想。恐慌本能會入侵,然後切斷正常思考的能力。”    我們來看巴菲特怎樣建立部位:1970年到1972美國股市大漲三年,之前清盤的巴菲特不為所動,眼看著大盤漲了40%;1973年和1974年股市暴跌40%之後,他才進場,買了華盛頓郵報;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股市崩盤,次年巴菲特開始買入可口可樂;1999年網路股時代,巴菲特只賺了0.5%,大大落後於大盤21%的漲幅,結果三年大盤跌了一半,巴菲特還賺了10%;2003年中國股市走熊,巴菲特以1元多港幣買入中石油,2007年以12元多港幣賣出;如今次貸危機。年報顯示,巴菲特再次大跌大買,在2007年買入了160多億美元的股票,增幅近70%以上。    建立部位,是投資迴圈的第一步,好比是播種,一年四季在於春,不能錯了時節。建立部位的春天,就是下跌過程中的黑暗時分,因為風險在下跌過程中釋放,風險在上漲過程中凝聚,為何要把部位建立在風險凝聚中呢?上漲過程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不是播種的季節。    在黑暗的時候建立部位,是“痛苦”的,股價還可能會跌,但相比其他人在幸福時節所建的部位,要便宜很多了。許多人不願意承受“痛苦”,喜歡在上漲過程中建倉,由於缺失“痛苦”的體驗,他們不懂得幸福時節的來之不易,不懂得回檔的“痛苦”是小菜一碟,不斷地丟失部位,不斷的追漲建立,結果成本遠遠高於那些早先願意承受“痛苦”的人所建的部位,最後嘗到的“痛苦”才是真正的:叫做反了。    熊市是漫長的,建立部位也應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極度耐心,分批進行,直到牛市來臨。先苦後甜,是一個順序,道理誰都懂,人性卻難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