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22, 2008

大摩操盘手中国掘金:大部分时间都是满仓

同样是“出海”,不过QFII和QDII这两兄弟的结局并不太一样
  作为QFII,“摩根士丹利中国A股基金”在2007年的回报足以让国内基金经理眼红——这支封闭式、非分散性的投资基金,在发行仅一年的时间里面回报率就达400%,从最先的2.4亿美元的基金资产总额增加到10.04亿美元。而国内出海的QDII却是面临跌破净值的困境。
  “当然这样的业绩是建立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上,2007年中马来西亚股市的涨幅有40%,泰国有35%,中国台湾有9%,澳大利亚有20%,印度有65%,而中国内地是175%。”负责该基金的投资经理——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亚洲策略首席投资组合经理郑光国说。
  雪灾、通胀压力日益增大、次级债带来的美国经济衰退,2008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会是怎么样一种情况没人能确切预言,但是仍然有人是坚定地看多中国派,比如罗杰斯、郑光国,他们认为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仍然存在让外国投资者发掘的机会。
  “真正的投资者不需要每天盯盘,好的股票其实不好找,一旦找到了就不要轻易放弃。”曾师从巴顿比格斯、有着20年投资经验的郑光国在总结投资经历时指出。
  从“公”到“私”再到“公”是郑光国的投资履历。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大摩,到后来自立门户担任景顺亚洲基金管理驻香港亚洲首席投资官、亚洲战略投资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投资组合经理,再到重新回到大摩。无论是在公还是在私其业绩都能跑赢指数。由是,本报记者采访了该QFII的基金经理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亚洲策略首席投资组合经理郑光国。
  方向决定一切
  <21世纪>:摩根士丹利中国A股基金这只基金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为何这次你们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郑光国:我们这只QFII在2006年拿到A股额度之后在美国推出,是美国第一只A股基金,刚开始的两个月其实我们是跑输国内基金的,我们筹集的钱由于技术问题最开始汇不进来。我们的选股策略并不是很关心指数的组合、相关的方法,主要就是看每股净资产、市盈率、增长率、行业等方法来选股。去年做的业绩和回报率还是可以,主要是当时选对了方向,选了那些增长非常好的行业。
  <21世纪>:主要是选对哪几个行业?
  郑光国:主要来自于中国煤炭行业、,这两个是回报很显著的。当时我们做的时候不是很多人关心中国的煤炭行业,之所以选煤炭行业是因为在H股中国的煤炭行业的公司上市的还是比较多,资料、数据都比较的全,我们跟踪了两年,发现中国的煤的消耗量出现了一个拐点,中国自身煤的需求出现比较大的增长,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煤炭从出口变为进口,中国如果进口煤炭那么对世界的煤的价格就会产生影响。当时我们通过全球的团队优势,分别和巴西、澳大利亚的资源供给商交流,发现中国的煤的需求已经从国内转向国际市场了,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开始在国内的这个板块进行投资。这就是全球性队伍的好处,多方面的资料可以引证这个投资的事实。
  <21世纪>:现在你们还会继续持有这些行业的东西吗?现在神华的市盈率已经60多倍了,这样的市盈率算不算高?航运业你们又是怎样看的?
  郑光国:中国不仅是煤炭、航运业的市盈率高,所有的都很高,现在的问题是A股的盈利增长是否还能对市盈率有一定的支撑,当然这么高的市盈率对我们基金来说也是一个要注意风险的时候,当初我们买神华的时候其市盈率并不高。至于航运业,航运的问题很复杂的,航运的问题其实和煤炭有一个相关性。随着全世界贸易的复杂程度已经提高了,航运就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以前就是商品在中国做完送到美国去,现在中国需要购入原材料的需求很大,而且这些原材料已经不能从亚洲的范围内配置,需要从巴西、澳大利亚等资源国家输入的时候,航运就出现了变化,比如以前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砂一条船一年可以运8趟,而现在如果从巴西进口铁矿砂一条船一年就只能运送5、6趟,这样对航运的需求就提高了,这就造成了去年中国的造船业、航运的企业市场表现比较好。
  <21世纪>:下一个关注的行业是哪些?
  郑光国:我们和一般人一样,找一些内需的行业,但是现在内需行业的市盈率也很高,不过这次2月份的下跌也把一些机会跌出来了。其实我们现在还是关注一个很大的行业,刚刚我提到的中国现在已经向全世界提供一些低端的设备,这些都有一些宝藏可以找啊。我们都是针对每个公司去看,行业很重要,但是我们更关心公司本身的基本面,行业只是一个起点,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买定,持有
  <21世纪>:这只基金的换手率是多少?
  郑光国:我们的换手率是比较低的,大概是不到40%,美国证监会有规定,封闭式基金是要求投资者保持一个中长期的看好,法律要求所有短期买卖获得的利润都要通过分红的形式派出去,去年一年我们光因为这个分红派息就分出去了1.2个亿美金,所以这个法律可以很好的保证投资者持有一个长期的投资态度,不要太过于炒作经营,所以我们主要保持两年以上的看好。当然如果股票买了之后,两天后就涨到两年的水平,我们也要卖掉。
  <21世纪>:去年的5·30和10月份以及今年2月份的大跌你们出来了吗?
  郑光国:我们没有,所以我们的换手率很低,我们不是市场随风者,我们靠的是选股来执行投资策略的。如果我们不断的换手、套现的话我们就要分出很多红利,因为美国证监会不希望看到机构投资者也采用这种投机的策略,这样会加大市场的风险。
  <21世纪>:去年大部分时间的仓位是什么样的?
  郑光国:我们大部分时候是满仓。你们可以看到周转率的数据很低。
  <21世纪>:难道在选股上你们就没有看走眼的时候么?
  郑光国:有的,比如曾经有一个公司,在决定买入前,我们做了很多内部的报告,我们要预测将来的回报会有多少,我们做了两个报告,定了两个价格,一个最乐观价,一个最最乐观价,它IPO后我们在二级市场买入,很快它就涨到了我们预计的最最乐观的价格,我们毫无留恋就卖掉了,但是最后业绩出来比我们之前最最乐观的预测还要高。
  寻找新兴市场的中国机会
  <21世纪>:2月18日官方公布的PPI是6.1%,2月19日官方公布的CPI高达7.1%,中国进入了一个高通胀的困境,有些经济学家开始不看好中国经济,您怎么看?
  郑光国:的确这些数据还是比较高的,对于新兴市场来说能把牛市打垮的就是通胀问题。CPI一高,央行为了控制会采取上调利率,而利率一上调势必影响股市的牛市走势。现在普遍都形成了一个高通胀的预期,有时候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还重要。是个要解决的难题。我希望2008年中国的全年CPI要控制在不高于5%的范围内,如果高于5%的话我们团队就要再重新思考一下我们的投资策略了。
  <21世纪>:为什么这样看好新兴市场,为何还对中国市场这么有信心?
  郑光国:我们中长线很关注新兴市场,主要有好几个因素。现在新兴市场的规模已经开始可以和美国相比,新兴市场的GDP大概在1万亿美金左右,而美国的GDP大概也是十二三个万亿,所以新兴市场不是一个很小的规模。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美国的消费下降后,新兴市场的增长能否维持。如果美国的萧条是一个很深的萧条的话,新兴市场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如果美国的萧条不很严重的话呢,新兴市场中所有的经济动力,从消费者来看,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可能等于美国的消费者1/3或1/4左右,可是他们的增长是很快的,除非美国经济的萧条很快,否则他们的增长是不会慢下来的。还有大家会比较担心出口的问题是,如果美国进口降低之后,新兴市场的出口会怎样呢?一般来说,美国消费降低一个百分比,进口会掉两个百分比,一个从发达国家来,一个从新兴市场来。美国去年总进口量2.2万亿美金,一个百分比就是220亿美金,也就新兴市场0.2个百分点的GDP,所以只有美国经济缓慢不是很快的话,对新兴市场的增长不是很大影响。
  另一个看法就是,整个新兴市场的增长率的加快,是一个很结构性的改变,中国近几年来出口已经发生改变,中国现在开始出口一些初级的建设性的产品(固定设备),比如,电厂、水泥厂、大型卡车、小型卡车等等,这些已经不是消费品了,这些已经是建设用的产品。因为中国在这方面所出口的价格与外国厂商相比来得便宜,我们的观察,中国的大型卡车与国际相类似产品相比价格在40%左右,而水泥厂大概在50%左右,如果印尼用这个设备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发展自身的经济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呢,印尼和中东的这些国家出口的价格已经相对提高了,比如以前印尼出口棕油到美国100吨才能换一辆卡车,现在只用出口30吨到40吨就可以在中国换一部车子了,从这个角度看新兴市场的发展是可以很快提高的了。在以上三个前提下,新兴市场的增长率,在现在这个情况下还是很有发展的,从长期来看我们看好他们的发展,当然现在由于美国的经济上出现的问题,他们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21世纪>:很多基金经理常说的是今年股市不好做,很难琢磨准股市的脾气,您怎么看?
  郑光国:是的。从盘面来看,中国市盈率那么高是比较危险的。但以我在亚洲股市摸爬20多年的经验看来,中国的股市又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地方,中国的股市可能是除了日本之外,品种比较多,可选择的行业、股票是比较多的。我在亚洲其他地方,各个行业都仅有一两个公司就已经填满了,而中国的市场很大,公司很多,作为一个喜欢选股的基金经理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幸福的事情,中国的好处就是盘子比较大,只要用心去选的话还是能够选到一些好的股票。
  <21世纪>:今年要小心哪些行业?
  郑光国:市盈率高的行业都要小心,当业绩降低一点的时候,其股价一天就能降低三四个百分点。
  <21世纪>:上下半年你们会怎么看市场变化?
  郑光国:上半年波动很大,A股还好一点,国际市场会波动很大,下半年因为美国是一个透明度比较高的社会,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会处理得比较快,一个方法就是换人,通过换人把以前的问题找出来。次债的危机不仅出现在美国,欧洲也有,但是处理上只看到美国的动作,这就是美国的优越性,市场上不怕问题在哪里,而是怕找不到问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